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租房公租房保障房违规乱象怎么解?毫米波人员感知雷达有高招!
- 发布时间:2023/8/9 14:17:10
- 浏览次数:392
导语:长期以来,廉租房、公租房小区存在人员流动性大、人员结构复杂,管理难度大等问题。基于WTR-812DMR人员感知功能的智慧管理系统对廉租房、公租房家庭居住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借助系统平台对采集信息进行重点分析,发现不正常情况时,系统会迅速报警,通过实行智能化、精准化监管,有效解决廉租房、公租房违规转租转借管理难、长期空置巡查难等管理“痛点”,实现管理成本大幅减少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
廉租房是政府以租金补贴或实物配租方式,向符合城镇居民Z低生活保障标准且住房困难家庭提供的保障性住房;公租房是面向符合规定条件的城镇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新就业无房职工和在城镇稳定就业的外来务工人员出租的保障性住房。
因廉租房、公租房房源特殊,租金较低,法规禁止承租人转租转借和改变用途。但本应是解决新市民和青年人住房问题的保障性住房,却频现违规转租转借、长期空置等情况。此外,保障性住房监管不足,部门协作、取证Z法难等问题也始终存在。
一、保障性住房违规乱象与监管问题
1、违规转租转借,改变用途。因廉租房、公租房房源特殊、租金较低,部分享受政策红利者当起“二房东”,将保障房高价转租,或转借,有的开起按摩店、理发店等,甚至还发生了非法聚众、打架斗殴等恶性事件。
2、租而不住,长期空置,浪费房源。一边是大量真正需求者排队等候廉租房、公租房住房指标,而另一边是部分享受红利的承租人长期空置廉租房、公租房。从而导致部分廉租房、公租房房源紧张,让真正有需要的住房困难群众“一房难求”。
3、住房情况排查力度不足。因部分廉租房、公租房小区位置相对较偏,且常与普通住宅同在一个社区甚至小区,住房保障管理部门上门检查人力成本较高,检查频次有限,大多只是抽查,甚至只能通过电话寻访,监管人员很难通过排查发现违规行为。
4、部门协作、取证Z法困难。廉租房、公租房内出现非法聚众、打架斗殴等恶性事件,若无群众举报或有利证据,住房保障管理部门及相关Z法监管部门很难实现信息联通,甚至无权擅自闯入,久而久之产生了监管Z法漏洞。
如何在保护承租人隐私的前提下,让监管与Z法部门能及时了解保障性住房使用情况,才是监管与Z法有据可依的关键。
二、常见保障性住房智慧监管解决方案
目前常见的方法是通过智慧门禁+摄像头+管理平台实现对保障性住房的智能化监管。智慧门禁一般包括:人脸识别、门禁卡等,通过开锁实名或限制进入人数的方式一定程度上可以杜绝承租人私自复刻钥匙,转租转借他人的行为。
但对于从事违规经营,非法聚众、打架斗殴等恶性行为,只要保持大门常开或结伴进出,相关人员还是可以随意进出,并不能对以上行为进行有效监管;对于长期闲置住房,智慧门禁只能对进出小区或楼栋的人员进行信息采集比对,无法达到对每户住房使用情况进行精准监测的效果;由于隐私问题,摄像头也只能安装在小区、地下车库或楼栋过道等公共区域,无法对住房内的人员情况进行实时监控,仅凭外围监控画面,监管与Z法证据依旧不足。
针对隐私与廉租房使用情况无法实时监测问题,巍泰技术人员感知毫米波雷WTR-812DMR综合 FMCW、MIMO、DBF 等技术,在仅获取人员回波信息,不采集图像信息、保护隐私的基础上,通过对监测区域内微动、移动目标人员反射电磁波的计算分析,可准确判断监测区域内是否有人,统计输出各区域内监测到的目标人员数量,并实现轨迹跟踪,且监测结果不受污垢遮挡、烟雾、低光照,热源、噪音、气流等环境影响。
WTR-812DMR在廉租房人员检测场景的应用
三、毫米波雷达让“有所居”也“能安居”
基于WTR-812DMR人员感知技术的智慧管理系统,对保障性住房居住情况进行实时监测的技术关键就是人员存在感知与人员数量统计:
1、人员存在感知:保障房闲置顾名思义就是长期无人居住,该现象对毫米波雷达而言,就是简单的有无人感知。通过人员感知雷达WTR-812DMR采集并传回的监测数据与管理平台的数据分析,监管部门可对超过设定时间未探测到有人的住房进行现场核实,实现精准打击,极大降低监管的人力与时间成本。
2、人员数量统计:从事违规经营,非法聚众、打架斗殴等恶性行为往往表现为区域性或长期性的人员聚集。人员感知雷达WTR-812DMR可利用区域或绊线人数统计技术,对保障房内的人员数量情况进行实时统计,当人数达到设定阈值,管理平台发送预警信息,监管部门可及时共享预警信息、联动Z法部门,赶往现场取证,让正在从事违规违法行为的相关主体人员“无所遁形”。
廉租房、公租房作为提供社会保障性质的住房,理应发挥其保障性价值,而不是被别有心机的承租人“搞漏洞”“钻空子”,从事一系列违规行为,无法惠及真正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体。基于巍泰技术WTR-812DMR隐私保护机制与精准探测功能的智慧管理系统,让“有所居”也“能安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