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
经销商厂商性质
所在地
SLZ2型预放电避雷针的工作原理
SLZ2电离型预放电避雷针是在传统避雷针放电原是的基础上,引入了"促进电离"这一预放电避雷针的基本特征,从而达到比普通型避雷针更早的先导放电,从而扩大了保护半径,提高了安全系数。
工作原理如下:
雷云电荷分布90%的情况下是下层聚积负电荷。当电荷聚积到一定程度,有时可达几百伏/厘米。SLZ2电离型预放电避雷针正是利用这一现象:地电位通过连接杆到达A点,由导体构成的球体B与连接杆绝缘,在雷云的作用下可与A点之间形成几十万伏的电场力作迅速向上运动,使行雷云和避雷针顶部的空气电离,产生大量离子,这些自由离子因进一步电离,直到发生放电和主放电。由于其特殊设计的电离过程使之能较其它邻近离点提前产生上行先导,从而达到zui先放电的目的。
SLZ2型预放电避雷针的保护半径计算公式
按照法国NFC17-102标准中规定:
避雷针有效高度H:为SLZ2避雷针高出被保护物体表面的距离。
■当h<5m时
须使用公式 (该公司通过传统滚球法得出)
其中:D为电击距离,根据不同保护级别其数值不同。
D=20m(保护级别Ⅰ)
D=45m(保护级别Ⅱ)
D=60m(保护级别Ⅲ)
△L为△L=T×△T
V为平均先导传播速度,实验数据表明为1m/μS
△T为预放电时间
| 保护半径Rp(m) | ||
H(m) | Level1 | Level2 | Level3 |
2 | 43 | 51 | 58 |
3 | 62 | 75 | 84 |
4 | 83 | 99 | 110 |
5 | 104 | 124 | 135 |
6 | 104 | 125 | 135 |
8 | 104 | 124 | 136 |
10 | 104 | 126 | 137 |
20 | 104 | 130 | 142 |
40 | 104 | 130 | 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