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网

登录

中小城市智能交通发展模式及其背后力量

来源:睿商在线 作者:编辑部
2012/11/12 13:43:165587

  车路互联的立体化管理
  
  庞斌所说的停车管理服务平台实际上是替换人们所熟知的传统咪表或者停车人工计费。它的应用优势就在于通过物联网射频技术实现对路侧停车场监控、调度和管理“三位一体”的实时管理,建立全市统一的停车管理服务及结算平台。
  
  “这样的停车系统不仅停留在计时、收费等应用上,同时对于交通疏导也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比如在司机出发前就可以通过PC终端、手机终端甚至电话来预约所要到达目的地的车位。”庞斌表示。
  
  据了解,神州数码目前所搭建的停车管理服务平台只是智能交通车路互联的雏形,在这个基础上未来还将在管理平台服务中融合车辆稽查,治堵诱导、应急服务等多种车联网应用。“每台车辆上安装的电子车牌都记录了这台车的所有属性,事实上,结合物联网感知技术的电子车牌,神州数码从08年便开始在重庆等城市开始进行试点并参与论证与研究工作。”。刘捷补充说,“如果要对交通行业实行有效的管理,关键是也要对被管理对象实现全面的数字化提升,比如通过感知技术对车辆实现有效识别,尤其是对车辆行使记录以及行踪轨迹的追溯,对于政府交通执法管理就会起到有效的提升,在实际的应用上交警在现场就可以通过手持终端设备方便地识别车辆的行使信息。
  
  实际上,无论是车辆身份识别、停车管理、道路疏导中的智能交通应用都愈发地体现出高新技术对于中小城市交通控制系统的重要性,在越来越多的行业IT基础设施与方案建设满足交通控制系统化需求时,提供基于综合应用的融和服务已经成为方案商赖以生存的重要途径,尤其是在智能交通行业细分更为明显的发展趋势下,传统的IT集成商在自身业务转型时也将重点放在了针对具有行业应用特性的方案整合服务中。
  
  珠海:交通智能成就方案服务转型
  
  去年,博思发展有限公司中标了投资规模达百亿元的港珠澳大桥建设中的交通智能控制系统项目。珠海市博思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亚瑞说,这其实是他们专注行业业务的发展的“结下的硕果”。其实,也是公司IT集成向方案服务转型的关键支撑。“在与客户的接触中,我们很快发现政府对于交通及与智慧城市相关的项目越来越多,并把这一领域的业务作为珠海的重点发展方向之一。”王亚瑞介绍,“当珠海提出将港珠澳大桥作为提升珠海交通改造核心项目时,我们随即也将业务转型重点投入到交通信息化的相关竞争中。”据王亚瑞介绍,由于其公司初也是从IT系统集成起家,无论方案整合能力还是研发队伍都已经在业界形成了自身的独特优势。王亚瑞认为,随着珠港澳大桥与中海油项目的推进,珠海作为珠江三角洲南端的核心城市,在多元化经济发展中进一步提升了粤港澳的经济联系。同时,当地交通行业市场在也呈现出稳步上升的趋势,因为政府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很多做传统业务的集成商也在慢慢通过原用业务积累在交通信息化建设中挖掘商机。
  
  信息化之建设与管理并重
  
  博思发展在参与珠海交通建设过程中逐渐意识到,珠海作为中型城市在交通基础建设上将会越来越智能化,同时其智能交通信息化发展将进入建设与管理并重的时期。实际上根据博思发展的调研,珠海交通建设还存在两个薄弱环节,一是建设规划与IT管理应用的脱节,建设规划在项目建成后很大程度上没有和管理中的信息化服务实现有效结合;二是交通管理控制系统中各个业务平台自称系统,相互之间缺少共享,造成管理不畅,影响了实际管控效率。
  
  在王亚瑞看来,智能交通中的智能控制系统是以城市交通控制为核心,在实际应用必须与其紧密相关的诱导系统、监控系统、预警系统进行集成,从而才能更好地实现城市交通智能化管理的目标。“港珠澳大桥交通方案的核心监控系统正是博思发展在传统集成业务中的优势,其主要实现的功能包括及早发现交通事件或者由于其他将要发生拥堵的路段,并同时与诱导系统与控制系统相结合,从而提高交通疏导的效率,降低由于交通不畅带来的各种损失,并以此为核心平台建立起各部门与业务应用之间的数据共享。其对于珠港澳大桥这样庞大交通枢纽来说无疑扮演着中枢神经的作用。”王亚瑞说。
  
