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网

登录

《淮安市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行动方案》发布

来源:仪表网
2024/6/20 18:59:5917673
  【智慧城市网 政策法规】为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决策部署,进一步扩大工业有效投资,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根据《工信部等七部门关于印发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的通知》《省工信厅等七部门关于印发江苏省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的通知》,淮安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等七部门于近日联合印发《淮安市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围绕加快设备高端化升级、“智改数转网联”、绿色低碳转型、本质安全提升等方面提出12项具体目标和任务。
 
  《方案》提出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指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大规模设备更新为抓手,推动制造业设备加快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和安全化提升,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为构建具有淮安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到2027年,全市工业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30%以上,重点行业落后低效设备更新基本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超过90%、75%,推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数字化改造全覆盖,重点行业先进产能比重大幅提升,主要用能设备能效基本达到节能水平。
 
  为实现上述目标,《方案》提出了12项具体目标任务,其中在加快设备高端化升级方面:更新落后低效设备。聚焦生产设备整体处于中低水平的行业,加快淘汰落后低效设备、超期服役老旧设备。对照《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全面排查冶金、建材、机械、轻工、纺织等行业落后生产工艺装备,挂单列表、限期淘汰。深入推进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综合评价,引导企业主动退出能耗、环保、安全等技术指标相对落后的低端低效生产设备,到2027年,传统产业落后生产工艺装备完成新一轮改造升级。
 
  推广应用高端设备。聚焦生产设备整体处于中高水平的行业,鼓励企业更新一批高技术、高效率、高可靠性的先进设备。深入实施“千企技改”工程,每年组织实施400个以上设备更新技术改造项目,推动企业采用先进设备实施内涵式改造提升,实现装备技术升级。推动检验检测设备升级,面向“7+3”重点产业集群,加快建设研发设计、中试验证、质量检测等公共服务平台,升级应用模型制造、机械测试、电子测量等先进设备,提升工程化和产业化能力。
 
  扩大供给优质设备。围绕工业、农业、交通等重点行业设备更新需求,组织全市装备制造企业开展供需对接,扩大仪器仪表、新型电力装备、农机装备等优质设备供给。优化“1小时工业配套服务圈”,围绕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智能检测等核心装备,分领域开展产业链供需对接,加快推进铸造、锻造、精加工、电镀、热处理“五中心”平台建设,提高产业协同配套能力。鼓励企业抢抓政策机遇,持续加强核心技术攻关,到2027年,累计创成省首台(套)重大装备、首批次材料、首版次软件40项以上。
 
  在加快智改数转网联方面:实施智能化改造。引导企业聚焦生产作业、仓储物流、质量管控等关键环节,加快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工业控制设备、智能物流装备等通用装备更新,推动生产数据贯通化、制造柔性化和管理智能化,每年滚动实施智能化改造项目500个。支持企业在建设智能车间的基础上,围绕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全过程开展智能化升级,优化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打造智能工厂。到2027年,新增省级智能制造车间(工厂)等示范企业100家。
 
  深化数字化转型。加强企业数字化转型普及提升培训,实施数字化应用场景“群星”计划,打造100个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5G+、人工智能、元宇宙等应用场景,为大中小各类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样板。支持企业加快推动生产环节数字化改造,引导企业以设备数据采集为重点,对工业现场“哑设备”进行“微改造”“轻改造”,进一步提升生产设备数字化水平。
 
  推动网络化联接。加快推进“双千兆”协同发展,优化新型基础设施布局,建设中国移动长三角(淮安)算力中心、宁淮绿色数字经济算力中心。支持企业建设高质量内网,建设一批企业级、行业级和区域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实现生产要素的广泛互联和数据互通。到2027年,5G基站达1.6万座,10G PON端口达7万个,全市数字化生产设备联网率较2023年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
 
  在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方面:推进节能降碳改造。聚焦钢铁、化工、有色金属、建材等重点行业,加快节能环保绿色装备推广应用,推动系统性全流程节能降碳改造。建立重点节能技术改造项目清单,推动实施淮钢高炉绿色低碳升级、海螺水泥粉磨生产线智能化提升等绿色化改造项目100个以上。对标重点行业工序产品能效水平,鼓励企业积极创建能效“领跑者”企业。到2027年,全市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能效100%达到基准水平,其中达到标杆水平的产能比例达30%以上。
 
  推行绿色技术装备应用。开展节能诊断挖掘工业节能潜力,引导企业有序实施用能设备更新改造。对照《重点用能产品设备能效先进水平、节能水平和准入水平(2024年版)》,积极推广应用能效二级及以上节能设备,加快锅炉、电机、变压器、空压机、泵等重点用能设备更新换代。面向化工、钢铁、建材、纺织、造纸、食品等已出台取(用)水定额国家标准的行业,改造工业冷却循环系统和废水处理回用等系统。
 
  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完善国家、省、市三级绿色标杆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持续推进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企业建设,鼓励企业加快绿色工艺升级、提升生产过程绿色化水平。组织开展绿色制造现场会,落实国家级绿色工厂“绿码”制度,大力推广工业产品绿色设计和绿色认证。到2027年,省级以上开发园区均达到绿色园区标准,新增省级以上绿色工厂50家。
 
  在加快本质安全提升方面:推动化工行业安全改造。实施化工(危险化学品)企业老旧装置更新改造三年行动计划,按年度组织开展化工(危化品)老旧装置更新工作,对超设计年限、实际使用20年以上以及经评估存在安全隐患的设备,组织开展现场核查评估,指导和督促企业制定更新改造方案,定期调度、督察推进,年底现场验收销号。到2027年,推动30套以上老旧化工装置完成更新替代,不断提升化工企业本质安全水平。加快推动化工企业搬迁入园,引导企业以搬迁为契机,实现产品、技术、装备全面提升。
 
  推进老旧装置更新改造。全面排查钢铁、有色、粉尘、涉爆企业老旧装置情况,加快推进装备和工艺升级,妥善化解老旧装置工艺风险大、动设备故障率高、静设备易泄漏等安全风险。到2027年,推动铝加工(深井铸造)企业累计完成3台(套)以上固定式浇铸炉和3套钢丝绳深井提升系统装置设备更新改造;钢铁企业炼铁工序和煤气柜操作区操作系统更新改造1家以上;重点粉尘涉爆企业设施设备更新15家以上,铝镁金属粉尘企业工艺改造11家以上。推动民爆、船舶制造企业推进标准化达标创建提档升级,加快民爆行业生产线智能化改造提升,组织企业开展无人化生产线研究,实现“自动化减人、机器人替人”。
 
  强化安全装备推广应用。加大安全装备在重点领域推广应用,围绕工业企业安全生产、应急监测预警,推广使用安全应急智能化装备、个体防护装备等,推动先进适用安全应急装备在工业企业的广泛应用,提升企业安全生产感知、监测、预警、处置和评估能力。围绕危险化学品、金属冶炼、特种作业等重点领域安全需要,鼓励企业研究开发先进技术装备,提升安全生产技术和产品供给能力。

上一篇:以标准提升牵引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山西出台行动方案

下一篇:十大工程、33项措施,聊城市出台方案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

相关资讯:

首页|导航|登录|关于本站|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