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新创科技有限公司

智慧城市网试用14

收藏

我国在南海布放*国产北斗剖面浮标

时间:2016-10-08      阅读:1829

近日,随着第8个北斗剖面浮标从*南海海洋研究所“实验1”号综合科学考察船的后甲板徐徐放入南海中部海盆水域中,标志着由我国主导建设的“南海Argo区域海洋观测网”正式拉开了序幕。

这是由*第二海洋研究所负责的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西太平洋Argo实时海洋调查”重点项目出资购置的*国产北斗(HM2000型)剖面浮标。根据设立在杭州的“北斗剖面浮标数据服务中心”技术人员介绍,在此之前布放的7个浮标,已经按预先设定的观测周期,通过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顺利发送回多条海面至2000米水深范围内的温、盐度剖面资料;并通过Argo资料管理小组(ADMT)规定的数据质量控制程序检验,这些现场观测数据均符合Argo计划规定的观测精度(温度高于0.005℃、盐度高于0.01psu)要求;*批由国产北斗剖面浮标获得的来自“南海Argo区域海洋观测网”的温、盐度剖面资料,目前均已通过*的通讯系统(GTS)接口,与世界气象组织(WMO)和Argo计划成员国即时共享。

根据Argo计划和“Argo”海洋观测网的建设目标,拟在西太平洋的典型边缘海—南海,构建一个由20多个Argo剖面浮标组成的区域海洋观测网。也就是说,中国Argo还会在南海布放第二批、第三批剖面浮标……从而建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南海Argo区域海洋观测网”,始终维持有20-22个浮标在海上正常工作。

HM2000型剖面浮标是一种由我国自主研发、且使用北斗卫星系统进行数据传输和定位的自动剖面观测仪器设备,具有双向通信、搁浅保护等功能,投放入海后可以根据预先设定的参数,自动完成下潜—定深漂移—上浮(通过携带的CTD传感器连续测量0~2000米水深内的海水温度和盐度剖面资料)—水面通信—下潜等循环工作过程,可在海洋中连续工作2—3年(主要由浮标自身携带的锂电池或碱性电池容量而定)。早在2015年9月,由中船重工第710研究所研制的HM2000型剖面浮标,经中国Argo实时资料中心严格按Argo信息中心的要求,通过多次海上比较测试,以及观测数据的反复验证,确认能够满足Argo计划提出的观测精度要求。HM2000是我国*种被正式用于“Argo”海洋观测网建设的同类观测仪器设备,也是真正意义上的“Argo剖面浮标”。

 

(来源:中国海洋报)

上一篇: 北斗系统亮相澳门“十二五”科技创新成果展 下一篇: 北斗航海安全信息播发系统向公众免费开放
提示

请选择您要拨打的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