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网

登录

安徽省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有关情况新闻发布会举行

来源:安徽省应急管理厅
2024/5/27 8:43:2829828
  【智慧城市网 时事聚焦】5月24日上午,安徽省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有关情况新闻发布会举行,省安委会办公室副主任、省应急管理厅副厅长庞士磊,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副厅长吴桂和,省消防救援总队总工程师聂磊,省公安厅二级巡视员王晓亚出席新闻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处处长汪晔宇主持新闻发布会。
 
  新闻发布会主要内容
 
  省安委会办公室副主任、省应急管理厅副厅长 庞士磊
 
  我向大家介绍一下全省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有关情况。
 
  今年以来,全国发生多起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要求认真汲取事故教训,压实安全生产责任,认真排查和整改重大事故隐患,坚决遏制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省委、省政府始终把安全生产工作摆在全局重要位置,安全生产工作摆位进一步提升。今年以来,全省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31.2%、23.6%,未发生重大及以上事故。
 
  今年年初,国务院安委会印发了《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组织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经省政府常务会审议部署,省安委会印发《安徽省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4-2026年)》,逐一推动出台37个省级部门子方案、16个地市方案,形成“1+37+16”方案体系,计划用3年时间,分动员部署、专项治理、巩固提升、总结评估四个阶段,开展安全责任落实、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治理、重大事故隐患动态清零、安全科技支撑和工程治理、从业人员安全素质能力提升、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精准执法和帮扶、全民安全素质提升“八大行动”。实施一批“人防、技防、工程防、管理防”综合措施,对全省31座尾矿库“头顶库”实行“一库一策”综合治理;推进化工园区安全提升,全省38个化工园区全部实现一般安全风险C级达标,其中11个化工园区实现较低安全风险等级D级达标。在全国率先建成危化品、尾矿库安全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建成道路交通、民爆、森林火灾、地质灾害、防汛抗旱、气象灾害等10个领域应急系统。全面推进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开展城市燃气管道“带病运行”专项治理、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消防安全除患攻坚专项治理等,本质安全水平显著提升。
 
  行动开展以来,省安委办建立“线上+线下”动态调度、统计分析研判、定期通报晾晒、常态督导检查等工作机制,加大督促推动力度。截至目前,全省各级各部门开展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专题安全教育培训10217次、197095人,开展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检查指引等配套文件宣贯、解读8373次、149387人,抽查检查企业168306家,排查重大事故隐患3371项,整改2538项,未整改的隐患全部落实了整改措施。企业安装安全风险监测预警系统4121家,升级改造、淘汰落后产能及设备工艺4505项,安全工程治理2228项,查处电焊等特种作业岗位人员无证上岗作业727人,帮扶指导高危行业领域生产经营单位7476家,实施行政处罚6117.8万元,曝光、约谈、联合惩戒企业4553家次,移送司法机关63人,责令停产整顿企业715家,对企业和企业主要负责人“一案双罚”241次。为确保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取得实在成效,我们将行动开展情况纳入省安全生产督察督导主要内容。
 
  答记者问
 
  安徽广播电视台记者
 
  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将重点围绕哪些方面来推动落实“人防、技防、工程防、管理防”?
 
  庞士磊
 
  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紧紧围绕提高企业本质安全水平,通过组织开展一系列专项行动,推动一批“人防、技防、工程防、管理防”措施落地见效。
 
  “人防”方面,主要是组织开展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从业人员安全素质能力提升两个行动。按照“中央党校主课堂+省、市、县(区、市)分课堂”同步的模式,推动相关重点行业领域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教育培训全覆盖。推动危化品、矿山等高危行业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安全技能培训深化提升,严格高危行业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考核,以及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落实《安全生产培训机构基本条件》标准,对安全生产培训机构进行一轮全覆盖条件复核,2024年底前,清退一批不符合条件的机构,确保培训质量。聚焦从业人员疏散逃生避险意识能力提升,推动生产经营单位每年至少组织开展一次疏散逃生演练(高危行业领域每半年至少一次),让全体从业人员熟知逃生通道、安全出口及应急处置要求,形成常态化机制。
 
  “技防”和“工程防”方面,将组织开展安全科技支撑和工程治理行动。加大高危行业领域安全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应用和升级改造力度,不断提高安全生产风险智能化管控能力。大力推进“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淘汰落后工艺和设备。深入开展老旧场所消防设施升级改造、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建设、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电梯安全筑底、城市更新、铁路平交道口改造、应急逃生出口和消防车通道打通等工程治理行动。
 
  “管理防”方面,将开展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管理体系建设行动。探索实行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定级制度,推动规模以上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逐步达标、规模以下企业积极创建。大力选树各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标杆企业,落实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企业在减少检查频次、复产验收优先、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和工伤保险费率下浮、信贷信用等级评定等方面的激励政策。
 
  安徽法治报记者
 
  请问针对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我省将重点围绕哪些方面进行部署推进?
 
