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网

登录

AI大数据时代下云存储技术

2019/6/27 15:09:55
  针对视频云存储技术,业内主流安防厂家可以说已经做得炉火纯青了。安防厂家将云存储的底层技术与安防流媒体结合,形成了安防特色云直存产品。无需外部设备拉流,存储可直接接收前端传输过来的数据。但如今,安防行业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视频流已经*不能代表安防行业的数据特色了,AI时代即将来临。
 
  目前业内的AI数据内容主要有人脸数据和结构化数据两种,包含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数据类型包含了图片、抓拍记录、报警记录、图片属性信息等一系列非结构化数据。这类数据的特点是比较碎片化,与视频流数据类型不同。视频流可以保证持续不断的写入,而且文件打包大小比较均匀。但是碎片化的文件,由于其大小和数量都是未知,零散的写入对CPU和硬盘资源的消耗都是很大的。对CPU来说,需要同时处理很多的线程。对于硬盘来说,磁头需要不断的换道寻址,大大减少了硬盘的寿命。
 
  对于这种比较特别的数据类型,传统的流媒体服务无法进行处理。目前主流安防厂商都为此专门开发了用于拉取此类数据流的软件,安装在通用的存储硬件中就可实现存储功能。由于是新兴市场,目前绝大多数场景中使用单台设备存储就可以满足,但随着AI的普及,数据量也将不断增大,对于一座城市来讲,为了掌握城市中交通状况,需要采集每一条道路、每一个路口的车辆数量信息、拥堵信息以及车流走向等。通过算法后的数据,可以模拟城市交通的运行状况,以此来预测下一秒的动向,及时作出预警方案,实现真正的大数据时代。当数据规模扩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底层的云存储机制将是人们不得不考虑的技术支撑。但这样的话问题就出现了,传统安防云存储只有对视频的接入能力,无法主动获取结构化数据。于是,在未来的短期内,这种AI数据云存储势必成为存储应用层的主流。
 
  虽然通过应用层与底层的对接,可以实现一体化的AI数据云存储,但是当数据类型进一步进化,出现新的数据结构时,云存储将如何应对?一味地做兼容开发势必不是长久之计,还会浪费人力物力。更糟糕的是,如果在一个现场存在多种数据类型,那就需要部署多套云存储来进行不同数据的存储,这对存储空间是一种浪费,占用的资金成本也高,可行性低。
 
  为了解决这一困境,我们需要一种新的开发模式,那就是异构云存储,将存储的应用层与文件管理层、资源分配层独立开发部署,这样一来,做云存储底层和硬件的厂商可以专心保障存储机制的稳定性,应用厂商可以专心做不同数据类型的兼容。只要底层标准化做好,各大安防与存储厂商就可以形成一个稳定的生态合作。一方提供物理资源,一方提供上层业务,不再局限于软硬一体的产品模式。在此基础上,一些受限于资本投入的厂家甚至可以开发自己的云服务。上层的应用软件甚至可以存储在云端,作为一个公用资源,让终端用户开发属于自己的专业存储服务。
 
  未来已来,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势必会看到各大安防厂商、算法厂商、存储厂商共同合作,构建一个统一的AI存储生态圈,为AI的场景化、民用化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作者:付邦鹏 靳龙雪 )

相关技术文章:

您的留言已提交成功~

采购或询价产品,请直接拨打电话联系

联系人:

联系方式:
当前客户在线交流已关闭
请电话联系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