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成像一体化监控摄像机如何应对农田秸秆焚烧
时间:2018-12-27 阅读:918
秸秆是指小麦、水稻、玉米、薯类、油料、棉花、甘蔗等农作物在收获果实之后剩余的部分。而秸秆焚烧则指农作物秸秆被当作废弃物露天焚烧,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秸秆资源丰富,约占世界秸秆总量的20%~30%,其数量大约相当于我国北方草原产草总量的50余倍。上世纪70年代以前,农作物秸秆主要用作生活燃料和大牲畜的饲料,由于作物单产水平较低,秸秆数量也极为有限,秸秆总量供应紧缺。但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农作物单产提高,秸秆总量迅速增加,而直接作为生活燃料和饲料的比例大幅度减少,农民为赶农时,多数地区就开始出现秸秆焚烧现象,并越来越严重。
秸秆的露天焚烧属于低温焚烧,不*燃烧,其烟气中含有大量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物、光化学氧化剂和悬浮颗粒物,秸秆露天焚烧直接导致大气污染,每逢夏秋季节由于秸秆的大量焚烧,导致空中悬浮颗粒数量明显升高,焚烧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降低大气环境质量。
秸秆焚烧时产生的烟雾中含有大量的氮氧化物、光化学氧化剂和悬浮颗粒等物质。秸秆焚烧区域、时段均相对集中,大量烟雾对中老年和儿童及患有呼吸道疾病的人造成很大影响。
露天焚烧带来突出的问题是产生大量浓烟,导致气压低,直接影响到民航、铁路、高速公路的正常运营,且会在一定程度上加重雾霾的发生,对交通构成潜在威胁,严重影响到正常的道路秩序,容易引发道路交通事故。
野外焚烧秸秆时,加速空气的对流,增加风速,容易改变风向,还会产生飘浮于空中的“火团”,人为难于控制,容易窜至院落和田间,引发房屋、农作物的火灾,造成人、畜伤亡,农作物、财产损失。
焚烧秸秆使地面温度急剧升高,可以直接烧死、烫死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影响农作物对土壤养分的吸收,直接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影响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烧荒烧草烧秸秆,不仅浪费资源,而且污染环境,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目前,尽管我国秸秆利用有多重途径,环保部早在1999年就发布了《秸秆焚烧和综合利用管理办法》,各地*也出台了相应的焚烧管理办法,对焚烧工作极为重视,每年夏秋季收获时节,环保部、*及各地政府都会投入大量的人力监控焚烧秸秆的情况。但秸秆整体利用率低以及政府监管人员匮乏的实际现状使得每年的秸秆中仍有3亿多吨被当作废弃物直接焚烧或扔掉,给大气质量、生态环境、交通安全和火灾防护都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因此,为解决点多面广,监管人员匮乏,监管力不从心;监管手段单一,效率低下;监管信息不及时,无法客观公正反映实际情况,可追溯性差等多种秸秆焚烧中的监管难题,利用现代化*的技术,实现对全区秸秆焚烧火点的监控,及时、准确掌握区域及禁烧区的秸秆焚烧信息已经刻不容缓。为强化巡逻防控,及时发现并制止焚烧秸秆现象的发生,尼恩光电技术有限公司专业研发生产的热成像一体化监控摄像机能有效预警秸秆焚烧现象。
热成像一体化监控摄像机采用*的远距离透雾镜头配合远红外热成像镜头实现远距离对平坦农田昼夜监控,系统成像技术性能稳定,不受天气环境因素影响,无论是白天还是雨雾天气、漆黑的夜晚均能正常采集的视频图像信息;热成像一体化监控摄像机集成了对烟尘和烟火的自动预警模式,前端摄像机能独立进行火险运算,红外热像镜头能自动感应测温,红外热成像镜头是被动接受目标自身的红外热辐射,与气候条件无关,因此无论白天黑夜均可正常工作。在雨、雪雾等恶劣的气候条件下,由于可见光的波长短,克服障碍的能力差,因而观测效果较差,甚至不能工作。与可见光相比红外线的波长较长,能克服雨雪雾的阻碍,因此能在较远的距离上正常观测目标。所以,在夜晚以及较恶劣气候条件下,采用红外热成像监控设备可以对各种目标进行可靠监控及预警,当观测区域某处的温度差值超过设置的燃烧临界温度时,系统会自动报警,摄像系统对燃烧火险的预警识别率高达90%以上。对农田原野进行全天候的远程监控、监测,避免了原始人工了望观察火情的局限,确保做到确定火情并通知后,相关人员能时间奔赴现场进行处理,实现“及时发现,及时制止”的目标,也促进了农业的管理数字化、科学化,大大减少了政府*门的费用支出和管理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