智慧城市网

登录

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的优化解决方案:以上海为例

发布时间:2023/8/30 14:26:15
浏览次数:761
  作为一种绿色环保且高效的交通工具,新能源汽车受到越来越多的青睐。我国 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占比从 2016 年的不足 0.3% 增加到 2022 年的约 5%,预计 2030 年将增至近 20%。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增长对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营提出更高的 要求,但充电基础设施的发展正面临多重挑战。一方面,建设难、资源制约现象突 出,停车位、土地资源、配网容量,制约了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另一方面,运营 难、市场投资意愿减弱,运营商对市场机会识别能力不足、盈利空间有限,僵尸桩 频频出现。同时,由于基础设施的建设难度大、运营管理不佳,造成充电便利性差、 服务体验不佳,电动汽车车主普遍存在充电焦虑、里程焦虑等问题。
 
  2022 年,上海的新能源汽车销量为 33.4 万辆,渗透率达到 47.8%。截止 2023 年 3 月份,全市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超过 100 万辆,在汽车保有量中占比为 18.8%。 但相比新能源汽车 2021 年 110%、2022 年 32% 的增幅,2022 年上海市实际运营的 充电设施增幅仅 8.4%[1]。与此同时,充电设施运营商面临较高的盈亏压力,后期充 电设施也难以保持快速增长。未来,上海充电设施的进一步发展,除了继续提高运 营水平之外,还需要解决进社区困难等充电设施落地问题。
 
  为满足我国持续增长的电动汽车充电需求,亟需建立和完善健康有序的充电基 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环境,提升建设和运营效率,从而支持电动汽车的规模化以及车 网协同化发展。在此背景下,NRDC 联合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国家发改委能源所的 专家开展课题研究,对我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进行梳理和 分析,并以上海为重点,探索我国主要城市如何优化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 和运营,提高其效率和可靠性,支持电动汽车在新型能源体系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研究发现,一方面,上海电动汽车与充电基础设施的发展节奏尚无法全面匹配, 充电基础设施对电动汽车发展的制约已经凸显。同时,电动汽车智能有序充电普及 度还不高,电力负荷与分布式储能的潜力未能得到有效挖掘。上海市电动汽车渗透 率和基础设施建设已领先全国,随着电动汽车的进一步的成熟发展,充电基础设施 的精细化运营应当是下一步的重点。另一方面,上海市电动汽车基础设施的响应潜力和经济性都很可观。上海市夏季电力最高负荷节节攀升,对车网互动灵活性的需 求巨大。同时,上海市峰谷价差大、需求响应补偿机制完善,在很大程度上激励了 电动汽车参与提供电网灵活性。上海市的车网互动实践和经济性分析显示,公共、 居民等各类充换电基础设施具有响应能力,并且能获得可观的收益。
 
  从上海的情况来推测全国主要城市的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情况,课题组认为,一 方面,充电基础设施的专项规划和监管有待加强,以解决充换电基础设施未纳入城 市整体规划、充电设施建设与电网规划建设缺少有效衔接等问题。另一方面,充电 基础设施“重建设、轻运营”的局面有望被打破,在国家市场和价格机制推动下, 电动汽车作为重要的参与主体,充电和储能一体化发展、充电和分布式发电等多种 发展模式,为基础设施参与电力市场、扩宽盈利模式提供了机遇。
 

相关技术文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