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牌识别摄像机的工作原理
时间:2015-06-12 阅读:1253
光学成像系统无论是在模拟摄像机还是在IPC系统中都是一个重要的环节,视频图像的质量与光学成像系统密切相关。通常光学成像技术包括镜头技术及感光器件技术,一直以来,镜头技术以德国及日本的技术比较。感光器件目前有CCD及CMOS两种,CCD感光器件目前占的*。
CCD的主要优点是高解析、低噪音、高敏感、可大批量稳定生产等,日本公司的CCD技术占主导地位。CMOS技术自从20世纪80年代发明以来,初期主要用于低端、低品质市场,但随着CMOS技术的逐步成熟和完善,在高分辨率摄像头中,CMOS开始迅猛发展起来,CMOS技术目前是欧美公司的天下。这两种传感器各有长短,甚至好多公司的1PC产品线分别以CCD和CMOS传感器架构支撑,两条腿并行。
2.视频编码算法
视频编码算法不仅仅是DVS、DVR的核心技术,对于IPC-样是核心技术。无论何种编码方式,其关键是“在有限的码流下实现高质量的图像,并具有良好的网络适应性”。视频编码算法从早期的MJPEG,MPEG-4,发展到目前的H.264。H.264因为具有良好的图形质量、编码效率及网络适应能力,是目前及未来段时间编码算法的主流。
早期的IPC主要采用MJPEG算法,MJPEG编码方式比较简单,对芯片的处理能力要求不高。采用帧内压缩方式,帧之间没有关系;图像质量好,适合于影像编辑。但是由于不采用帧间预测技术,使得码流过高从而网络负荷较重,存储空间需求也比较大。由于MJPEG编码方式下对每帧图像独立压缩编码,因此,在部分地区可用来做法律证据。
MPEG-4编码方式在IPC应用中比较多,可以实现较低码流下良好的图像质量,但是其编
解码复杂性相对MJPEG而言较高,对芯片的处理能力要求较高。另外网络延迟,图像抖动等问题仍需要加强改善。
H.264是目前zui的编码技术,同等图像质量下H.264编码产生的码流是MPEG-4的
一半左右,并且内建针对流媒体和无线网络的优化工具,相比MPEG-4其编码复杂度更高,
编解码时间更长,需要编码芯片具有很强的运算处理能力,总体成本较高。
3.编码压缩芯片
在IPC设备中,核心的任务是视频的编码压缩,而视频的编码压缩工作,具体实施角色就是编码芯片,编码芯片具有的运算处理能力。目前视频编码算法的发展趋势是效率越来越高,同时算法越来越复杂,这对编码芯片的处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早期的IPC编码压缩工作由ASIC芯片或DSP芯片实现,目前有soc单片系统占主导的趋势。得益十近几年网络视频监控市场的不断扩大,芯片厂商开始重视视频监控行业应用,从而不断地、有针对性地开发出高性能、低价格、于安防视频应用的多媒体芯片,使得芯片处理能力不断增强,进而可以运行复杂的视频编码算法(如H.264)。目前,多数IPC厂商均采用主流厂商的lC来完成IPC的开发研制,而有部分厂商采用自己研制的lC芯片,此方式对JPC厂商的综合实力是个考验,但可以灵活自主地决定开发周期。
4.视频分析技术
视频内容分析技术(VideoContentAnalysis,VCA)可以使系统对视频内容进行自动分析提取,将大量无用的视频信息进行过滤,而对于可疑的视频内容,可以自动触发事件从而改变分辨率、帧率,并发送报警视频给相应的客户端,这样大大节省了网络资源及存储资源。早期的视频分析技术多数基于后端服务器方式,该方式对后端服务器资源的占用比较高,不便于进行大规模、分布式的部署。日前,许多IPC厂商已经直接把视频分析功能置入IPC内,利用IPC的芯片运行视频分析算法,从而实现分布式的智能化监控。部署在IPC的视频分析功能,将*地减少大型系统中的存储成本和网络带宽的费用开销,同时也改变了传统的安全人员“死盯监视墙”的状态。
目前主要的视频分析功能模块包括:
-入侵探测
-人数统计
-车辆逆行
-丢包检测
-人脸识别
对于智能IPC,不同的厂商有不同的理解,有的IPC中集成了基本的移动探测功能,具有初级的智能功能,有的IPC集成了诸如人脸识别、入侵探测、丢包检测等功能,属于真正的智能型JPC。
具有视频分析功能的JPC可以自动侦测并触发事件,可以自行决定是否改变帧率及分辨率等编码参数,并按照约定发送报警信息及视频给监控中心。IPC集成视频分析技术的功能可以利用编码芯片多余的处理能力来运行视频分析算法,也可以增加额外的芯片来独立运行视频分析算法。
视频编码需要人量的运算资源,而复杂的视频分析算法也需要大量的资源,因此,增加额外的处理芯片是个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