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天一水务有限公司

智慧城市网试用9

收藏

我国乡镇水污染的危害及成因分析

时间:2017-01-12      阅读:3099

  我国乡镇水污染的危害及成因分析
 
  一、我国乡镇水污染的危害
 
  1、危及人体健康
 
  水是生命之源,对人类极其重要,但被污染的水对人体的影响有很多不利的影响。科学证明,世界上80%的疾病与水有关,伤寒、霍乱、胃肠炎、痢疾等疾病,均由水的不洁引起,因饮用不良水质导致的消化疾病、传染病、各种皮肤病、糖尿病、癌症、结石病、心血管病等多达50多种,由于水质污染,*每年有5000万儿童死亡,3500万人患心血管病,7000万人患结石病,9000万人患肝炎,3000万人死于肝癌和胃癌。因此*饮用受污染的水,极易引发各种病变。乡镇饮用水多是将江河水或地下水简单加工而成的,当水源被污染后,相当多的乡镇居民*饮用不合格的、被污染的水,导致多种疾病发生,危害着农民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
 
  2、制约农村生产
 
  农村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农民生活的基本保障。乡镇水资源的污染,对农村生产带来了*的影响,严重制约着农村生产和乡镇的可持续发展。在农村生产的过程中,由于大部分乡镇地区水资源比较紧张,为了利用水资源,大量未经处理污水被直接用于灌溉,污水中含有的大量有毒有害物质不仅造成土壤及地下水的进一步污染,也由于各种污染物的影响,使遭受污水灌溉农作物发育缓慢,造成农作物减产,甚至颗粒无收。
 
  3、加速乡镇生态环境的退化与破坏
 
  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农村生产和乡镇经济发展的基础。保护和建设好生态环境,建设良性循环的生态农村,实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是我国乡镇现代化建设的一项基本方针。然而,不得不看到的却是,由于乡镇水污染日益严重,乡镇土地的荒漠化速度加快,水土流失日益严重,特别是饮用淡水资源严重短缺,使得乡镇生态环境持续退化,形势相当严峻。据悉,我国目前水土流失面积达367万km,占国土总面积的38%,而且每年还在以1万亩的速度递增,全国每年因水土流失损失的土壤50亿吨,因水土流失而毁掉的耕地达270万亩,年均损失约6万亩,由于泥沙淤积,全国湖泊面积缩小了186万亩,占现有湖泊面积的40%,使得江河引洪能力降低,灾害频发。
 
