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网

登录

云计算究竟能带给智能交通什么?

北京国明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2011/8/1 17:13:16>> 进入商铺
  IT行业在云计算取得相当可观的成绩后,让世人不止的是,云技术并没有仅仅在IT行业停留,而是远远超越了IT,链接到了一部分正在一步的行业。在交通行业,随着智能交通的兴起,对数据化和智能的要求不断的上升,然后云计算理所当然的走进了这个本跟自己无关的行业。
  
  随着云计算在IT领域的逐日火爆,不少“好事之徒”们也开始预测云计算对日趋IT化的安防行业,特别是智能交通领域会造成如何影响。确实,随着安防高清化、智能化的趋势日益明显,数据量大、信息实时处理、数据共享等特点在不断凸显,而作为新兴商业计算模式的云计算以其自动化IT资源调度和快速部署以及优异的扩展性等优势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技术,在安防领域开始备受亲睐。
  
  交通领域安防系统特点分析
  
  目前来说,交通领域是安防产品应用中大路数、高清化、智能产品集成的代表,也就是我们所称为的智能交通。城市轨道交通安防系统数据有以下特点:
  
  (1)数据量大:交通服务要提供全面的路况,需组成多维、立体的交通综合监测网络,实现对城市道路交通状况、交通流信息、交通违法行为等的全面监测,特别是在交通高峰期需要采集、处理及分析大量的实时监测数据。
  
  (2)应用负载波动大:随着城市机动车水平不断提高,城市道路交通状况日趋复杂化,交通流特性呈现随时间变化大、区域关联性强的特点,需要根据实时的交通流数据及时全面采集、处理、分析等。
  
  (3)信息实时处理要求性高:市民对公众出行服务的主要需求之一就是对交通信息发布的时效性要求高,需将准确的信息及时提供给不同需求的主体。
  
  (4)数据共享需求:交通行业信息资源的全面整合与共享,是智能交通系统运行的基本前提,智能交通相关子系统的信息处理、决策分析和信息服务是建立在全面、准确、及时的信息资源基础之上。
  
  (5)高可用性、高稳定性要求:需面向政府、社会和公众提供交通服务,为出行者提供安全、畅通、高品质的行程服务,对智能交通手段的充分利用,以保障交通运输的高安全、高时效和高准确性,势必要求ITS应用系统需具有高可用性和高稳定性。
  
  云计算:数据安全性遭质疑
  
  “云计算”被定义为基于网络服务交付和使用的模式,人们通过网络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的服务,这种服务既可以是互联网相关的软件服务,也可以是其它的服务,而提供资源的网络被称为“云”,“云”中资源的使用者可以是无限扩展的,并且可随时获取、按需试用、随时扩展、按使用付费。
  
  “云计算”具有分布式、超大规模、虚拟化、高可靠性、通用性、高可扩展性、按需服务、极其低廉等特点,是一种新兴的商业计算模型,将计算任务分布在其可用的网络计算资源上,使各种应用系统能够根据需要来获取计算力、存储空间和各种软件服务。
  
  也就是说,云计算是通过网络将庞大的计算处理程序自动分拆成无数个较小的子程序,再交由多台服务器所组成的庞大系统,经计算分析之后将处理结果回传给用户。通过云计算技术,网络服务提供者可以在数秒之内,处理数以千万计甚至亿计的信息,达到和“超级计算机”同样强大的网络服务。
  
  目前来说,数据安全性、隐私性和保密性成为用户牵手云计算的挡箭牌。而且,云计算的技术标准尚不统一,法律、法规与审计要求的合规性尚不明确,数据安全、隐私、保密性尚待完善,云计算“叫好不叫座”在所难免。
  
  云的“开放性”PK传统安防的“封闭性”
  
  “云计算”的开放性特点适用于提供基于Web服务的软件服务模式,然而,与IT行业有别,在安防业界人士看来,安防行业似乎并不那么“开放”。
  
  传统安防行业的特点包括范围相对明确固定的监控区域、录像存储资料要求安全性和保密性、不提供对所服务对象以外的任何连接、可能要融入第三方系统或与第三方系统进行联动,并且系统架构可能会受限于其它系统、系统扩容的需求有限。
  
  基于上述的特点,即使监控系统后端可以共享“云计算”非常便利和强大的搜索、云存储等各种服务,但是从安防系统自身的考虑,“云计算”似乎并不适合相对封闭的传统安防系统的要求。
  
  对于城市轨道交通来说,首先传统安防服务的主体是地铁运营和地铁安防;其监控覆盖范围是地铁运营所涵盖的有限站点和区域,录像资料保密性和安全性要求高,且不接入公共网络;服务对象是地铁运营人员和*;同时由于其安全级别要求更高,如信号系统对安防系统有特殊要求,使得安防系统在设计时就必须特别地考虑;系统即使扩容也受制于地铁站点的数量,不会无限制扩容。对于这种相对封闭的系统来说,“云计算”显然没有太多的价值。
  
  其它如城市治安监控、金融、高速公路等传统的安防行业,由于整个系统的建设和设计初衷会考虑到保障整体系统的可控性、稳定性以及系统间的联动、封闭的反馈环自动化控制等要求,注定会融入一个相对封闭的大系统而非“云”系统,因此也不适采用“云计算”的模式。

相关技术文章:

您的留言已提交成功~

采购或询价产品,请直接拨打电话联系

联系人:周灵

联系方式:
当前客户在线交流已关闭
请电话联系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