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数字健康发展 重塑管理服务模式
- 来源: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 2022/6/22 9:22:1036463
一、构建数字健康战略是创新发展的大势所趋
数字健康是以数据资源为要素、以信息网络为载体、以通信技术为支撑,为卫生健康领域提供数字技术、产品、服务、基础设施、解决方案等一系列的管理和服务活动。通过“数字+健康”实现“技术+需求”的创新融合发展,可以促进数据资源要素流动和管理服务模式重构,实现管理结构优化和服务效率提升,对于重塑医药卫生管理服务新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数字健康是建设健康中国的战略支撑。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健康中国”的远景目标,我国卫生健康工作进入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新阶段。数字健康处在“健康中国”和“数字中国”两大战略的交汇点上,将推进数字健康发展贯穿健康中国建设全过程,有利于从整体上推动健康中国建设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优化要素配置和服务供给,补齐发展短板,提升服务效率,推动健康产业转型升级,为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提供重要技术支撑,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大幅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数字健康是推动转型发展的重要引擎。当前卫生健康领域面临的主要问题依然是优质医疗资源供给相对不足和人民群众医疗需求日益多元旺盛之间的矛盾,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城乡、区域、层级之间资源水平差异较大,亟须转变思维方式和发展方式,更加注重预防为主和风险防范、提高质量和促进均衡、资源下沉和整合协作。推进数字健康发展,坚持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必将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插上数字技术“翅膀”,进一步推动医疗机构实现发展方式从规模扩张转向提质增效,运行模式从粗放型管理转向精细化管理,资源配置从物质要素转向人才技术,加快构建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数字健康是创新管理服务的内在要求。近年来我国医疗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虽然取得长足进步,但与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行业管理高效能治理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加快数字健康发展,有利于健全信息化服务体系,推进大数据普及应用,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规范发展,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新模式,为行业发展赋能,为管理服务增效,在推动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和医防融合等领域不断拓展线上服务空间,缓解线下服务需求,重塑医药行业管理和服务模式,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有效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看病烦”问题。
数字健康是深化全球合作的必然选择。国际组织和全球主要发达国家高度重视数字健康发展,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数字健康全球战略,提出在全球范围内推进数字健康的发展愿景、战略目标和行动框架,旨在促进全球卫生健康合作,加强数字健康治理,倡导以数字医疗为基础、以人为本的医疗系统。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都在加紧出台数字健康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围绕基础设施建设、核心技术创新、产业协同发展和应用实施推广等方面强化部署。加快推进数字健康发展,有利于参与全球卫生健康合作治理,及时提出中国方案,发出中国声音,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二、推进数字健康发展具有丰富的实践基础
近年来,卫生健康领域通过不断加强全民健康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规范促进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深化拓展“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以信息技术有效运用作为重要推动力,进一步创新发展、改善服务,取得了良好的进展与成效,为数字健康发展奠定了丰富的实践基础。
完善顶层设计,制度规范基本形成。国家相继出台《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的指导意见》和《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制订印发“十三五”全民健康信息化发展规划和安全规划,明确了政策框架和实施路径,初步形成以信息化建设为基础、以大数据发展和“互联网+”服务为引领的“一体两翼”发展格局。在标准规范方面,及时印发《关于加强全民健康信息标准化体系建设的意见》,制订实施全国医院和公共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标准与规范、省统筹区域平台和医院信息平台应用功能指引,推进病案首页书写规范、疾病分类与代码、手术操作分类与代码、医学名词术语“四统一”,先后发布220多项信息化标准,逐步实现信息化建设发展和应用服务“书同文”“车同轨”。
推进互联互通,基础设施逐步健全。国家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基本建成,省统筹区域平台不断完善,初步建成统一权威、互联互通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基本实现国家、省、市、县平台联通全覆盖。建立健全全员人口信息、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和基础资源等数据库,强化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等应用系统数据集成和业务协同。积极推动公立医院逐步接入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依托平台推动不同医疗机构之间诊疗信息互认共享,全国建成1700多家互联网医院,7000多家二级以上公立医院接入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260多个城市实现区域内医疗机构就诊“一卡(码)通”。各级医院加速以信息化为支撑的内涵建设,推进医疗、管理、服务三条线的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建设,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和医疗服务效率,推动医疗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
支撑疫情防控,应急能力全面提升。充分发挥大数据在疫情防控、监测分析、病毒溯源、物资调配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搭建跨部门数据共享平台,强化部门协同、数据共享,按照最小够用、确保安全、保护隐私的原则,汇集疫情相关数据,支撑重点人群排查、密接人员追踪,降低社会风险。各地积极开辟线上抗疫“第二战场”,以互联网诊疗缓解线下压力,以线上咨询服务驰援海外抗疫,以健康码互认促进复工复产,全时段全方位助力疫情防控。“互联网+医疗健康”逐步从“可选项”变为“必选项”、从“锦上添花”变为“雪中送炭”,在保障患者医疗服务需求、降低患者交叉感染风险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加强常态化疫情防控,参与构建国家疫情防控平台,实现核酸检测和疫苗接种信息全国共享,提高排查工作精准性、及时性,确保人数清、从头清、位置清、状态清“四清”目标。推进健康码政策统一和标准一致,实现全国“一码通行”,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恢复生产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