  二、乡镇水污染的成因分析
 
  1、直接原因
 
  乡镇水污染的直接原因分为自然污染和人为污染两大类。自然污染是指本来就存在于自然界中,或者是生物地质化学循环过程中的一些物质随降雨经地表径流进入江河湖海,从而改变了水体的天然水质,给水体造成污染。但对于水体造成较大危害的不是自然污染,而是人类活动所造成的污染,即人为污染。人为污染是指污染物是人类生产、生活活动产生的,其浓度远远高于自然状态下输入污染物的浓度。人为污染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工业废水,主要是乡镇企业的工业废水,但同时城市企业工业废水污染也在加速向乡镇转移。工业废水是造成乡镇水污染zui主要的污染源。改革开放以来,以乡镇工业迅速崛起的乡镇工业创造了中外经济发展*的奇迹,开辟了我国乡镇工业化的新开端,促进了乡镇产业结构的巨变和乡镇传统观念的改变,给乡镇带来了繁荣。但是繁荣的背后,我们还应看到受乡村自然经济的影响,乡镇企业普遍经营规模较小,人员素质偏低,技术装备落后,加上粗放型的管理模式,使得乡镇企业在创造大量财富的同时,给乡镇环境带来了不容忽视的污染问题,尤其是乡镇的水污染问题。乡镇企业大多从事煤炭及有色金属的开采、炼焦、金属冶炼、水泥、化工等高耗能、重污染行业。这些企业大多技术水平落后,生产方式相对原始简单,缺乏应有的环保设备,使得工业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且排放量不断增加,造成乡镇水污染面积不断扩大,严重破坏了乡镇的水生态系统。二是生活污水。生活污水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各种污水混合物,如各种洗涤水和人畜粪便、生活垃圾等,是乡镇水体污染的主要污染源。目前由于乡镇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建设滞后,大部分生活污水没有经过无害化处理,就直接进入河流、湖泊,造成乡镇水体受到污染。首先是洗涤污染,现在乡镇洗涤物品大量使用化学类洗涤产品,清洗之后污水直接排入河流湖泊的水体之中,造成水体中氮、硫、磷的含量较高,在厌氧微生物的作用下,易产生硫化氢等具有恶臭气味的物质。村庄周边池塘及小沟也经常出现水体混浊,呈黄绿色以及黑色的现象。其次是人畜粪便污染。由于公共设施的不完善,在乡镇饲养家禽及牲畜时,禽畜粪便随意堆放,没有进行有效管理,还有乡镇大部分厕所为旱厕,一般露天搭建,厕所粪便极易向地下水渗透对水体造成污染。再次是乡镇生活垃圾。十几年前,乡镇生活垃圾以厨房剩余物为主,而且大多剩余物可作为畜禽饲料。近年来,乡镇生活垃圾成分发生了明显变化,包装废弃物、一次性用品废弃物显著增加,如婴幼儿使用的一次性纸尿裤、废旧衣服鞋帽等,尤其是废旧电器、电池、光盘、玩具等生活垃圾与日俱增,大量露天堆放在集镇、村庄周围以及河流、排水渠附近,通过降雨等途径进入水体,造成乡镇水污染日益加重。三是农-业退水。我国是农村大国,农村用水量一直比工业用水量大,而且都是非循环用水,其中绝大多数的灌溉水通过土壤或排灌渠进入地表水和地下水,这就是农村退水。近年来,由于水资源的缺乏,在农村生产过程中,为了提高产量和效益,使用了大量农药、化肥、农膜等农用化学品。但是随着农药和化肥使用的迅速增加,它们对环境的污染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加上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和指导、使用方式上简单粗放、使用量过大和利用效率不高等原因,导致一部分农药、化肥、农膜等有毒有害物质直接随地表径流进入水体中或渗入地下水,另一部分进入大气后又通过降水随地表径流进入水体,使得乡镇水体农药污染和富营养化现象十分严重,直接威胁到了乡镇的饮水安全。四是畜禽养殖业的废水。农村厅相关资料表明,目前畜禽养殖业主要以大规模的集约化养殖为主,农户散养逐步减少,一般是在城镇郊区建立集约化的畜禽养殖场。这些养殖场每天产生大量的畜禽粪便及污水,未经处理就直接用水冲入下水道或排水沟渠之中,或者是露天堆放导致大量铵态氮的挥发,并随降水进入水体,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成为乡镇主要的水污染源。
 
  2、政策原因
 
  *以来,我国的环境保护政策大多是以防治城市污染和工业污染为目标而制定的,侧重规范城市和工业污染,而忽视了治理乡镇污染问题。当前我国环境法规体系中,如《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等,对于治理乡镇环境和乡镇水污染问题的规定措施不多,没有明确具体的防治措施,多为原则性的规定。比如,在对污染物排放的管理上实施总量控制制度,这对于城市污染和工业污染等点源污染的控制是有效的,但却根本无法解决普遍存在于乡镇污染的相对分散和隐蔽的面源污染问题。另外,从经济学角度来分析,目前我国企业因环境违法导致的罚款数额远低于其依法建立环保系统所需投资数额,这正是企业选择违法的经济动因。比如在处理超标排放问题上,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环保部门zui多是以超标排放为由向违法排污企业征收双倍的排污费,且处罚数额设有上限。如此低额的罚款,正是一些企业不惧处罚,一再被罚一再违法,形成了恶性循环,这一切的原因就是违法成本太低。所以,面对日趋恶化的乡镇水污染形势,我们有必要重新调整有关的环保政策,为治理乡镇水污染问题创造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
 
