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首页>智慧安防>消防器材>灭火剂

双柜七氟丙烷灭火装置 七氟丙烷 洁净气体灭火剂 气体灭火系统 消防设备 广东气体灭火厂家

型号
广州兴进消防设备有限公司

免费会员 

生产厂家

该企业相似产品

消防器材

  广州兴进消防设备有限责任公司位于中国通往世界的南大门——广州,是一家专业从事七氟丙烷自动灭火系统、防火卷帘、生产、销售、安装及售后服务为一体的高科技民营企业。公司技术力量雄厚,拥有一支专业的工程设计和安装技术服务队伍,并建立了完善的质量保证和售后服务管理体系。

      公司自成立以来凭借优质的产品和良好的信誉,已与国内多家大型消防公司和行业用户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产品在水泥、电力、冶金、通信、金融、教育、房地产、*、等多个行业的重点工作中应用,并获得了用户的*好评。

 

详细信息

一、概述

七氟丙烷(HFC-227ea)是一种化学方式灭火的洁净气体灭火剂。它无色、无味、低毒、不导电、 不污染被保护对象。特别是对大气臭氧层无破坏作用,(ODP 值为零)符合环保要求,是哈龙灭火剂在现阶段比较理想的替代物。该灭火剂的灭火效能高、速度快、无二次污染。 

双柜七氟丙烷灭火装置是一种预制系统,成系列生产。它是一种无管网、轻便、可移动、自动灭火的消防设备,具有安装灵活方便、外形美观。灭火剂无管网损失,灭火效率高、速度快、无污染等特点。火灾发生时,可直接向保护区内自动喷洒灭火剂,方便快捷。

  本灭火装置不设储瓶间,储气瓶及整个系统均设置在保护区内,适用于较小空间的防护,几台柜式七氟丙烷气体灭火装置联用也可以保护较大空间的保护区。本装置可以与消防控制中心相联,也可以单独配装自动灭火控制器,自成系统,给用户以方便、灵活的选择。对已建好的建筑需要增设灭火系统,选用柜式七氟丙烷灭火装置比较合适。

二、基本参数

三、应用场所

1、可扑灭 A、B、C 、E各类火灾,能安全有效地使用在有人的场所。

2、药剂喷放后,要求迹或清洗残留物有困难的场所。

3、保护区含贵重物品、无价珍宝、珍贵档案以及软硬件等。

4、特别适合于:电信主控机房、机场控制机房、银行金库、档案馆、图书馆、计算机房等场合。

雨水入渗方式可采用下凹绿地入渗、透水铺装地面入渗、植被浅沟与洼地入渗、生物滞留设施(浅沟渗渠组合)入渗、渗透管沟、入渗井、入渗池、渗透管—排放系统等。
6.1.2 雨水入渗宜优先采用下凹绿地、透水铺装、浅沟洼地入渗等地表面入渗方式,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人行道、非机动车道、庭院、广场等硬化地面宜采用透水铺装,硬化地面中透水铺装的面积比例不宜低于40%;
    2 小区内路面宜高于路边绿地50mm~100mm,并应确保雨水顺畅流入绿地; 
    3 绿地宜设置为下凹绿地。涉及绿地指标率要求的建设工程,下凹绿地面积占绿地面积的比例不宜低于50%;
    4 非种植屋面雨水的入渗方式应根据现场条件,经技术经济和环境效益比较确定。
6.1.3 雨水入渗设施埋地设置时宜设在绿地下,也可设于非机动车路面下。渗透管沟间的最小净间距不宜小于2m,入渗井间的最小间距不宜小于储水深度的4倍。
6.1.4 地下建筑顶面覆土层设置透水铺装、下凹绿地等入渗设施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地下建筑顶面与覆土之间应设疏水片材或疏水管等排水层;
    2 土壤渗透面至渗排设施间的土壤厚度不应小于300mm;
    3 当覆土层土壤厚度超过1.0m时,可设置下凹绿地或在土壤层内埋设入渗设施。
6.1.5 雨水渗透设施应保证其周围建(构)筑物的安全使用。埋在地下的雨水渗透设施距建筑物基础边缘不应小于5m,且不应对其他构筑物、管道基础产生影响。
6.1.6 雨水渗透系统不应对居民生活造成不便,不应对小区卫生环境产生危害。地面入渗场地上的植物配置应与入渗系统相协调。渗透管沟、入渗井、入渗池、渗透管—排放系统、生物滞留设施与生活饮用水储水池的间距不应小于10m。
    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渗透设施应设置于建筑物防护距离以外,且不应影响小区道路路基。
6.1.7 雨水入渗系统宜设置溢流设施;雨水进入埋在地下的雨水渗透设施之前应经沉沙和漂浮物拦截处理。
6.1.8 渗透设施的有效渗透面积应按本规范第3.2.8条的规定计算。

