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网

登录

智慧城市一周热点回顾|我国5G基站总数达337.7万个、推动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智慧城市网整理
2024/1/22 9:42:4047792
  【智慧城市网 本站速递】刚刚过去的一周里(1月15日—1月21日),智慧城市领域有哪些新动态?发生了哪些要闻?小编在文中做了整理,一文帮您快速浏览。
 
  我国5G基站总数达337.7万个
 
  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发言人赵志国19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我国5G创新发展取得积极成效,截至2023年底,我国5G基站总数达337.7万个,网络底座进一步夯实,制造业数字化进程加快。赵志国说,5G技术产业在技术标准、网络设备、终端设备等方面创新能力不断增强,融合应用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5G行业应用已融入71个国民经济大类,应用案例数超9.4万个,5G行业虚拟专网超2.9万个。
 
  工信部:推动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加快形成
 
  工信部就《国家人工智能产业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意见提出,到2026年,共性关键技术和应用开发类计划项目形成标准成果的比例达到60%以上,标准与产业科技创新的联动水平持续提升。新制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50项以上,推动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加快形成。开展标准宣贯和实施推广的企业超过1000家,标准服务企业创新发展的成效更加凸显。参与制定国际标准20项以上,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全球化发展。
 
  五部门:发挥质量基础设施效能 助力产业链供应链质量联动提升
 
  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等5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质量基础设施助力产业链供应链质量联动提升的指导意见》。围绕推动产业链供应链质量点线面提升、提升质量基础设施对建圈强链的支撑性、强化质量政策激励约束作用3大方面部署了11项重点工作,绘制质量图谱和质量问题清单、重点攻关项目清单、质量政策工具清单。到2025年,遴选建设国家质量标准实验室10家、质量基础设施集成服务基地25个,建成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站点1500个。建立国家产业计量测试中心50个、国家标准验证点50个,建设质量认证示范区50个、国家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20个,规划建设国家数字标准馆(全球标准数据中心)。培育建设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评估基地60个、缺陷产品调查协作基地10个、国家和区域服务质量监测评价中心30个。
 
  国务院办公厅:打造智慧健康养老新业态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意见》提出,发挥国有企业引领示范作用和民营经济生力军作用。推进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布局10个左右高水平银发经济产业园区。提升行业组织效能,支持组建产业合作平台或联合体。推动品牌化发展,培育银发经济领域龙头企业。开展高标准领航行动,在养老服务、适老化改造等领域开展标准化试点。拓宽消费供给渠道,引导电商平台、大型商超举办主题购物节,支持设立银发消费专区。强化老年用品创新,打造智慧健康养老新业态,推广应用智能护理机器人、家庭服务机器人,大力发展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发展抗衰老产业,推动生物技术与延缓老年病深度融合,开发老年病早期筛查产品和服务。
 
  三部门:到2025年,初步形成支撑区块链发展的标准体系
 
  工信部等三部门印发《区块链和分布式记账技术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的通知,通知指出,到2025年,初步形成支撑区块链发展的标准体系。建立标准体系建设和标准研制的总体规则,重点面向基础共性、应用和服务等标准化领域,制定30项以上区块链相关标准,基本满足我国区块链标准化需求。
 
  我国加快制定云计算标准
 
  工信部发布关于征集对 《云计算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征求意见稿)的意见指出,到2027年,制定云计算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达50项以上,基本覆盖基础、技术与产品、服务、应用、管理、安全等各类研制方向。结合云计算产业发展情况及各行业用户上云用云需求,推动云计算国行团标落地实施。提高国际标准参与度与转化率,协同推进互联互通与标准开放。
 
  北京获准向公众开放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产品占全国近半
 
  从21日开幕的北京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获悉,2023年,北京获准向公众开放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产品占全国近一半。今年,北京将推动人工智能模型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加快在政务、医疗、工业、生活服务等领域应用。
 
  了解更多相关资讯,请关注智慧城市网!

上一篇:交通领域动态速览|推动智能网联汽车商业化应用、开展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工作......

下一篇:交通领域动态速览|我国汽车产销首次突破3000万辆、武汉成全球最大自动驾驶运营服务区......

相关资讯:

首页|导航|登录|关于本站|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