  3、认识原因
 
  *以来,由于我国立法政策的影响,在水资源保护方面的宣传政策偏重于城市和厂矿工业企业,没有全面地关注到乡镇地区的环境保护需求,加之缺少针对性的指导,致使目前农民对于乡镇水污染危害的严重性和*性认识不足。另外,因为文化知识水平不高,农民无法从科学的角度深刻认识到水污染的危害性,仅仅粗浅地以为污染只存在于工矿企业,乡镇是种庄家蔬菜的地方,都是绿色的植物,所使用农药、化肥及产生的畜禽排放粪便等都不属于污染,不需要采取环保措施,因此也就没有有效的管理好化肥、农药、畜禽粪便等污染源,导致乡镇水资源的面源污染不断加剧。另外,在水污染与经济利益面前,乡镇对于发展经济的冲动要大于治理水污染,短期效应明显,对于物质生活的追求超过了环保需求,简单地认为经济发展了什么都可以解决,没有意识到水污染问题的严重性和*性,这种淡薄的环保意识,也是导致乡镇水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针对我国乡镇水污染治理的措施
 
  1、发展现代生态农村
 
  现代生态农村着眼于系统的整体功能,保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生态农村以保持和改善该系统内的生态动态平衡为总体目标,合理地安排生产结构和产品布局。按照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系统工程方法构建生态系统,将粮食生产与多种经济作物相结合,种植业与林牧渔相结合,将乡镇中*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相结合,形成了一种低投入、高产出的生产手段。以农村可持续发展为核心,促进生态与经济的平衡与发展,将农村安全与人类健康列为*,是现代农村技术集成的产业化经营体系,是多资源利用的生产体系。发展现代生态农村,可以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保证食品安全,增加农民收入。现代生态农村的内涵,决定了它在乡镇生态环境保护中将发挥重要作用。20世纪80年代始,现代生态农村在中国逐渐兴起。1982年,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在北京市大兴县留民营村进行生态农村的实践试验,这是中国对生态农村进行的全面、系统、定量的研究和实践。随后,生态农村的试点工作在全国迅速铺开,生态农村的理论研究获得丰硕成果。生态农村发展模式受到了政府的肯定与支持,从1982年起,国家有关部门将发展生态农村列入政府文件。1993年发展生态农村作为可持续农村的一种模式被写入中国21世纪议程,1997年列入中华人们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纲要。综上所述,现代生态农村作为现代农村替代形式,有利于治理中国农村非点源污染。现代生态农村对农村非点源污染治理的促进作用,既有理论支持,又有政策支持和实践经验。
 
  2、科学规划乡镇企业发展
 
  乡镇工业是乡镇地域主要的点源污染,由于中国乡镇工业的分散化布局,导致形成了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局面,因而乡镇工业兼具点源和非点源的特点。在对中国乡镇点源污染治理过程中,不能*照搬国外和国内城镇的发展经验。抓住加快小城镇建设的契机,利用利益机制调控乡镇工业企业向小城镇集中。以循环经济理念建立工业园区,实现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在小城镇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以循环经济理念作为指导,规划工业园区,实现园区内各乡镇企业形成共享资源和互换副产品的产业共生组合,达到产业之间资源的*化配置,使区域的物质和能源在经济循环中得到永续利用,从而实现产品清洁生产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环境和谐型经济模式。在乡镇工业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引导乡镇工业企业的产业结构调整,鼓励发展无污染、少污染的行业和产品,抑制重污染的行业和产品的发展;对污染严重的企业实行关、停、并、转,对*产品给予支持。
 
  3、强化乡镇企业环境管理
 
  乡镇工业的污染有一部分是由于生产工艺落后,管理不当,缺乏环境保护意识等造成的。乡镇工业存在的这些问题不仅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而且由于污染物的形成大都以各种资源能源的浪费为前提,因此上述问题实际上也提高了生产成本。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有效的解决,乡镇工业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将会不断弱化,乡镇工业的发展也将会因此受到*的限制。强化乡镇企业环境管理主要从三方面着手:一是完善乡镇企业环境管理的法律体系,即各地政府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订地方性环境保护法规,并且在此基础上制订乡镇企业主要污染行业的环境管理部门规章,使乡镇企业环境管理有法可依。二是将环境保护作为考核地方政府*的重要内容,杜绝为了追求短期经济利益,牺牲环境的行为。三是实行排污许可证制度,实施排污总量控制,在环境敏感区扩建、改建项目,不能增加污染负荷;新建项目必须实行区域污染物总量削减,确保总量不增加。
 