6.1.1 绿地和铺砌的透水地面适用范围广,宜优先采用;当地面入渗所需要的面积不足时采用浅沟入渗;浅沟渗渠组合入渗适用于土壤渗透系数不小于5×10-6 m/s的场所。
6.1.2 透水铺装和下凹绿地等地面入渗设施的造价比较低,故推荐优先采用,特别是下凹绿地的造价。采用这些入渗设施时,须注意入渗面与地下水位的距离不应小于1m。
    本条第1款中的硬化地面是指把地面承载力提高便于人类活动的地面,其径流系数比自然地面高。
    小区内路面高于路边绿地50mm~100mm是北京雨水入渗的经验。低于路面的绿地又称下凹绿地,可形成储存容积,截留储存较多的雨水。特别是绿地周围或上游硬化面上的雨水需要进入绿地入渗时,绿地必须下凹才能把这些雨水截留住入渗。当路面和绿地之间有凸起的隔离物时,应留有水道使雨水排向绿地。
6.1.4 地下建筑顶上往往设有一定厚度的覆土做绿化甚至透水铺装,绿化植物的正常生长需要在建筑顶面设渗排管或渗排片材,把多余的水引流走。这类渗排设施同样也能把入渗下来的雨水引流走,使雨水能源源不断地入渗下来,从而不影响覆土层土壤的渗透能力。
    根据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李裕元的实验研究报告,质地为粉质壤土的黄绵土试验土槽,初始含水量7%左右,在试验雨强(0.77mm/min~1.48mm/min)条件下,60min历时降雨入渗深度在200mm左右,90min历时降雨入渗深度在250mm~300mm左右。这意味着,对于300mm厚的地下室覆土层,某时刻的降雨需要90min钟后才能进入土壤下面的渗排系统,明显会延迟雨水径流高峰的时间,同时,土壤层也会存留一部分雨水,使渗排引流的雨水流量小于降雨流量,由此实现控制雨水的目的。
    覆土层做绿地、下凹绿地、透水铺装,甚至埋设透水管沟,都需要至少300mm厚的土壤层位于入渗面和疏水设施之间。
6.1.5 雨水渗透设施特别是地面下的入渗使深层土壤的含水量人为增加,土壤的受力性能改变,甚至会影响建筑物、构筑物的基础。建设雨水渗透设施时,需要对场地的土壤条件进行调查研究,以便正确设置雨水渗透设施,避免对建筑物、构筑物产生不利影响。
    室外排水检查井与建筑的间距一般要求3m,入渗设施的间距应该更大,故规定5m。
    德国的相关规范要求:雨水渗透设施不应造成周围建筑物的损坏,距建筑物基础应根据情况设定最小间距。雨水渗透设施不应建在建筑物回填土区域内,比如分散雨水渗透设施要求距建筑物基础的最小距离不小于建筑物基础深度的1.5倍(非防水基础),距建筑物基础回填区域的距离不小于0.5m。
6.1.6 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由于湿陷量小,且基本不受上覆土自重压力的影响,可以采用雨水入渗的方式。采用下凹绿地入渗须注意水有一定的自重,会引起湿陷性黄土产生沉陷。而对于其他管道入渗等形式,不会有大面积积水,因此影响会小些。
6.1.7 入渗系统的汇水面上遇到超过入渗设计标准的降雨时会积水,设置溢流设施可把这些积水排走。当渗透设施为渗透管时宜在下游终端设排水管。

 

