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兵*配发北斗定位手持机等新装备
时间:2012-02-22 阅读:4009
2月9日,天津警备区作战指挥楼。信息化处参谋杨雪勇正给机关干部讲解应急指挥的相关技术知识。
为解决传统的民兵指挥通讯手段落后的问题,天津警备区建成由卫星地面站、超短波基站等组成的民兵应急机动指挥系统,形成覆盖天津全域的应急指挥网络。
这个警备区紧密结合社会转型的新特点、民兵使命任务的新拓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需求,探索出“编、指、训、保、用”“五位一体”民兵创新发展新模式。
连日来,记者穿行海河两岸,近距离触摸天津民兵工作转型发展带来的新变化。
更新观念,优化队伍结构
上个世纪90年代,天津河西区人武部“科技兴武”的做法远近闻名。编组在该区光电集团的民兵电子对抗分队曾圆满完成进驻香港通信技术保障、两江流域抗洪飞机盲降导航等大项任务,受到军委领导的肯定。
然而,随着企业的改制调整,这支分队遭遇“人员难召集,训练难开展”等尴尬。
光电集团民兵建设出现的问题,只是经济社会变革中天津民兵的一个缩影。警备区领导在随后的调研中发现,随着经济结构的深层次调整,传统的行政手段对开展民兵工作的约束力越来越弱。如何让民兵能“抓在手中,用在关键,发挥作用?”
“庞大不一定强大。”警备区领导认为,新时期推进民兵工作创新发展,必须结合形势任务的发展变化,进行“刮骨疗伤式”的变革。
为此,他们按照“战时应战、平时应急”的需求,优先建设应急队伍,重点建设作战支援队伍,长期准备500余支储备队伍。
同时,采取“相对固定抽组编、贴近职业整体编、立足常备整合编、扩大范围重点编”等方法,形成“多点布局、覆盖区域、规模适度、集中使用”的应急支援主干力量,确保遇有特大险情,能够从区域内各个方向迅速调集力量,在事发地区形成优势力量。
目前,天津市所有区县人武部均建立了1支综合应急分队,平时由区县掌控,急时由警备区调配使用。
联建共管,实现良性互动
春节刚过,警备区就组织首长机关和各区县应急力量展开实兵实案训练。走马训练场,记者欣喜地看到,一批专业研发、装备操作、维护抢修人才加入民兵组织;车载卫星、北斗定位手持机、新型防空导弹等新型作战指挥装备,生命探测仪、破拆切割工具、救援顶杆、植桩机、救援浮桥等新型应急救援装备陆续配备到各民兵分队。
记者深刻感到,转型中的天津民兵与“送弹药、挑军粮、抬担架、运伤员”的传统民兵有了天壤之别,基于信息系统的民兵体系作战能力正在形成。
围绕基于信息体系作战转。着眼未来天津地区防空作战任务和特点,突出防空防卫作战、信息作战分队和空情预警网、电子对抗体网、末端抗击体网等“两队三网”建设。
围绕任务需求转。结合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石化、炼油等众多化工产业落户,面临的潜在威胁增多的实际,联合出台《天津市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暂行规定》,将民兵预备役综合应急分队和专业救援分队一并纳入天津市应急救援力量体系同步建设,联建联管。
适应社会变革转。把“”与“民用”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国防利益、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的互动共赢。充分发挥编兵单位的科研技术优势,先后在全市3000余家高新企业中成立近千个民兵预备役科研攻关小组,参加路桥梁设计、工程设备改造、应用软件开发、新药品研制等140个重点开发项目的科技攻关,共有160人获得市级项目开发奖,18人获得全国科技进步奖。
整合资源,拓宽保障渠道
2月12日,编组在和平区燃气公司的燃气抢险分队应急队员张海收到人武部群发的一条短信,询问其能否参加区人武部组织的政治教育活动。
着眼民兵高度分散的特点,警备区研发“应急力量动态管理信息系统”,采取短信群发、手机群呼、有线群拨方法,对在编人员进行呼点,确保了人员管得住、召得回、收得拢。
转型建设,必须紧盯社会发展大势
过去,各人武部都通过以劳养武的方式,来盘活训练基地。但这种保障方式“手段单一、资源分散、保障滞后”,影响了民兵训练水平的提高。警备区按照“整体规划、重点建设、军地融合、统建共用”的思路,对全市民兵训练基地进行统筹规划,构建“一中心四基地”的集约化训练保障体系,各基地*特色、功能互补,满足异地同步组织网上教学、网上演练、网上考评的需求,实现8个兵种92个专业模拟化训练,800名干部骨干可同时开展网络化训练。
针对民兵应急行动中食宿、医疗等野外保障难题,警备区还采取野战化和契约化相结合的方法,大力加强应急生活保障装备建设,各应急分队达到连有自行炊事车、班排有野战帐篷、人人有配套生活用具的保障标准,*改变民兵遂行任务“风餐露宿”的状况和“挖灶埋锅”的传统保障模式。
“编、指、训、保、用”融为一体,使天津民兵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大幅提高。近年来,他们先后出动5万余人次、大型装备2万余台次,在参与南水北调工程、交通枢纽建设、滨海新区“战役”等重大建设项目中发挥突击队作用,受到天津市委、市政府和人民群众的高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