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网

登录

你对面的智能门锁&可视门铃可能正在监视你?

来源:CPS中安网
2024/9/6 8:42:2531085
  【智慧城市网 企业关注】技术迭代的便利性和安全隐私泄漏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
 
  特别是智能门锁可视门铃等智能家居类设备,作为全屋智能的重要部分,在守护家居安全层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门锁和门铃作为家庭的第一道防护,在维护设备所有者自身合法权益之时,因安装方式和位置等问题导致的侵犯邻居隐私的问题也层出不穷,在力求安心的同时,也出现不少闹心。
 
  据CPS中安网了解,近年来各大媒体报道过门铃或门锁的纠纷案,且不少事件直接对簿公堂,侧重点都是实际应用中存在侵犯邻居隐私权的隐患,也暴露了监管的缺失和空白。
 
  因而,在技术革新、隐私保护和监管等三个层面的平衡将是行业良性发展的重中之重。
 
  技术迭代加速
 
  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和5G技术的发展,智能可视门铃和智能门锁等设备可以实现更多功能和更广泛的应用。
 
  当前,智能可视门铃作为智能家居安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采用先进的视频编码技术,能够实现高效、稳定的视频传输,为用户提供清晰、实时的监控画面,增强了家庭安全性和用户体验。
 
  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加持之下,智能门铃可以实现人脸识别、智能警戒等功能,进一步提升家庭安全性。同时,随着5G网络的普及,智能门铃的视频传输速度和稳定性将得到极大提升,用户体验将更加流畅和便捷。
 
  与此同时,智能门锁的技术不断创新升级,市场渗透率正持续提升,为抢占市场、提升核心竞争力,萤石网络、小米、德施曼、华为、凯迪仕、雷士照明等知名企业也在智能门锁市场展开厮杀,且已有不少智能门锁厂商陆续推出带有人脸识别、猫眼识别、掌静脉识别等创新性产品,以提高市场竞争力
 
  可以说,基于上游技术的快速发展、终端价格持续下跌等影响,智能门锁在C端渠道销量逐步上升。然而,在技术和销量增长的同时,出于安全方便的初衷,却惹出不安全之忧,因安全隐私暴露的纠纷越来越频繁。
 
  隐私保护意识薄弱
 
  可视门铃和智能门锁等智能家居设备的普及,它们在提供便利和安全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隐私保护问题。
 
  众所周知,很多人安装可视门铃的初衷系出于保护自身安全,并无意窥探他人隐私。然而,不少业主是在自有空间内安装可视门铃、电子猫眼等设备,但设备拍摄的范围却超出其自有领域,涉及公共空间乃至邻居住宅。
 
  特别是在技术的加持下,现在这些设备能够观察、记录并存储其他业主的隐私及行踪信息,常常成为邻里纷争的导火索,也对邻居的隐私权和其个人信息保护构成现实妨碍,构成侵权。
 
  可以说,近年来由可视门铃、智能门锁等引发的邻里矛盾并不少见,海内外不少纠纷案也发酵到对簿公堂。
 
  从收集的不少纠纷案的处置结果来看,判令被告将电子摄像头予以拆除为主。从这种案件的纠纷增多和处置结果来看,消费者对隐私安全保护的意识也越来越高。
 
  另一方面,也对智能门锁和可视门铃的生产和经营者提出了要求,应当做好风险评估,将智能门锁特定情形下可能侵犯他人隐私的情况纳入自身产品研发及销售的考量之中,做好相关风险评估。
 
  可以说,相对于比拼技术能力、功能特性等指标,也需要将产品的人文关怀与社会责任融入产品设计生产之中,以及零售方在销售时做到风险告知及善意提示,引导消费者选择最适合自己需求的产品。
 
  监管空白有待填补
 
  被告方安装的摄像头是否侵犯了原告的隐私权?保障自己安全与侵犯他人隐私权之间的界限又在哪里?
 
  当前,在一众的隐私纠纷案中,由于主体复杂和缺乏相应监管,私人采集公共影像存在更大隐患。特别是涉猎到人脸等生物信息,在智能门锁和门铃使用中遭遇侵犯,甚至有被泄漏出去的风险,也很难被追责。
 
  据了解,目前《民法典》明确将“私人生活安宁”纳入隐私权保护范畴,但也没有对此做出具体界定。但值得关注的是,在此之前,我国法律并无对“隐私”概念的直接规定。
 
  但从上述多起纠纷案角度来看,隐私权作为一项具体人格权已经在司法实践中得到广泛认可。有生效裁判指出,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秘密依法受到保护,不允许他人非法获悉、收集、利用和侵扰。
 
  因而,消费者在安装可视门铃或门锁,用于保护自身居住安全方面具有一定合理性,但民事主体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时,也负有不妨害他人合法权益的义务,要在维护居住安全和尊重他人隐私权之间做好平衡。
 

上一篇:2024年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优秀案例征集活动公告

下一篇:西藏推进全区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行动方案印发

相关资讯:

首页|导航|登录|关于本站|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