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天科商贸有限公司

智慧城市网初级7

收藏

液氨使用场所可能发生的事故及防范措施液氨漏气报警器

时间:2018-12-18      阅读:226

(一)液氨泄漏:

        液氨由槽车运至厂内,在厂内采用储槽储存,储槽和输送管道可能发生漏气。

        氨气泄漏后产生后果:可能发生中毒事故,遇明火还可能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对事故现场及周围的环境和人身财产等造成严重的影响。

        防范措施:液氨储罐区设计应严格执行安全及防火等有关规定,检修维护时应严格执行《工业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管道、阀门做到不发生“跑、冒、滴、漏”现象。

        应急预案:

        发生重大泄漏事故后,企业拉响警报器,在时间通知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并处理好泄漏处置和抢险救灾工作。

        1、关阀断料,切断事故源

        生产装置发生氨气泄漏时,主要由事故单位负责处置,消防队员负责协助和掩护。当事故单位不能有效采取处置时,消防队员要在单位技术人员的配合指导下实施断电、断水、断气、断料等措施,切断事故源并严禁明火、火花产生。发生火灾时,用雾状水或砂土灭火,禁止用高压水灭火。

        2、雾状水稀释降毒

        主要是采用喷雾水流对染毒区内散发在空气中的氨气浓度进行稀释降毒。如果是生产、储存装置泄漏,也可以向有限的空间充入惰性介质,如:氮气等,使危险品的浓度迅速降低。如果是空旷处,水枪的数量和流量也要增大,以达到降毒的有效程度。

        3、储运排险

        转运氨气时,装液氨槽车符合国家标准,要按安全操作程序进行,运输过程避免容器受热,严禁烟火。入库时要检查容器是否漏气,储存场所应阴凉、通风干燥。发现泄漏时首先尽量堵漏,操作人员需穿防护服,戴防毒面罩,向泄漏设备冲水,大量泄漏可将氨气导入水中吸收。防止氨水进入附近的河流湖泊。

        4、一般要求:

        (1)操作人员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具备应急处置知识。严加密闭,防止泄漏,工作场所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生产、使用氨气的车间及贮氨场所应设置氨气泄漏检测报警仪,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应至少配备两套正压式空气呼吸器、长管式防毒面具、重型防护服等防护器具。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橡胶手套。工作场所浓度标时,操作人员应该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可能接触液体时,应防止冻伤。

            (2)储罐等压力容器和设备应设置安全阀、压力表、液位计、温度计,并应装有带压力、液位、温度远传记录和报警功能的安全装置,设置整流装置与压力机、动力电源、管线压力、通风设施或相应的吸收装置的联锁装置。重点储罐需设置紧急切断装置。避免与氧化剂、酸类、卤素接触。

            (3)生产、储存区域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在传送过程中,钢瓶和容器地和跨接,防止产生静电。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禁止使用电磁起重机和用链绳捆扎、或将瓶阀作为吊运着力点。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5、特殊要求:

        操作安全

        (1)严禁利用氨气管道做电焊接地线。严禁用铁器敲击管道与阀体,以免引起火花。

        (2)在含氨气环境中作业应采用以下防护措施:根据不同作业环境配备相应的氨气检测仪及防护装置,并落实人员管理。

        储存安全

        (1)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房温度不宜过 30℃。

        (2)与氧化剂、酸类、卤素、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罐远离火种、热源。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存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3)充装时,使用万向节管道充装系统,严防装。

        (4)液氨气瓶应放置在距工作场地至少 5m 以外的地方,并且通风良好。

        (5)注意防雷、防静电,氨气储罐应按《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的规定设置防雷、防静电设施,接地设施完好。

        急救措施: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应用 2%硼酸液或大量清水*冲洗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 15 分钟就医。

        泄漏应急处置:

        根据气体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穿内置正压自给式空气呼吸器的全封闭防化服。如果是液化气体泄漏,还应注意防冻伤,禁止接触或跨越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上一篇: 氨气、液氨泄露应采取的紧急措施,如何有效处理工厂氨气泄露事故 下一篇: RBT-6000-ZLG系列有毒可燃气体探测器使用寿命
提示

请选择您要拨打的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