深化便民服务,应用成效不断凸显。推进业务协同体系建设,加快信息化服务普及应用,全国三级医院全面实现基于电子病历的信息化,全面推进落实“互联网+医疗健康”10项服务30条措施,深化便民惠民“五个一”服务行动,全国各级医院普遍开展互联网健康咨询、分时段预约就诊、诊间结算、医保联网、检查检验结果查询、移动支付等线上服务,优化改造就医流程,“三长一短”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全国远程医疗协作网覆盖了地级市和所有国家级贫困县,实现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特别是偏远农村地区,提高了医疗健康服务的可及性,有力促进“重心下移、资源下沉”。推动政务服务事项跨地区远程办理、跨层级联动办理、跨部门协同办理,构建便民服务“一张网”,“掌上办”“指尖办”“一网通办”成为趋势,“互联网+政务”服务效能大幅提升,通过办好“就医一张卡”等“关键小事”,显著提升群众获得感。
坚持底线思维,网络安全明显增强。贯彻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要求,制订印发健康医疗大数据安全标准管理服务办法,制定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设安全审查和行业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认定规则,确保网络信息和数据安全。健全网络安全治理体系,建立网络信息与数据安全责任制,压实网络安全主体责任,制定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全面提升网络安全防护能力。加大网络安全管理和技术培训力度,通过组建网络安全专家和技术支撑队伍、举办网络安全技能大赛、开展全行业网络安全监测等方式,不断增强网络安全意识和快速处置能力,切实提升网络信息和数据安全保障水平。
三、加快数字健康发展需要把握的重点环节
我们必须深刻认识数字化变革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打造数字健康新优势,促进卫生健康事业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立足高起点谋划,构建数字健康战略新格局。适应数字健康发展趋势,对接国际标准体系,科学谋划“十四五”数字健康发展规划,加强顶层设计和机制建设,推进从生产要素到创新体系,从业态结构到组织形态,从发展理念到服务模式的全方位变革突破,使数字健康更好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推进基础设施、标准法规、数据资源、产业发展、安全保障一体化部署,加强在前沿技术研发、数据开放共享、隐私安全保护、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前瞻性布局,健全数字健康的政策法规、标准伦理、数据安全、人才队伍等支撑体系。坚持政府主导、多方参与、联合创新、共建共享的原则,鼓励医疗机构、企业、科研院所等协同创新,加强产业链上下游资源的组织协调,共同营造数字健康良好发展的生态体系。增强数字健康思维能力和应用成效,更好地统筹发展和安全、国内和国际,推动数字健康关键技术和服务模式创新,提升医疗健康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水平。
坚持高标准建设,夯实数字健康发展新基建。推动信息基础设施扩域增量、共享协作、智能升级,加快建设高速泛在、天地一体、云网融合、智能敏捷、绿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智能化综合性数字信息基础设施,打通全民健康信息服务体系“大动脉”。开展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高速网络环境、网络安全管理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基于光纤宽带、5G网络的远程医疗专网建设,推动高速宽带网络向各级医疗机构延伸,最大程度缩小城乡卫生健康服务鸿沟。加强基础资源数据库建设,推动医疗机构间电子病历、检查检验结果、医学影像等医疗健康信息适时调阅规范共享,实现电子健康档案与电子病历、公共卫生服务信息的对接联动,提高医疗健康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建立传染病多点触发一体化监测预警平台,健全集中统一、运行高效的公共卫生应急指挥系统,完善监测预警和应急响应机制,提高实时分析和集中研判能力。
打造高品质生活,重塑数字健康服务新模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拓展丰富数字健康应用场景和服务空间,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新模式,提升公共资源供给效率,增强公共服务效用,优化服务流程、改善就医体验,提高群众看病就医的便捷度。推动面向基层的远程医疗服务,充分发挥互联网医院在基层医疗服务中的作用,引导重心下移、资源下沉,有序促进分级诊疗。发挥电子健康档案的枢纽作用,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慢病管理为核心,建立重点人群、重点疾病、影响健康主要因素的数字化综合防控与长效管理机制,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健康管理服务。拓展数字健康乡村、智慧健康养老、在线医学教育、智能中医药等服务,不断满足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的健康需求。同时,坚持智能服务与传统服务并举,注重线上服务便捷化与线下服务人性化有机结合,缩小城乡、行业间的“数字鸿沟”。
赋能高质量发展,培育数字健康经济新业态。聚焦战略前沿推进重点领域数字健康产业发展,立足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增强产业链关键环节竞争力,完善重点产业供应链体系,加速产品和服务迭代。发展基于数字技术的健康服务,鼓励发展区域检验检查、在线健康咨询、智能慢病管理等多元化、个性化健康服务,催生一批有特色的数字健康管理服务企业。规范发展第三方机构搭建社会化行业服务平台,完善数字健康产业链、供应链和创新链,打造创新发展的数字健康产业生态。加快培育健康医疗数据要素市场,推动大数据在精准医疗、辅助决策、健康管理、药物研发、医疗保险等方面产业化、规模化应用。构建数字健康科技创新体系,做大做强卫生健康软件产业,增强高性能医疗器械生产装备、医用材料的自主可控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努力将数字健康产业打造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聚焦高效能治理,提升数字健康应用新水平。深入开展数字健康政策、数据综合治理等领域的研究,构建部门协同、资源优化、防治结合、平战一体的运行机制,以服务管理、效率提升、功能完善为导向,感知社会态势、畅通信息渠道、辅助科学决策,提升治理现代化水平。推进政务管理服务电子化、自动化、无纸化,破除体制障碍,打破信息壁垒,逐步实现居民电子健康码、医保结算码、金融支付码等多码融合、业务通办,解决人民群众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问题。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监管体系,逐步实现医疗就诊记录、费用清单、电子处方、电子病历、医疗费用结算记录等有效监管,不断提升数字健康服务能力和监管水平。坚持安全发展、协同共进的原则,积极探索国际交流合作的新模式,促进数字健康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不断提升我国数字健康的产业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
(作者:刘文先,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发展与信息化司副司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