  交通信息共享纳入更多新技术而在“十二五”规划中,各项技术手段的整合无疑都将围绕“交通信息共享”展开,随着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飞速发展,在中小城市交通信息化改造与建设中如何将交通管理控制系统中各个业务平台实现有效整合将是用户与方案商面临的新课题,其中,“数据共享”将是为关注的关键词之一。
  
  记者在与超图软件交流中了解到,实际上,交通信息化数据共享并不是两个或者几个系统之间可以相互间简单的传递、拷贝数据,而是在一个尽可能大的范围内,不同的信息系统通过整个信息化体系相互依存,从中取得数据资源。智能交通控制系统共享体系带来的好处是在交通控制系统平台上形成一个完整智能化联通系统,这样的共享平台建设要考虑更多的兼容性,更高的稳定性与易用性,关键是要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容纳接入更多的具备新技术优势的各类应用。
  
  在王亚瑞看来,港珠澳大桥及周边交通路网建设中,交通智能控制系统平台的确离不开时实的路况数据共享与采集。“早期交通行业用户关注IT系统的集成规模,但随着系统与方案的智能化、复杂化,用户自然就会将关注重点转变到具有细分行业技术优势的产品与服务上,同时对于方案商而言,如果抓住某一专业领域的技术优势,对于其参与大型交通项目来说潜力巨大。”珠海交通规划委某负责人李先生说道。
  
  “蓝海”之困
  
  中小城市交通信息化的美好形象已经印在了厂商、方案商的脑海里。但事实是,这一领域并非是一片乏人问津的蓝海。2009年智能交通的概念开始被广泛的接受之后,不少企业开始对自身的业务模式和产品进行整合,进入智能交通领域。“那段时间转型并进入交通领域的企业确实很多,因此交通行业的方案商数量确实增加了不少。”关积珍说,“其中不但有一些专业的方案商,同时还有一些专业的并不专业的企业。”这些并不专业的企业,其中令业界瞠目结舌的,就是中国联通。中国联通曾经作为总包商承揽了不少智能交通以及交通信息化的建设项目。而由于其业务的限制,涉及专业建设的部分全部分包给其他中小型的方案商。
  
  这形成了交通行业方案商的新态势:总包商之间的竞争非常之激烈;规模较小的分包商则可以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实际上,像北京文安科技一样原本从事视频监控,而后又转型进入智能交通领域的方案商非常之多。
  
  不少在区域上有些影响力的中型方案商近些年发展非常迅速。正是这些方案商在默默地吸纳“风投”的资金,并利用这些资金承揽更多的项目。“虽然这些企业目前的规模不大,但是在未来很有可能发展成一支很有实力的队伍。”王川久说。
  
  项目定制与城市发展不均衡到目前为止,中小城市的概念仍旧十分模糊。厂商们和方案商们所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客户需求的差异非常之大。“这实际上又涉及到了另一个问题。就是现在各地扩市的速度非常快,有些地区甚至整个取消了农村户口,将全部人口都算作城镇居民。这就导致城市人口的数量迅速上升。”住建部说,“这导致了城市的规模和城市实际的发展情况不尽相同。“就以我们目前的项目为例,几乎80%以上的项目都是定制项目。”周立介绍道,“这对企业的人员压力很大。
  
  按我国住建部的标准,城市常驻人口20万-50万人为中型城市、20万人以下的为小型城市。以河北省为例,按照2009年的统计数字,高碑店市有常驻人口12万人,属小型城市;涿州市有常驻人口24万人,属中型城市;秦皇岛市有常驻人口82万人,属大型城市;而唐山有常驻人口193万人,属特大型城市。但是,住建部交通技术中心副主任马林认为,有两个因素可以反映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其一是人均城市规划用地面积,其二是城市每平方公里的人口数量。通常来说,发展得相对比较成熟的城市这两个数字分别在90平方米以内和2-3万人左右;而发展比较缓慢的,或者说是比较小型的城市这一数字在120平方米以上和8000人左右。
  
  这是一个比较清晰且实用的*。重庆目前人均规划用地面积为88平方米,显然这是一个标准的大型城市;而宁波这一数字在103平方米,是一个典型的中型城市。而除了中小城市的概念为厂商和方案商们的产品标准化带来了难题以外,全国的南北方差异、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管理者的偏好,都使厂商和方案商面临着需求差异所带来的市场拓展难题。譬如,在南方,城市交通对电感环检测器(环型感应线圈)的应用非常广泛,而在北方,选择红外检测器和视频检测器的则更多。
上一页  [1]  [2]

上一篇:接口协议不一成校园安防拦路虎

下一篇:定位成家庭背景音乐系统发展大障碍

相关资讯:

首页|导航|登录|关于本站|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