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网

登录

关于印发《陕西省培育千亿级增材制造产业创新集群行动计划》的通知

来源: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4/4/10 10:19:2139074
  【智慧城市网 政策法规】强优势,补短板,激发市场活力,推进增材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应用,构建集支撑软件、材料、装备、核心部件研制与生产、应用与示范、服务型制造等为一体的产业融合发展模式。

  关于印发《陕西省培育千亿级增材制造产业创新集群行动计划》的通知
 
  各设区市发展改革委、杨凌示范区发展改革局,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陕西省高水平推进产业创新集群建设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实施方案》,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战略机遇,扎实推进陕西省千亿级增材制造产业创新集群培育,加快推动增材制造产业聚链成群,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不断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陕西省培育千亿级增材制造产业创新集群行动计划》。
 
  请有关市区立足当地实际,深入分析产业创新发展现状,落实落细产业发展“五大体系”和“六个一”工作机制,突出抓项目、促创新、强主体、优生态,指导专业化园区做好增材制造产业创新集群培育工作,制定相应行动计划及时报送省发展改革委。
 
  附件:陕西省培育千亿级增材制造产业创新集群行动计划.pdf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4年3月26日
 
  陕西省是国内重要的增材制造和再制造技术策源地和产业集聚区,形成了以西安交大、西工大、西北有色院为核心,增材制造研究院、铂力特、赛隆、天元智能等创新主体为支撑,集工业软件、材料、设备和应用服务为一体、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产业生态,金属增材、离子旋转电极制粉等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西安已发展成为我国增材制造技术创新中心。光固化快速成型、激光立体成形、定向能量沉积、选区熔化等技术处于国内一流水平,技术创新实力和有效专利量国际领先。拥有国家增材制造创新中心、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金属增材制造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陕西省智能再制造创新中心等一批创新平台,20 余家创新型骨干企业,原生型产业创新集群初步形成。
 
  总体布局
 
  构建“一体五翼多点”产业发展格局,围绕集群化、生态化,推进上下游创新链和产业链协同融合发展。
 
  一体:即西安增材制造与再制造技术产业创新主体和主引擎。在西安高新区规划建设全球增材产业创新中心,在西安经开区规划建设国家再制造产业创新中心,以及工程研发、国际交流、知识产权、中试试验、检验检测及产业孵化、创新创业等中心,构建产业生态中枢。
 
  五翼:即增材制造与再制造示范应用和产业创新基地。依托宝鸡、渭南、汉中重工业产业,以及延安、榆林传统能源和化工产业基础,因地制宜进行规划布局,引进、培育、孵化创新型企业,构建差异化产业园区发展生态。
 
  多点:即增材制造与再制造技术应用示范点。依托长庆、西飞、陕飞、西航、宝石、延长、陕煤、陕有色、陕鼓、法士特、比亚迪、榆能、延能等行业链主企业,以行业需求为驱动,建立工程化创新联合体,开展行业应用技术研究、试验和验证,开发标准化行业通用或专用产品与集成化服务方案,构建特色化行业应用生态。
 
  发展目标
 
  强优势,补短板,激发市场活力,推进增材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应用,构建集支撑软件、材料、装备、核心部件研制与生产、应用与示范、服务型制造等为一体的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形成自主可控的创新链、产业链和供应链协同发展现代化增材产业体系,凝心聚力打造国内领先、国际一流千亿级增材制造产业创新集群,成为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强劲动力和未来产业发展生力军。
 
  创新能力持续提升。以材料与装备协同研发为支点,整合上下游创新资源,构建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工程化、检验检测等为一体技术创新体系,以及分工协作、成果共享体制机制,推动技术创新能力保持国际领先水平。
 
  到 2025 年,技术创新体系基本形成,转化产业化项目 10 个;到 2030 年,技术创新体系基本成熟,转化产业化项目 20 个,新增省级或以上创新平台 5 家;到 2035 年,形成完整技术创新体系。
 
  产业集聚效应凸显。以材料和装备规模化制造为支点,联合上下游产业主体,构建集技术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等为一体的产业创新体系,以及链主支撑、整链推进体制机制,精准化育链、强链、延链、扩链和补链,形成内生动力强劲、创新能力突出、股权紧密合作、联动周边产业集群效应和发展态势。
 
  到 2025 年,聚集骨干企业 50 家,其中“单项冠军、小巨人、专精特新”等特色企业 5 家;到 2030 年达到 100 家,其中特色企业 10 家;到 2035 年达到 200 家,其中特色企业 20 家。
 
  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以高端零件增材制造、功能梯度材料制造和再制造行业为支点,打造一批行业应用场景,建设一批示范项目和重点园区,构建集设计、材料、数字化装备、智能化制造、服务型制造等为一体的新型产业体系,完善供应链、人才链,不断扩大生产规模。
 
  到 2025 年,产业创新集群基本形成,年工业产值达到 200 亿元;到 2030 年,产业创新集群初具规模,年工业产值达到 600 亿元;到 2035年,产业创新集群发展壮大,年工业产值达到 1000 亿元。
 
  产业服务日益完善。以线上线下产业公共服务平台为支点,创新服务机制,建设若干增材制造与再制造技术成果转化、新产品和新服务网络平台。提升、改造、新建若干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试验验证、应用研发、知识产权、技术服务等公共服务平台,提升专业化资质水平,建立健全产业支撑服务体系,为产业集群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到 2025 年,产业支撑服务体系初步形成,建成独立服务机构3家;到2030年,产业支撑服务体系基本成熟,建成独立服务机构 10 家;
 
  到 2035 年,形成完整产业支撑服务体系,建成独立服务机构 15 家。
 
  重点工程
 
  组织实施创新能力提升、供给质量提升、核心软硬件提升、应用示范融合、产业及支撑体系建设、专业园区建设等六大工程,稳步扩大增材技术应用领域,结合近期、中期和远期发展目标,分阶段谋划策划一批重大科技攻关项目,规划建设一批重大产业化项目,推动全省增材制造产业创新集群快速发展。
 
  全文请下载附件↓
 

上一篇:《 关于促进中关村延庆园无人机产业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北京)

下一篇:应用多杆合一、智慧路灯等新理念新技术!山东潍坊出台《潍坊市城市照明规划建设管理导则》

相关资讯:

首页|导航|登录|关于本站|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