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网

登录

发挥先天优势 专家建言武汉长江新城总体规划

来源:长江网-长江日报
2017/10/24 18:23:5139103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总规划师童纯跃:
 
  清晰认识过去将使总体规划站得更高
 
  童纯跃说,武汉急需一个空间发展格局的第三方评估报告。“我们需要客观、清晰、专业地认识过去30年间,武汉发展的空间布局、特征及矛盾,这可以使长江新城的总体规划站得更高、走得更远。”
 
  童纯跃说,长江新城在规划前需要回答几个关键性问题。一是如何定位新城的基本功能,这要明确新城与武汉城市圈、武汉其他区之间的关系。二是要谋划好先期建设和未来产业发展,处理好近与远的关系。三是要描述好未来城市的内涵、特征、标准、社会经济关系等。
 
  童纯跃说,在长江新城的规划中,要做实一系列认知基础,例如新城500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哪些可以建设,哪些不可以建设。“关于认知基础,我觉得至少有两大前提,一是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二是不搞土地财政。”
 
  “第二个认知,是对当前发展的主要矛盾要有很好的认知。比如说人与自然存在的不和谐问题,比如城市病的问题,以及缺乏城市特色空间等问题。”童纯跃说。
 
  要进一步探索可控机制。童纯跃从行政规划角度提出四个方面可控的机制,一是建立可反馈调整的长江新城与重大项目事前、事中、事后评估反馈机制;二是建立长江新城建设项目的准入和负面清单机制;三是针对生态敏感地区,建立灵敏的动态新城保护机制;四是建立项目建设实施的次序机制,避免规划跟着项目走。
 
  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院长李晓江:
 
  要有多功能高品质的创新空间单元
 
  主持过国内众多新城、新区规划方案,李晓江对武汉长江新城规划建设有独到的认识。“重新审视新区发展,我们怎么从人的基本变化和经济发展模式这两个根本性的变化,看我们的规划,我们的空间应该做什么样的调整?”
 
  他认为,改革开放以来,大变化就是人的变化、生活方式的变化,从满足温饱到追求更美好、更高品质的生活。所以,也要从这个角度去思考城市发展、新区发展,提供有效供给,满足需求。
 
  李晓江认为,应该重视三个“回归”:从工业园区向城市复合功能区回归;从经济增长向社会、文化多元发展回归;从单纯就业向丰富社会生活回归。并由此提出三个提升——产业经济提升、生活品质提升、公共服务提升。
 
  李晓江认为,长江新城的发展应该有三个空间策略:,要聚集,用新型供给填充形成功能完备的组团,而不是碎片化、孤岛化的发展模式。
 
  第二,从土地利用的功能性布局转向以人的活动为核心的空间组织,以人的“职—住—服—娱”关系组织空间。“这样的创新空间单元是多功能的,是职住相对平衡的,有高品质的公共空间,有高品质的公共服务,让人在15分钟的步行范围内可以满足所有的生活需求。”
 
  此外,通过合理的交通服务,用时间换距离、换服务、换品质,把交通系统做好,把已经碎片化的空间重新缝合起来。
 
  南京大学教授、中国地理学会城市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崔功豪:
 
  打造山水相依文化和谐的品质城市
 
  崔功豪为长江新城提出了“产—城—绿相融合”的发展思路。他认为,要进一步认识长江新城建设的重要意义,在中部崛起中发挥支点作用。
 
  长江新城的定位是“城市发展高成就的展示区、未来城市发展的样板区”,体现了武汉的宏大气魄。未来城市是什么?崔功豪认为,未来城市或许有很多不确定,但肯定是一个智能的城市、智慧城市。
 
  “我们讲未来城市肯定是品质之城,什么品质?城市的品质。什么是城市品质?是人满意的城市。”崔功豪认为,城市的品质可归为四个环境:一是衣食住行、安居乐业的物质环境,二是山水相依的生态环境,三是文化和谐的社会环境,四是人性化尺度的空间环境。这样的城市才是希望之城。“所以,我认为长江新城应该把智能之城和生活之城、希望之城作为非常重要的目标。”
 
  在长江新城的空间关系上,崔功豪建议根据自然环境和发展趋势,“灵性、弹性、人性”布局,要有灵活的空间结构,善于留白,满足美好生活需求。(原标题:发挥先天优势 开创智慧城市标准)
上一页  [1]  [2]

上一篇:高层建筑火灾防控已成为一个社会性难题

下一篇:袁小平:夹缝求生 防盗报警路在何方?

相关资讯:

首页|导航|登录|关于本站|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