下凹绿地应接纳硬化面的径流雨水,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周边雨水宜分散进入下凹绿地,当集中进入时应在入口处设置缓冲措施; 
    2 下凹式绿地植物应选用耐淹品种;
    3 下凹绿地的有效储水容积应按溢水排水口标高以下的实际储水容积计算。
6.2.2 透水铺装地面的透水性能应满足1h降雨45mm条件下,表面不产生径流,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透水铺装地面宜在土基上建造,自上而下设置透水面层、找平层、基层和底基层;
    2 透水面层的渗透系数应大于1×10-4m/s;可采用硅砂透水砖等透水砖、透水混凝土、草坪砖等;透水面砖的有效孔隙率不应小于8%,透水混凝土的有效孔隙率不应小于10%;当面层采用透水砖和硅砂透水砖时,其抗压强度、抗折强度、抗磨长度及透水性能等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3 找平层的渗透系数和有效孔隙率不应小于面层,宜采用细石透水混凝土、干砂、碎石或石屑等;
    4 基层和底基层的渗透系数应大于面层;底基层宜采用级配碎石、中、粗砂或天然级配砂砾料等,基层宜采用级配碎石或透水混凝土;透水混凝土的有效孔隙率应大于10%,砂砾料和砾石的有效孔隙率应大于20%;
    5 铺装地面应满足承载力要求,严寒、寒冷地区尚应满足抗冻要求。
6.2.3 植被浅沟与洼地入渗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地面绿化在满足地面景观要求的前提下,宜设置浅沟或洼地;
    2 积水深度不宜超过300mm;
    3 积水区的进水宜沿沟长多点分散布置;
    4 浅沟宜采用平沟,并能储存雨水。有效储水容积应按积水深度内的容积计算。
6.2.4 生物滞留设施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生物滞留设施从上至下应敷设种植土壤层、砂层,也可增加设置砾石层;
    2 生物滞留设施的浅沟应能储存雨水,蓄水深度不宜大于300mm;
    3 浅沟沟底表面的土壤厚度不应小于100mm,渗透系数不应小于1×10-5m/s;
    4 生物滞留设施设有渗渠时,渗渠中的砂层厚度不应小于100mm,渗透系数不应小于1×10-4m/s;
    5 渗渠中的砾石层厚度不应小于100mm;
    6 砂层砾石层周边和土壤接触部位应包覆透水土工布,土壤渗透系数不应小于1×10-6m/s; 
    7 生物滞留设施应按需设计底层排水设施;
    8 有效储水容积应根据浅沟的蓄水深度计算。
6.2.5 渗透管沟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渗透管沟宜采用塑料模块,也可采用穿孔塑料管、无砂混凝土管或排疏管等材料,并外敷渗透层,渗透层宜采用砾石;渗透层外或塑料模块外应采用透水土工布包覆;
    2 塑料管的开孔率宜取1.0%~3.0%,无砂混凝土管的孔隙率不应小于20%。渗透管沟应能疏通,疏通内径不应小于150mm,检查井之间的管沟敷设坡度宜采用0.01~0.02;
    3 渗透管沟应设检查井或渗透检查井,井间距不应大于渗透管管径的150倍。井的出水管口标高应高于入水管口标高,但不应高于上游相邻井的出水管口标高。渗透检查井应设0.3m沉沙室;
    4 渗透管沟不应设在行车路面下; 
    5 地面雨水进入渗透管前宜设泥沙分离井渗透检查井或集水渗透检查井;
    6 地面雨水集水宜采用渗透雨水口;
    7 在适当的位置设置测试段,长度宜为2m~3m,两端设置止水壁,测试段应设注水孔和水位观察孔;
    8 渗透管沟的储水空间应按积水深度内土工布包覆的容积计,有效储水容积应为储水空间容积与孔隙率的乘积。
6.2.6 渗透管—排放系统设置除应符合第6.2.5条规定外,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设施的末端必须设置检查井和排水管,排水管连接到雨水排水管网;
    2 渗透管的管径和敷设坡度应满足地面雨水排放流量的要求,且渗透管直径不应小于200mm;
    3 检查井出水管口的标高应高于进水管口标高,并应确保上游管沟的有效蓄水。 
6.2.7 埋地入渗池宜采用塑料模块或硅砂砌块拼装组合,并符合下列规定:
    1 池的入水口上游应设泥沙分离设施;
    2 底部及周边的土壤渗透系数应大于5×10-6m/s;
    3 池体强度应满足相应地面荷载及土壤承载力的要求;
    4 池体的周边、顶部应采用透水土工布或性能相同的材料全部包覆;
    5 池内构造应便于清除沉积泥沙,并应设检修维护人孔,人孔应采用双层井盖;
    6 设于绿地内时,池顶覆土应高于周围200mm及以上;
    7 应设透水混凝土底板,当底板低于地下水位时,水池应满足抗浮要求;
    8 有效储水容积应根据入水口或溢流口以下的积水深度计算。 
6.2.8 入渗井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井壁外应配置砾石层,井底渗透面距地下水位的距离不应小于1.5m;硅砂砌块井壁外可不敷砾石;
    2 底部及周边的土壤渗透系数应大于5×10-6m/s;
    3 入渗井砾石层外应采用透水土工布或性能相同的材料包覆;
    4 有效储水容积应为入水口以下的井容积。
6.2.9 入渗池(塘)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上游应设置沉沙或前置塘等预处理设施,并应能去除大颗粒污染物和减缓流速;
    2 边坡坡度不宜大于1:3,表面宽度和深度的比例应大于6:1;
    3 底部应为种植土,植物应在接纳径流之前成型,植物应既能抗涝又能抗旱,适应洼地内水位变化;
    4 宜能排空,排空时间不应大于24h; 
    5 应设有确保人身安全的措施;
    6 有效储水容积应按设计水位和溢流水位之间的容积计。
6.2.10 透水土工布宜选用无纺土工织物,质量宜为100g/㎡~300g/㎡,渗透性能应大于所包覆渗透设施的渗水要求,应满足保土性、透水性和防堵性的要求。

同类产品推荐

相关分类导航

产品参数

规格类型

企业未开通此功能
详询客服 : 0571-87858618
温馨提示

该企业已关闭在线交流功能

提示

请选择您要拨打的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