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智能家居市场降温:样板缺失 资本观望
时间:2014-07-07 阅读:183
实际上,早在十几年前,智能家居的概念就已经被提出。但是,从提出到现在,智能家居往往与整体造价偏高,用户需求并未跟上相,这使得很多项目提出后往往难以得到落实。并且,由于众多厂商的参与,而标准并未统一,所以导致市场难以形成合力,普及的力度也随之锐减。
近几年智能手机的风潮刮入中国,厂商期待复制这一成功,用智能“改造”其他传统,从而创造新的价值。智能电视、智能路由器等概念随之而生,与此同时,智能家居也重回公众视野。
虽然智能家居的概念本质并没有升华,但随着硬件的升级换代,物联网概念的提出,以及互联网公司平台化思想的外延,使得市场再次被关注。
市场前景被分析机构所看好。研究公司Juniper曾预测,2017年智能家居市场规模将达到600亿美元。从2013年约80亿美元的增长速度来看,达到这一目标并不困难。某国内行业组织预计,到2017年,中国智能家居行业市场规模将达80亿元。
于是,2014年,无论是传统家电厂商,还是互联网企业纷纷提出基于自身背景特点的智能家居解决方案,而一些新兴创业公司也提出了自己对这个市场的设想。在这个内涵频发、技术门槛逐渐放低的市场迅速变得臃肿起来。
从业者总是期望市场将会进一步打开,但不得不泼一盆凉水的是,这一轮智能家居热仍可能只是互联网技术大浪之下的一次潮起潮落。
需求不匹配背后是没有样板
用手机可以打开窗帘,让音箱响起音乐,甚至可以让灯泡变换颜色;又或者是当有人闯入,系统会自动报警,手机可以抓取到实时画面……这是当前一些智能家居解决方案所描述的样子。概括来说,就是设定一个场景,并通过一个终端将其开关进行整合。
然而,这些使用场景的设计不是处于用户需求的考虑,而是技术人员对现有产品的拼凑。
zui早,这种模式来自于传统家电厂商的设想。其早从十几年前便开始进行相关探索,那时候的概念叫做“数字家庭”。但是由于其能力触角仅能伸到家用电器,并且也只局限于自身产品系列,所以很难在一个用户家庭中得以应用。所以,目前其运转的是酒店,用户可以通过终端总控制调动房间的大部分设施。
随着智能路由器产品的兴起,强化控制中枢的思想也再次被提及。不过,即使从技术上已经很容易更加智能地将部分家庭设备集中互联,但对于用户来说是否有了足够的吸引力,目前的答案仍然是否定的。除了一小部分发烧友外,普通用户对家庭“智能化”改造仍有一定的门槛。
更为重要的是,虽然市场上已经出现了智能插座、防水扬声器浴帘、智能门锁、睡眠感应器等多种创新的小产品,但是尚未出现“杀手级”的产品。产业普遍认为,通过大数据分析使得人机交互变得更加多样,智能和自动化得以体现,才会使得智能家居有更进一步的发展。
同样也有悲观人士指出,因为海外市场同样未出现智能家居的样板,所以中国厂商没有可以“复制”的案例。近日,google(微博)和苹果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但等到真正有成熟产品问世,目前为时尚早。
传统家语权之争影响产业合作
为了解决不同厂商产品之间的互联问题,中国市场曾在主管部门的支持下,由相关机构、IT企业和家电企业进行产业互动,zui终形成了两大网络家电的标准,即闪联和E家佳。闪联阵营主要包括联想、TCL、康佳、海信等;E家佳阵营则主要包括海尔、清华同方等。
双方开始曾有差异定位,不过竞争也迅速而起,zui后双方都没有拿出可以具有影响力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如今海尔与苹果合作,而闪联亦表示出对google安卓的兴趣,双方的竞争或将延续,但对产业的影响已经不大。
取而代之的是,家电厂商单兵*向智能化转型。2014年,包括海尔、长虹、美的在内的众多国内家电企业均已宣布了相关策略和部署,其中差异化已十分明显:海尔在原有的U-home智能家居系统外,视图推出更为全面的解决方案;长虹期望将旗下黑白电共同融入家庭互联网大战略的意图;美的则旨在建立千万用户级的社区。
继黑电智能化后,白电的智能化已成必然。如带有远程监控的智能冰箱,其所能提供的食品管理和菜谱定制也初见倪端。与云计算结合的智能云家电,也随着传感器等技术的提升,将能提供更高的价值。
令业内人士担忧的是,厂商都希望能够沿着自身产品路线发展,但这会导致系统封闭,数据不互通,进而影响智能家居整体的发展。对于普通用户来说,其不可能购买同一个厂商所提供整套产品,所以目前家电厂商所展示的那种智能家居“样板间”只是空中楼阁。
也就是说,任何一家家电厂商都无法通过自身的智能化战略完成市场对智能家居的普及推广,必须彼此之间形成合力,而标准的统一是前提。与此同时,互联网企业纷纷提出自己的智能家居平台策略,甚至推出相应的智能硬件产品。这种市场上的步步紧逼,亦或将使得传统家电市场进一步打开原有的封闭平台。
资本热度不及创业团队
相比家电企业动辄上亿的投资,创业团队则相对艰难得多。后者同样敏锐地嗅到智能家居的前景,但是资本市场却因谨慎而甚少投入。
创业团队容易夭折是其中一个原因。拼杀进入智能路由器市场的袁振南应当会有这样的感触。
袁振南是智路由联合创始人之一。当他手握融资后,袁振南曾地将产品的*想象描述为能够像计算机一样,集数据中心、媒体中心和智能家控中心为一体,甚至做出将在今年*季度出货的计划。然而,如今已经进入第三季度,产品和团队却早已消声遗迹。有知情人士称,其已经在考虑转型。
这并非个例,有投资人士表示,因为国内智能家居仍处于早期,而创业团队的产品大多为单品,难以形成体系,并且大众化的产品需要兼顾老旧设备,这对创业者来说是有巨大的成本门槛。
此外,伴随着点名时间等平台的兴起,硬件正成为一种时尚,这可以降低创业团队的试错成本。但一个产品能被普通用户使用,则要求它必须简单易用,而非满足少数极客需求。因此,在没有进一步完善产品之前,资本方面也只能持观望态度。
作为一个已经提出十几年的概念,智能家居一直为用户描绘出美好的未来,但仍需要探索和发展。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出现虽然加快了产业的渴望,但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所以,中国智能家居热也是时候该降降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