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2016年具有影响力物联网大事记
- 来源:中国安防展览网
- 2017/1/3 11:55:1034439
中国主导推动的Polar Code码被3GPP采纳为5GeMBB控制信道标准方案
2016 5G部署步伐明显加快,中国在5G标准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2016年11月18日,在美国内华达州里诺刚刚结束的移动通信标准化组织3GPP的RAN1(无线物理层)#87次会议上,3GPP终确定了5G eMBB(增强移动宽带)场景的信道编码技术方案,其中:Polar Code码作为控制信道的编码方案;LDPC码作为数据信道的编码方案。此次以华为为核心代表、由中国主导推动的Polar Code码被3GPP采纳为5GeMBB控制信道标准方案,是中国在5G移动通信技术研究和标准化上的重要进展。
工信部曾在今年2月份透露,中国与同步启动5G研发工作,一是建立协同工作机制。我国的多个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共同成立了IMT-2020(5G)推进组,开展5G需求、技术、频谱、标准等研究工作。二是开展5G研发,这里面有很多的企业、大学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全面开展5G各领域的研发。三是加强合作,目前我国的一些大学和科研院所已经与很多的国家建立了多渠道、多层次的对接合作关系,我部将积极支持国内外企业开展研发合作,为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发展共同贡献力量。
根据总体的部署,中国的5G基础研发试验将在2016年-2018年进行,分为5G关键技术试验、5G技术方案验证和5G系统验证三个阶段进行。预计2020年中国启动5G商用。当前物联网的现状是有一些各自独立的系统,当我们谈到像智慧城市这样大的图景时,我们需要一个无缝连接的统一框架,而5G恰好是提供统一框架的一个好机会。
沃达丰、Helios Wire、软银接连布局卫星
卫星成物联网领域新热点
不得不感慨,卫星通信、卫星物联网现在真是一个热门话题:11月初时,总部位于温哥华的Helios Wire计划将30颗卫星发射到太空中,其带宽足以监测地球上50亿个传感器,此举将彻底打乱物联网的成本结构——估计基础设施投资数十亿美元,据说,届时监控成本可能低于1美元/月,是目前典型物联网服务费用的几分之一。
同样也是11月左右,电信巨头沃达丰宣布与人造卫星供应商Inmarsat(海事卫星组织)就卫星连接达成合作,这一举措将进一步推进物联网的发展。
又是近,卫星公司OneWeb宣布,它已经从软银和现有投资者手中融资12亿美元,其中软银领投10亿美元。这笔融资将用于小型、低成本轨道卫星的开发,以及在佛罗里达州一处设施的建造工作。
物联网的核心要义在于用通信技术把各种“物”连接起来,但是在一些偏远地区、基础设施不完善的地区甚至是辽阔的海洋上,这一点很难实现,所以诸多业界人士在讨论海上通信时,都承认卫星通信是解决海洋通信物联的合理手段,发展卫星通信是对地面通信的一种补充,也是对物联网传输层的完善,空天地一体化的网络形成了。
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颁布
新版无线电管理条例使得珍贵的无线电频谱资源从行政授予变成了市场化运作
11月25日,由中央军委主席、国务院总理签署命令,公布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自2016年12月1日起施行。其第十七条规定地面公众移动通信使用频率等商用无线电频率的使用许可,可以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采取招标、拍卖的方式。
在人与人通信的时代,国家(我国)无线电管理机构对无线电频率的划分、分配和指配采用行政许可方式。这种方式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一些无线电用户占用了某些传播特性好、穿透性强的无线电频谱资源,却因自身原因长期将其闲置,致使无线电管理部门由于种种原因无法将其回收再利用,同时也影响了无线电管理机构对某些频谱资源的重新规划配置。这既导致了无线电新技术新应用面临频谱资源紧缺的尴尬局面;又在客观上增加了既有频段的拥挤程度,甚至增加了无线电干扰产生的可能性。二是申请授权的方式使得除了大运营商和一些特殊行业部门以外的其他机构和民营企业根本没有使用私有频段建网的机会。
从今往后,无线电管理机构将采取招标、拍卖的方式颁发无线电频率使用许可证。实际上是一种以市场为基础的无线电频谱资源配置手段,既能提高无线频谱资源的使用效率,也能让更多玩家有机会入局。
华为、英特尔等6家企业成立边缘计算产业联盟
边缘计算将在物联网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016年11月30日,由华为、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英特尔公司、ARM和软通动力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倡议发起的边缘计算产业联盟在北京正式成立。
为什么边缘计算突然变得火了起来?一方面,是基于行业数字化转型与智能社会的大背景,如果说云端是万物智能的数字化大脑,网络是万物互联的神经,终端就是万物感知的触角。在边缘侧,未来传感器的数量将指数倍的增长,相比互联网的节点数量级更加巨大。对实时性要求高的领域,例如在生产行业,如果数据分析和控制逻辑全部在云端实现,难以满足业务的实时性要求。边缘计算的突破,是这些挑战得以突破的关键。
另一方面,要归功于硬件的发展,现在的传感器,或者智能传感器,都基于MCU(微控制器),它有所有“计算”所需要的能力,CPU、内存、硬盘和通讯、RaspberryPi、IntelEdison还可以有现成的操作系统运行,而且硬件成本会持续下降,所以由物联网节点来参与“众计算”的基础已经存在并且会更加完善。虽然每个节点能量有限,但是有海量的数目。每个节点只需要计算一小部分。或许在未来,边缘计算会让物联网从云计算的束缚中解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