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方圆慧图科技有限公司

智慧城市网试用9

收藏

全自动扫描仪古籍风度

时间:2016-08-05      阅读:605

  全自动扫描仪展现古籍风度
  
  关键词:全自动扫描仪古籍扫描仪自动扫描仪不拆卷扫描仪

  
  全自动扫描仪现代不乏精美的书,然而那种温润优雅的气质,却是“中国书”所*的。中国的汉字,被以中国人发明的印刷术印于中国人发明的印张上,以中国人的方式装订成册。中国书,作为与西方文化体系截然不同的中国文化中的一个代表性元素,其所具有的“中国味”,甚或比中国画、中国文字更为丰厚。


  
  过云楼藏书部分书页
  
  然而,很多zui基本的中国古籍知识,却少为当代的中国人*知晓。人们对中国书的认识,大体还是模糊的古色古香的书籍模样:藏蓝色封面、软薄的纸张用穿线装订起来。


  
  下图为一张流传甚广的中国古代书籍组成结构图。这幅图中有书首、书根、书口、书背、书角、书签等;书页展开时的结构示意图:天头、地脚、边栏、界行、书脑、书耳、版心、鱼尾、象鼻等等,各部分名称一目了然。人们还从这些名称中发现,很多称呼与人自身的器官相对应,显得既形象又容易理解,是古代中国人的可爱之处。

  
  实际上这是中国书典型的装帧形式——蝴蝶装。蝴蝶装是线装书出现之前的一种书装形式,是将书页向有文字的一面对折,分页粘贴于书背之上。其所以称为蝴蝶装,就是因为我们将这种书展开来的时候,整个印刷叶都呈现在面前,而书页的中心却粘在书背上,好像蝴蝶展开双翅,停在花枝上一样。书页翻飞,恰如蝶翅轻颤,煞是美丽。

  

  蝴蝶装
  
  除了蝴蝶装,中国古籍还有其他多种书装形式,不断随着技术的发展适应人们的需要。在纸张发明之前,简策是中国书籍zui基本的形式。之前人们在龟甲、兽骨、钟鼎或石壁上留下文字,但一般认为这些形式只在某一方面具有书的形式,而zui早具有书籍雏形的,应该是竹木简牍。


  
  简牍
  
  后来人们又找到比竹木更轻便的缣帛做为书写的载体,即卷轴装。卷轴书籍由卷、轴、褾、带、签、帙等几个部分组成。轴一般比卷子的宽度要长一点,两头露出卷外,以便卷舒。卷子的纸需要装潢,装即装裱,潢为潢纸。潢纸主要是为了避蠹。潢纸就是染纸,古人称入潢的纸为黄卷,南北朝、隋唐时代的写本卷子,大都是入潢过的。一千七百多年前,我国已有染纸防蠹的办法,染纸在色彩上比较柔和,对视力也有利。卷子因为经常翻看,为了避免边缘破裂,就需要装裱。所用材料通常是纸,也有用不同色彩的绫罗绢锦的。在卷子的两端和上下装裱,称为褾。褾头再系上一种丝织品,作为缚扎之用,叫做带。古人对于褾带都很考究。


  
  卷轴装
  
  卷轴的书有时长到几丈,展开卷起非常费事。尤其是隋唐以来,一些专门为检查资料用的类书,如《初学记》《北堂书钞》《群书治要》以及字书、韵书之类,极为发达。这些书都是为随时检寻片段资料之用。写在漫长的卷子上,查看实在不便。于是有人想到把一个长卷子,反复折成数寸宽的一折,在这一折的zui前面和zui后面,用硬的质料,通常是厚纸,有时再裱上绢、布或颜色纸,作为书皮,以防损坏。这样,书籍就具有了一种新的形式,唐人叫它“叶子”。后来因为它同印度的梵文贝叶经的形式相像,称之为“经折装”或“梵夹装”。至今佛教的经典还经常采用这种形式。


  
  经折装
  
  但是经折装经过*翻阅,容易散开、扯断,后来人就把一张大纸对折,一半粘在书的zui前页,另一半从书的右边包到背面,粘在书的末页。这样,拿取时就不会有散开扯断的危险。翻飞的状态看去宛转如旋风一般。故称,旋风装。


  
  旋风装
  
  旋风装还是没有解决折页易断的问题。大约到唐末或五代初年(十世纪初),有人想出办法,把书页右边的折口一起粘起来,于是左边的折痕即使断裂,书也不会散开了。每一页字对字地依照中缝对折,折口一齐粘在一张包背的纸上,这就是有名的“蝴蝶装”。

  
  蝴蝶装如今古籍市场上稀缺珍贵的宋版书,大多为蝴蝶装。蝴蝶装的书页天宽地远、左右疏朗,显得优雅大方。但是也有一*的不便,展开书时,往往尽遇着书叶的背面;读完一叶,必须连翻两叶,才能继续读下去,使人久而生倦。于是又有人想到把书叶折起来,使有字的一面*露在外面,而把散着的书边粘连在书背的纸上,使版心变为书口。这样,展开之后,都是有字的书叶,而且可以逐页读取,不怕间断。这个新的形式称为包背装,非常接近于现代的平装。

  
  包背装蝴蝶装逐页粘在书背上,是很费时间的精细工作。包背装的书,每页的两边都要好好粘在书背上,工作就更加麻烦。但是粘连的地方,在蝴蝶装是狭窄的版心中缝,而在包背装却是很宽的左右栏外余地。于是有人在这余地上穿孔用纸捻钉成一本,这样书既不会散开,而又无须逐页粘贴。在这外面加上整纸封面,连书背都包起,纸捻也看不见,外表依然和起初的包背装一样,这样就出现了一种新的包背装。这样的书,在元朝到明朝中叶,是很通行的,在此基础上产生了线装。

  
  线装中国书籍形式的变更与印刷术的发展之间有着密切的,如雕版印刷、活字印刷。一套成熟的雕版印刷工序一般分为誊写、刊刻、刷印和装订四个阶段。宋元时期,有不少文人学者或著者本人参与一套书的誊写工作,其中有不少本身是成名的书法家,因而宋版书中的文字往往笔意老到,富有变化和神韵。墨香、纸润、秀雅、古劲,宋版书的种种优点,也成为后来评判中国古籍品相好坏的标准。



  
  中国印刷博物馆(上海馆)内的《金刚经》复制品
上一篇:iscan专业案卷扫描仪加快档案数字化工作 下一篇:全自动案卷扫描仪-携手kirtas打造全自动数字化新的高度
提示

请选择您要拨打的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