  王晓亚
 
  今年以来,全省公安交管部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打好打赢了“元旦”“春运”“五一”等一场又一场的交通安保攻坚硬仗,特别是在今年春运面临流量峰值刷新历史极值、经历多轮次极端恶劣天气的情况下,全省未发生大面积、结构性路网拥堵,亡人事故起数、亡人数较去年春运分别下降2.45%、2.33%,较大事故减少2起。
 
  为进一步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我们将持续开展“春季攻势”重点隐患车辆精准查缉集中统一行动,固化“五一”假期道路交通安保工作经验,强化景区道路和国省道、城市、农村等重点区域管理,最大限度将公安、路政执法等力量摆在路面,严厉打击易肇事肇祸交通违法行为。会同交通、高速公路业主单位等“一路多方”持续强化高速公路交通形势研判和路网态势监测,加强恶劣天气、交通大流量以及突发警情的靶向预警、精准处置,确保主干路网安全畅通。同时,省市县三级公安部门联合交通部门全面排查整治道路安全隐患,推动各级安委会于今年挂牌督办整治1600余处隐患点段,并同步加强对客货运企业重点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
 
  近期,我们还按照《安徽省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4—2026年)》工作要求,借鉴山东烟台经验,提请省安委会印发《安徽省道路交通安全“夯基固本除患铸安”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通过开展为期三年的全方位、全链条、多层次的综合专项行动,完善和落实重在从根本上消除道路交通事故隐患的责任链条、制度成果、管理办法、重点工程和工作机制,全面加强道路交通安全风险防控和隐患治理,推动道路交通安全系统性前端治理,多方联动、协同共治,全力维护全省道路交通安全形势持续稳定。
 
  新华网记者
 
  这两年,电动自行车火灾事故时有发生,请问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预防电动自行车引起的火灾呢?发生电动自行车火灾要如何扑救呢?
 
  聂磊
 
  当前,电动自行车由于轻便、经济等特点,已成为老百姓交通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其实,只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做到以下四点,是可以有效预防电动自行车火灾的发生。
 
  一是购买电动自行车时,消费者要注意选择正规合格产品。注意查看电动自行车是否具备过流保护功能和短路保护的功能。
 
  二是在使用中要勤检查、常维护。如果发现故障,不能擅自拆卸电气保护装置,确保电气线路和保护装置完好有效。
 
  三是充电时要规范布线和规范充电时间。线路敷设应固定安装,要加装短路和漏电保护装置。充电时间原则上不得超过12个小时。
 
  四是不要在建筑内的疏散走道、楼梯间、安全出口等公共区域停放电动自行车或者为电动自行车充电,不要在个人住房内停放电动自行车或为电动自行车充电,包括将蓄电池拆卸后充电。据我们统计,电动自行车火灾致人死亡的90%以上是因为停止在室内或停放在门厅、过道所致,电量越足,热失控反映越激烈,产生的高温喷射焰流和有毒气体就越多,造成的危害性就越大。
 
  这里给大家科普一个夺命100秒的概念:电动自行车热失控30秒出现明火,火焰温度升到310度左右,不到两分钟后火焰温度680度,电动自行车整车将会被引燃。滚滚浓烟和有毒气体以1秒钟1米的速度,充斥整个楼道,切断居民逃生通道和室内空间,一旦吸入3-5口剧毒气体就会昏迷致死。所以100秒内要尽快控制扑灭,并随时准备疏散逃生。
 
  大家要有电动自行车火灾应急处置的常识,在电动自行车起火的情况下,应及时撤离火灾现场,同时采取有效方式及时提醒周边的人员进行安全疏散。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可视情采取以下灭火措施。
 
  一是切断电源:电动自行车起火后,首先要迅速切断电源,避免火势扩大和漏电事故发生。切断电源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通过直接将电瓶上的开关关闭,另一种是通过拔下电池连接线。务必记住,切断电源是最重要的第一步,以确保自身安全和防止火势蔓延。
 
  二是使用灭火器:如果现场有灭火器,可以立即使用灭火器进行灭火。
 
  三是使用沙土、湿布或湿棉被等:如果没有灭火器,可以利用周围环境中的物品来进行灭火,例如沙土、湿布或湿棉被等。
 
  四是报警求助:如果火势无法控制或者自己无法扑灭,应立即拨打119报警,寻求专业消防人员的帮助。在等待消防人员到达之前,尽量远离火源,并确保自身的安全。
 
  安徽日报记者
 
  针对城镇燃气管道“带病运行”问题,作为燃气行业主管部门部署开展了哪些重点工作?
 