  4、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国外在水污染治理过程中,非常重视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泰晤士河、莱茵河以及琵琶湖的治理中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美国平均每1万人就有一座污水处理厂,欧洲的许多国家平均5000~8000人拥有一座污水处理厂,中国的城镇人口中平均150万人才拥有一座污水处理厂。2010年乡镇污水处理率达到51.99%,其中乡镇生活污水处理率为37.4%。乡镇排污严重地污染了乡镇水环境。提高乡镇污水处理率可以减少乡镇排污对乡镇水环境的污染。乡镇人口密度大、污染排放集中、可以zui大限度的实现污染治理以及满足zui多的受益人群,提高环境质量,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可以达到规模经济。非农产业的发展出于协作和效益的要求,趋向于在地域上集聚。小城镇作为乡镇区域社会、经济、文化活动的中心,是非农产业理想的集聚地。中国小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极为匾乏,乡镇企业和居民生活排污对乡镇水环境造成了污染。加强小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迫在眉睫。由于产业和人口在空间上的集聚,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环境基础设施的规模要求。小城镇与乡镇相比,具有人口集中、产业集中以及污染排放集中的特点,提高小城镇的污水处理率也是乡镇水污染治理的一个*的步骤。乡镇居民的生活排污问题也是乡镇水污染治理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由于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导致生活排污量增加和污染成分发生变化,生活污水有害化,有机化程度加重。应向综合利用的方向发展,对水进行封闭循环的同时,处理后的沉渣也应加以利用。
 
  5、增强乡镇环境管理能力
 
  建立乡镇水污染防治*联动机制。目前,我国*门负责水资源污染的监管工作,政府其它部门仅是协助监管,没有建立有效的*联动机制。而由于乡镇水污染具有污染源分散、隐蔽性强等特点,由环保部门单独负责监管比较吃力,所以可以通过立法建立乡镇水污染防治*联动机制,由政府牵头组织联动*小组,各部门派员参加,负责收集本部门发现的涉及环境违法行为信息,及时送交联动*小组进行核实处理,扩大监管面和点,整合行政资源,以加强乡镇水污染防治监管效果。加强行政*队伍建设。环境*涉及到很多专业技术方面的知识,需要*人员掌握环境污染有关的各种知识,以便能够及时准确地发现环境违法行为。但由于我国环保部门成立时间不长,*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所以面对日益复杂的污染事件,需要我们的环境*人员不断增强分辨能力,迅速依法作出判断,及时查处违法行为。同时,我们还要强化行政*责任,严肃*纪律,将工作业绩和考核挂钩,对*不严、怠于*、滥用行政*权的行政*人员要依法追究相关责任,后果严重还要承担刑事责任。
 
  6、完善市场体系与法律体系
 
  法律制度是一个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对于当今生态社会具有*的意义。在现代生态社会,一切正式的、重要的制度,在形式上都是法律的,一种制度只有取得了法律形式或合乎特定社会的法律规定,才能成为普遍有效的制度形式。一是建立乡镇水污染防治规划制度。对于蓬勃发展起来的乡镇企业,政府和有关部门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治理,并将这些措施与乡镇企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及区域布局结合起来,对乡镇企业带来的污染物集中处理,要因地制宜的建设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和污水处理厂。在合理规划乡镇企业的同时,还要注重小城镇建设规划,逐步完善下水道系统,为农民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二是建立乡镇工业和农村生产的环境监管制度。规定农民到地点购买证件齐全的化肥和农药,在施用时要严格遵循说明书和农技服务部门的指导,防止因滥施农药与化肥而污染水体的现象发生;环境影响评价和清洁生产制度可以有效地的对乡镇企业的规划和建设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和监测。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废水和余热等进行综合利用或者循环使用,采用能够达到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污染防治技术,加大对省市城郊和各类乡镇企业的*和监管力度,从而有效地保护乡镇水环境。我国地域辽阔,纬度跨越大,形成了地区之间的自然、经济、文化的地域性差异。各地区经济发展的状况也各不相同。各地可以根据自身乡镇水污染发展情况和具体特点,在不违反水污染防治法及其他相关国家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制定适合自己地区的乡镇水污染防治制度,并把这些法规、制度认真贯彻实施,上级立法机关对下级立法机关的法规予以监督检查,指导减少矛盾与冲突,避免地方保护主义,鼓励地区间的联合立法,*促进地区之间相互监督。各地应根据当地新乡镇建设的实际情况,尽快出台加强乡镇水环境保护的实施意见加快乡镇水环境保护政策的完善和制定,从政策上强化乡镇水污染的防治。
 
