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网

登录

车联网运作思维求变 为用户创造价值是关键

来源:车联网周刊
2015/6/10 15:23:5831981

  
  改变以上现状,我们需要分析当前我国货运行业的发展现状。通过寻找用户的痛点,推出适合市场需要的产品,才能赢得用户,赢得市场。当前在运输环节上,隐性成本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这些隐性成本主要包括:返程或起程空驶,空车无货载行驶。如果将以上问题进行抽象,我们发现车主或司机首要的关注点在于货源的真实性,担心的是被货代或物流公司放空而引起的空驶;其次担心运输结束后拿不到钱或无契约,或者少拿;当然货源信息更加重要,经常存在找不到货,或者很长时间才能找到货的情况,存在一定的找货成本。显然解决这些问题,不是现有的商用车车联网可以解决的。对于车主关心的货源问题,目前国内已经有很多基于互联网的货源发布平台,并且这些平台聚集了大量的货源信息和车主信息,只是没有有效地与车联网结合。在“互联网+”时代,必须对现有的车联网平台进行优化调整,首先为在线的物流交易提供基础保障。其次,解决认证问题和信誉评价体系,因为这两点是解决在线物流能否成功的基础,只有解决了认证和信誉评价,才可能解决在线的找货配货问题。第三,要有合适的产品形态,真正的车联网终端。利用声控技术,解放驾驶者的双手,为驾驶者提供基于位置服务的运力与货源的快速模糊匹配及货源的匹配、附近物流园的匹配;提供货车云导航及路况广播;提供实时的油价信息及天气信息等服务内容。
  
  当前的商用车车联网终端其实就是卫星定位设备,这个设备是一个黑盒子,只能满足监控定位的功能,且这些功能是给交通部门或企业管理者使用的,而不是给驾驶者使用的,驾驶者无法从设备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只是被动的监控。这些现象也反映出当前的政策问题,如果管理部门不改变思路,不了解市场的客观现状,不了解用户的需求,不为用户着想,不及时调整,商用车车联网的使用效果不明显,应付检查的情况依然存在,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无法消除。事实上一个产品如果没有用户的直接参与体验,无论其商业模式设计得多么完善,这个产品的生命力不会旺盛。《道德经》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这句话告诉我们,我们不能过于依赖于自己的主观判断,一定要了解真正的市场客观形势。
  
  目前,打车软件的补贴大战刚告停,专车又出现了。如果说手机叫车算是牛刀小试,那么专车或许是颠覆出租车格局的利器。尽管交通运输部强调,永远不允许私家车当专车运营,但专车的势已经形成。即便出租车属于公共交通的补充,出租车公司却以追求利润大化为己任,且出租车司机风险自担、自负盈亏,这些都是市场化的主要特征。这几年出租行业矛盾突出,问题多多,急需一套符合市场化规律的运行方式,而打车软件出现之后,改进了供需双方的行为方式,让出租车行业变得更加市场化,这就是未来的趋势。
  
  《史记》曾言:“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意即因势利导,顺着事情发展的趋势,向有利于实现目的的方向加以引导。互联网公司把握了市场的“势”,但是对于司机端,手机接单的方式也存在很多安全隐患,司机因抢单而发生的追尾等交通事故时有发生,另外,手机定位效果差,耗电量大,必须一直充电,这样也影响司机的视线。因此,车联网企业也要抓住“势”,推出定位功能更好、用户体验更棒、安全隐患更少的车联网终端,解决支付问题。至于腾讯、阿里巴巴还是银联谁想争支付谁去争,做车联网的企业只需提供相应的终端、平台及服务就可以了。只有这样,才能满足交通主管部门的监管,实现出租车的公共交通属性,同时也能解决了市场化运营之困。
  
  车联网之不变
  
  从车主的角度研究车联网的价值,我们就要走近车主,从车主选车、买车、用车、修车、换车这五个阶段中去了解车主的真正需求,从而探索“顾客终生价值”(Customer Lifetime Value),只有这样,方能体现车联网的真正价值。对于车主而言,选择一款车等于选择一种生活,这种车生活对车主来说,真正能落地的服务还是基于车联网的延伸服务,服务所带来的价值就是车联网的价值本身。
  
  如果把用户的需求做一个归纳,那大致为安全、便捷、畅通、经济及舒适(娱乐)。对于商用车车主,还要考虑用户的“开源节流”。因此,出众的安全措施,便捷的操作方式,规范的驾驶行为,舒适的驾乘体验,畅通的道路,快速的售后及救援,故障的预防与诊断,合适的购买和养护成本才是车联网的价值。
  
  无论是做什么样的车联网,乘用车也好,商用车也罢,无论是采取哪种产品形态或商业模式,为用户提供的服务及良好的用户体验,为用户创造价值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综上所述,变与不变是一种对立统一的辨证关系,我们谈车联网的变是以核心价值与用户体验不变为前提。不变是指车联网给用户的价值体验,不变是本质问题,变是针对不变而做出的一些改善或优化。变是一种方法论,变的目的是产生成果或效用。
上一页  [1]  [2]

上一篇:RFID仅是物联网配角 能否翻身到关键期

下一篇:平安城市发展历程回顾及未来发展方向展望

相关资讯:

首页|导航|登录|关于本站|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