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古人如何在没有在扩声设备下,如何进行扩声!
时间:2016-08-10 阅读:1691
说到古代的扩声,真是一门艺术,一直到近代,很多剧院还在沿用千年之前的建筑声学体系,比如西安的人民大厦剧院。
人民大厦剧院建于民*时期,那时候也没有扩声设备,*是舞台演员的声音来扩声的。
那么大的场馆怎么可以保证一千多人都听见呢?
那就是靠声音的反射,声波的叠加,来产生扩声的效果。喇叭状的场地,舞台的两边反射很好,突出的看台既符合建筑美学,也照顾了声音的反射,这个场地对声音的『美化』很好,自然混响恰大好处,混响是可以使人的心理听感得到提升的一个zui重要的手段。声音不干涩,湿润的声音会让人在听觉上有愉悦感,而且合理的延时不仅不会产生音染,还会让声音更加清晰。
如果是古代的呢,没有顶的呢?
罗马时期的建筑大多都是没有顶的,我们拿罗马斗兽场举例。
场地规模,罗马斗兽场长轴187M,短轴155M,容纳50000人。五万人这要怎么扩声?放在当代体育场都是一个很大的扩声工程,但是罗马人做到了!罗马和后期的希腊露天剧场继续之前早期希腊的座位模式,但把围绕弧度限制在180°。他们还添加了一个演员背后的舞台房间,一个高起的演出区和架空在观众头顶遮荫的遮阳篷。合唱团在观众中心的硬地面上说话。
至今保存完好的罗马剧场之一是,土耳其的阿斯潘多斯古罗马剧院。罗马人在工程方面比早期的希腊人更出色,而且由于他们对拱门和拱顶地下室的合理使用,使得剧场不于建造在自然山坡上。
可以看到合理的声音反射,以及演员直达声的指向角度都被合理的利用起来。硬质地面可以有效反射声音,使声波叠加从而放大声音。上图是阿斯潘多斯古罗马剧院,可以看到合理的声音反射,以及演员直达声的指向角度都被合理的利用起来。硬质地面可以有效反射声音,使声波叠加从而放大声音。
人类的演出在室外改变到了教堂
这种穹顶的建筑,在建筑学上有着先天的优势。现在我们所使用的大厅混响就是模拟教堂的混响结构,这种建筑使声音在听感上有一种威严的感觉,混响时间长而且厚重。
建筑材料上大量的石材堆砌使得声音在室内不停反射,延时很长使声音听起来有种空旷的感觉。这种空旷的感觉使人觉得神圣并且冷漠。
归根结底都是古代人民充分的掌握了的建筑声学,能够充分利用声音的传播特性,来建造演出的场所,利用声波的反射叠加特性扩声,利用混响来增加声音的色彩。使响度提升,心理听感提升,自然就觉得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