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丽江古城的智慧消防建设
时间:2019-10-30 阅读:696
云南丽江古城,是丽江旅游形象的窗口,也是全市旅游业的大支撑和亮品牌。
2000年以来,丽江旅游业的迅速发展为丽江古城镇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与此同时,如何保护好古城镇历史文化遗产也成为刻不容缓的问题。
丽江市消防救援支队一直以消防安全的保护为己任,以“人防、物防、群防、技防”为依托,以行政立法和技术立法为载体,打造丽江古城智慧型消防,筑牢古城镇消防安全防火墙。借助“智慧消防”这一工具,将古城内的消防工作做到科技化、数字化、化、智慧化。突出消防服务职能,将常见的厨房火灾、电气火灾等事故灭早灭小。
形成火灾隐患整治强大合力
支队提请丽江市政府出台《丽江市消防工作考核办法》,将古城消防工作纳入政府绩效考核和社会治an综合治理考评范围。市政府坚持隐患排查整治常态化,下发了《丽江市古城区灭火救援应急联动工作方案》,确定了火灾隐患信息通报和联合zhi法制度,形成古城火灾隐患整治强大合力。
联合云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启动了对大研古城、束河古镇、白沙古镇等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消防专业规划工作,消防专业规划编制工作涵盖建筑、水电、消防安全、公共消防设施规划布局、消防安全重点保卫区域规划、消防规划实施意见、具体防灾措施、天然水源利用、公共消防宣传设施、消防装备和社会消防组织等,从近期、中期和远期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规划,确保古城镇的消防安全。
为加强古城guan理创新,丽江市人民政府第50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丽江古城消防安全管理办法》,于2013年4月5日起施行,对监督管理、安全要求、火灾处置、举报投诉和法律责任等方面的消防管理进行了规定,进一步从技术和立法方面完善了丽江古城消防安全工作,有效弥补了针对木结构建筑缺少消防管理办法和消防技术标准的“短板”。
完善古城火灾防控体系
为建立科学完善的古城火灾防控体系,丽江市人民政府同意从2018年5月1日起在丽江古城开展消防安全评估工作,此举意味着古城消防安全监管有了新的技术规范和法规支撑。为全面落实《云南省火灾高危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第187号)文件要求,丽江支队推动房屋财产火灾责任险普及工作,目前已参加火灾责任险21786家。
为规范古城用火、用电、用气、用油“四用”管理,丽江市消防支队与古城保护管理局联合制定了古城镇火源管理“八条铁规”,并在营业场所张贴“十不”、“五必须”、“消防安全四个能力”的宣传资料,并落实商户“三分钟消防”自检自查制度,定期组织古城内经营业主和居民进行消防安全培训,掌握自防自救能力,主动查找、消除火灾隐患。
结合古城的建筑密度、交通道路、水源分布、商业网点,以及火灾特点、规律和现有消防力量,通过高科技,强化技防水平。投入380万元完成丽江古城区域性消防安全评估,随时进行定性、定量的评估分析,引用科学、规范的评估方法,根据火灾风险评估结论,提出针对性的消防安全措施。
推动政府投入3600万建立远程消防监控系统,届时古城内经营场所感烟探头将实现全覆盖,实时掌握控制每个消火栓压力,为发现火情和消防水源供给提供智慧助力。市政府再投入7474万元完成老旧电力线路改造工程后,又在用电负荷较大的1200个场所安装智能电力监控,实时对用电负荷、电流、电压进行检测,对超负荷用电进行智能控制。目前已安装场所48家,共312套。
在象山建成5000立方米高位水池一个,沿古城巷道以50米的保护半径,密集增设460个消火栓,安装4组减压阀,配置232套消防器材,在古城河道修建103个消防取水口、75块消防水闸,确保消防取水灭火。
联合古管局、大研街道办对古城具有一定规模的商户单位按照“民办公助”模式,组建微型消防站490支,队员达1600余名,主要开展商户单位自身火灾隐患排查及时间处置临近初期火灾。结合道路交通、水源和消防力量部署,把古城划分为东、西、南、北、中5个区域。将古城中队分散到每个执勤分队驻守,按照网格划分实施前置备勤、流动执勤、街面*、遂行zuo战,实现灭火救援5分钟到场目标,强化初控火势战术。
“组团毗邻互助“机制推波助力
建立了“组团毗邻互助”防控机制,开展防火巡查和灭火救援工作。目前,在大研街道和束河街道分别设立消防安全监督办公室,由街道分管消防副主任担任办公室主任,并配备36名专职督查工作人员。
还分别在古城内的7个社区组建了9支志愿消防队,配备手抬机动消防泵19台,多功能消防水枪48把;灭火*、灭火防护靴、灭火防护手套、灭火防护腰带和灭火防护头盔42套;运输摩托车14辆;多功能挠钩24套;对讲机50台和水带240盘;专职消防员工资和“五险一金”由区人民政府落实。
政府每年安排10万元专项经费,由区消防大队每月对各街道所配消防设备进行检修和保养,对志愿消防队进行业务指导和培训。派出suo应用移动执fa终端,对丽江古城九小场所消防安全工作进行有效监管。
制定“处方式”古城消防水源模式
根据古城内水源和建筑分布,建立了“处方式”古城消防水源模式,将水源建设划分为4类:河道流经区域、消防栓保护区域、消防水池区域、移动水源区域(缺水区域)等,有针对性的制定水源建设模式。
在古城内河道设置堵、疏、截流装置,共设置69处取水水闸,光义街12处、新华街4处、新义街6处、五一街19处、七一街21处、义尚社区7处,确保古城河流的消防储水量。
为提高管网供水能力,将原来的地下式消防栓全部改为地上式消防栓,并合理布局,对消防栓不足的街道进行增设。在北门和束河红山分别建立5000立方和10000立方的消防蓄水池。在街道上配置6000支消防水桶,为群众提供快速、便捷的灭火工具。还在各街道设置消防便民服务站,为古城居民、营业户、游客提供咨询和器材维修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