  世界各国的水资源配置和水环境污染治理的经验都表明,如果水资源产权界定不清晰,水资源配置的效率要更多的依靠市场手段。水资源产权的清晰界定是水资源市场存在的前提。在水资源产权的界定上,我们认为有必要在我国水资源管理制度中引入产权制度创新,在初始水资源产权的安排上,坚持国家的水资源所有权;水资源所有权和使用权相对分离,使权利进一步明晰;水资源经营权是所有权和使用权之间的桥梁。水资源经营权应当与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而以市场化的方式配置,同时政府加以必要监管;地下水、地上水,清水、污水的水权同统一分配,不能只管清水不管污水;市场、行政配置手段相结合,促进效率和公平。在水资源产权的二次分配问题上,应当打破我国现行法律制度中的水权严禁转让的原则,使水权的流转得以实现,从而使水资源得以市场调节,解决水资源地域之间、流域区段之间分布不均的矛盾,合理配置水资源。与水权的所有、使用、经营三种基本权利相对应,水权又衍生出对水权进行管理的权力,即水资源的配置权、水经营的特许权和水管理的监督权。
 
  7、建立并完善环境保护投融资机制
 
  由于环境质量是一种准公共物品,政府担负着主要的供给责任。20世纪60年代以来,市场化供给理论逐渐兴起。许多研究表明,在共有资源领域,推行民营化更有效率。世界银行的研究指出,垃圾处理和污水处理可以实行民营化经营。上述研究结论表明了,改变政府作为单一的供给主体,实行多元化供给主体的环境保护资金投融资机制的必然性和可行性。环境保护投融资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政府调控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投资体系和融资渠道,政府发挥积极地调控作用和主导作用。政府的调控和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充分利用财政融资方式,加大财政资金对环境保护的投资力度。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一定时期政府环境保护投资占GDP的比例,并且保证环境保护投资增长速度高于国民经济增长率。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市场化融资方式,加大社会资本对环境保护的投资力度。乡镇环境基础设施市场化的融资工具包括银行信贷、债券融资、信托投资基金和多方委托银行贷款。在解决乡镇地域环境基础设施项目招商难这一问题上,地方政府可以根据市场化的进程,先行投资引导市场,进而培育扶持市场,然后退出市场。由于乡镇地域经济发展水平低,并且市场发育不充分,还不能够有效地吸引外来资金,政府应先行投资,然后进行产权转让。政府的投资并不是取代私人投资。因为,在市场发育不完善、法制不健全时,政府的投资是zui有效的。政府通过培育市场,提倡公平竞争,打破地区、行业间的垄断,建立规范的市场运行秩序,使投资者的资本能够保值增值。
 
  8、加强乡镇环境教育
 
  大力加强环境教育,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和掌握环境保护技术与手段,促进乡镇居民采用绿色生产方式。宣传普及肥料知识,使农民了解不当或过量施肥的害处,掌握适时适量、科学合理施肥的技术,降低化肥对水环境的污染。使农民了解生物治理、无公害农药、允许残留量标准和执行安全间隔期等知识,降低农药对水环境的污染。中国乡镇居民的生活排污主要来自于厨房废水、洗涤水、冲厕水和生活垃圾。乡镇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后,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发生改变,导致生活排污量增加,污染有害化加重。对于乡镇居民生活排污的污染除了通过乡镇建立污水处理设施处理以外,可以通过经济刺激和环境教育促进居民实施绿色消费,引导乡镇居民采用绿色生活方式来实现。例如,通过对消费者进行含磷洗衣粉的危害教育,减少对此类商品的消费,从而减少生活污水中磷的含量;对于投资进行家庭污水汇集系统的居民给予经济补偿。
 
  9、加大乡镇污水处理人员的技术和管理培训
 
  乡镇污水处理在农村是一种新生事物,各地政府投资建设的小型污水处理设施,因缺乏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大多数在“晒太阳”。政府投入资金,加大乡镇污水处理管理人员的技术、管理培训是确保已建成和以后建设乡镇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解决乡镇环境污染和建设美丽乡村的当务之急。
下一篇:新型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污水处理无人机”产品推介会
提示

请选择您要拨打的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