  吴桂和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城市燃气管道“带病运行”问题,迅速部署安排,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研究制定具体落实措施,细化目标任务。我省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制定工作方案并全面开展了燃气管道“带病运行”问题专项治理,主要开展了四个方面工作:
 
  一是全面组织排查治理。组织各地开展“起底式”排查核查,全面排查燃气管道违规占压、穿越密闭空间、第三方施工破坏等方面风险隐患。根据排查发现的问题,明晰工作责任,建立台账清单,分级分类推进风险隐患闭环式整改到位。截至目前,全省累计排查燃气管道“带病运行”问题隐患977项,完成整改659项,持续整改其余问题隐患。
 
  二是推进老化管网更新改造。科学评估老旧燃气管道设施使用状况,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制定燃气管道更新改造方案,加快推进老化管道更新改造项目实施。2024年计划改造老旧燃气管道3468公里,其中包括原计划于2025年开工建设的1186公里燃气管道,以及新排查出需改造的778公里老旧燃气管道,目前已完成689公里。
 
  三是加快推进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二期建设。在一期工程建设基础上,重点将应用场景拓展至燃气用户终端、瓶装液化气和水环境治理等领域。聚焦燃气安全,实现管道燃气中高风险区域监测全覆盖,延伸燃气用户终端监测预警,重点是工商用户,通过安装泄漏报警器和联网改造,实现泄漏监测预警。细化智慧监管措施,实现对瓶装液化石油气储配、充装、供应、配送、使用等全流程闭环管理。截至目前,大部分市已启动二期项目实施。
 
  四是加强燃气第三方施工监管。压实各有关部门单位责任,严格涉燃气项目审批审查,强化涉燃气项目建设全过程安全监管,聚焦燃气管道交底会商、保护方案制定实施等关键环节,健全对燃气管道及附属设施周边工程建设项目的巡查、抽查及专项检查机制,防止“以批代管”“不批不管”。要明确涉燃气项目规划、勘察、设计、施工等各环节有关主体安全管理责任,落实燃气企业全程参与、施工前交底会商、放线施工时到场监护、施工结束回填时现场验收的要求,以“零容忍”态度,严厉查处涉燃气项目违法违规行为,对施工破坏行为将依法依规严厉追究相关单位和个人责任。加强燃气管道安全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严防野蛮施工、盲目开挖作业损坏燃气管道引发安全事故。
 
  央广网记者
 
  刚才,发布人介绍了我省计划启动第一轮安全生产督察,请问,第一轮督察的具体安排是什么,主要考虑是什么?
 
  庞士磊
 
  借鉴中央环保督察模式,以省委、省政府名义开展安全生产督察,是我省针对安全生产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采取的重大动作,在安徽历史上是首次,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安全生产的高度重视。2024年,我们计划启动首轮督察,拟成立3个省安全生产督察组,上、下半年分两批对6个设区市和2个省直部门实施督察,首轮督察对象的选择,设区市主要考虑地域、经济、人口、产业结构、风险特点等基础条件,省直部门考虑选取监管任务重、工作量大、群众关注度高的行业部门。
 
  对设区市督察时间为15至20个工作日,对省直部门督察时间为5至10个工作日,特殊情况适当延长督察时间。督察将采取听取汇报、列席会议、调阅资料、调研座谈、走访询问、个别谈话、受理举报、明查暗访、随机抽查等方式进行。此次督察的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是坚持抓大抓重。以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和具有全局性、牵引性的重点工作任务作为督察重点,通过对重点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的督察,以点带面、推动全局。
 
  二是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开展督察,倒逼安全生产责任和政策措施的落实,促进全省安全生产整体水平提高。
 
  三是坚持注重实效。把推动安全生产工作落实作为督察的重中之重,督察落实的效果、执行的过程,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做法。
 
  四是坚持分类督察。认真研究掌握安全生产工作的特点规律、工作重点,制定有针对性的督察方案,使督察工作的开展与被督察单位的工作实际紧密结合起来。

上一篇:湖南省首条全过程数字高速全线开通

下一篇:贵州省建设数字经济发展创新区产业合作推介会在山东举行

相关资讯:

首页|导航|登录|关于本站|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