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食品废水处理项目运用IC反应器工艺搭建污水站细节介绍!
时间:2024-11-18 阅读:17
杰鲁特环保承接的惠州食品废水处理工程废水中含有大量植物蛋白、草酸、胶原体等易被微生物降解的物质,直接排放将对水体产生较大污染。现该公司计划投资进行污水处理站建设,项目建成后,日排放污水量预计高能达到600T/D,废水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三级标准。本工程经过敲定主要采用“预处理+水解酸化+IC+接触氧化”处理工艺,该工艺具有处理效率高、投资低、运行费用低、运行稳定、有沼气产生等优点,可确保出水稳定。下面我们就先介绍到该工程的IC反应器(厌氧内循环反应器)工艺。
IC塔结构说明:
IC反应器由2层UASB反应器串联而成。按功能划分,反应器由下而上共分为5个区:混合区、1厌氧区、2庆氧区沉淀区和气液分离区,混合区:反应器底部进水、颗粒污泥和气液分离区回流的泥水混合物有效地在此区混合。1厌氧区:混合区形成的泥水混合物进入该区,在高浓度污泥作用下,大部分有机物转化为沼气。混合液上升流和沼气的剧烈扰动使该反应区内污泥呈膨胀和流化状态,加强了泥水表面接触,污泥由此而保持着高的活性。随着沼气产量的增多,一部分泥水混合物被沼气提升至顶部的气液分离区。
气液分离区:被提升的混合物中的沼气在此与泥水分离并导出处理系统,泥水混合物则沿着回流管返回到下端的混合区,与反应器底部的污泥和进水充分混合,实现了混合液的内部循环。2厌氧区:经1厌氧区处理后的废水,除一部分被沼气提升外,其余的都通过三相分离器进入2厌氧区。该区污泥浓度较低,且废水中大部分有机物已在1厌氧区被降解,因此沼气产生量较少。沼气通过沼气管导入气液分离区,对2厌氧区的扰动很小,这为污泥的停留提供了有利条件。
沉淀区:2庆氧区的泥水混合物在沉淀区进行固液分离,上清液由出水管排走,沉淀的颗粒污泥返回2厌氧区污泥床,从IC反应器结构原理中可见,反应器通过2层反应区和2层三相分离器来实现功能区分,一层反应区属于高负荷反应区,二层反应区属于低负荷反应区,通过两层反应区逐级降解,一级反应区获得高污泥浓度;通过大量沼气和内循环的剧烈扰动,使泥水充分接触,获得良好的传质效果。
一级反应区未降解的残留有机物、细小颗粒污泥、部分絮状污泥在二级低负荷反应区进一步反应和降解,进一步去除污水中的污染物,在二级反应区形成的颗粒污泥逐步滑落到一级反应区,补充一级反应区的污泥量,从而形成高效处理环境。水的IC厌氧处理技术以其运行成本低、节约能源、占地省、污泥易于处理等优点在废水处理中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复合IC反应器是漓源环保在IC反应器基础改进的IC反应器,结构原理与IC反应器相同,区别在于在二级反应器内安装生物填料;相比于普通IC反应器,复合IC反应器解决了普通IC反应器二级反应器处理效率的问题。由于二级反应器内安装有生物填料,从而大大增加二级反应器的处理效率,运行更稳定,去除率可提高10-15%且由于安装有填料,污泥流经过填料层时,沼气得以释放并沉淀,可以有效防止污泥流失,从而更稳定。
针对此次食品废水的特点,和可用场地尺寸,本工程推荐使用复合IC反应器,由于此次施工场地狭小,使用复合IC反应器可以有效解决场地和处理效果的问题,采用复合IC反应器,预计出水COD浓度可以下降到400mg/L以下,这样可大大减轻后续好氧生物处理的负担。此外,针对该食品废水含悬浮物较高和生化性较低的情况,本次设计采用“前置水解酸化池”的工艺对废水进行预处理,使废水在水解酸化池内溶解SS并发生水解反应,提高废水生化性后再进入“复合IC反应器”进行深度处理。
目前定制方案经过审核无误后已经交于制造部门进行设备的制造工作,预计11月23日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