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宁德市数字政府改革和建设方案的通知
- 来源:宁德市人民政府
- 2023/10/27 8:57:3233788
【智慧城市网 政策法规】近日,宁德市人民政府印发宁德市数字政府改革和建设方案。
宁政〔2023〕4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现将《宁德市数字政府改革和建设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宁德市人民政府
2023年10月3日
(此件主动公开)
宁德市数字政府改革和建设方案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十四五”推进国家政务信息化规划》《福建省“十四五”数字福建专项规划》《福建省数字政府改革和建设总体方案》《十四五“数字宁德”重点专项规划》《宁德市数字经济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和对福建、对宁德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着力善政、惠民、兴业,坚持系统思维,以数字化改革引领升级重塑数字政府新形态,推进政府运行机制、服务流程和治理模式全方位系统性变革,提升政府治理数字化、智能化、现代化,建设整体协同、高效运行的数字政府,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打造“增长极”、建设“四个区”,奋力谱写“宁德篇章”提供有力支撑。
(二)主要目标
到2025年,围绕善政、惠民、兴业,实施“131”工程,1即高标准建设“城市大脑”,3即建成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更便利、市域治理“一网统管”更精准、政府运行“一网协同”更高效的数字政府,1即搭建科创、大创和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的“梦想小镇”孵化平台,拓展各类数字应用服务场景,促进产业更兴旺、城市更智能、生活更幸福,巩固提升数字城市百强,成为“数字福建”新增长极。
到2035年,高水平建成系统通、业务通、数据通、服务通、管理通和组织在线、数据在线、业务在线、管理在线、沟通在线“五通五在线”的数字政府,形成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适应的数字政府体系。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文化、数字生态融合促进,构成数字化发展新格局,助力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全方位高质量发展超越目标基本实现。
二、重点任务
(一)建设城市大脑赋能平台
理顺城市大脑建设运营及政务信息化管理机制,全面推进城市大脑中枢、一屏通览领导驾驶舱建设,初步形成数据驱动的城市大脑核心框架体系。在经济发展、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生态环保等领域全面开展智慧应用建设,形成若干个具有宁德特色的“多跨协同”融合应用场景。基本建成“能感知、会思考、可决策”的城市大脑,构建城市大脑产业协同创新生态,积极探索长效机制和运营模式,输出可复制可推广的应用场景宁德模式,数字化发展水平适度超前,促进迈向数字时代。
1.提升城市大脑中枢数据赋能能力。建设全要素数据资源中台、集约化技术中台、“智力”型AI中台、高复用业务中台和筑牢可信可控的安全保障体系。完善提升全市统一的数据汇聚共享平台,向上对接福建省数据汇聚共享平台,横向联通各级各部门信息系统,全面汇聚物联感知数据、公共数据和社会数据,为城市运行监测、应急指挥以及各级各部门业务协同提供数据支撑。〔市发改委(大数据局)牵头,市直各有关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以下责任单位均含各县(市、区)人民政府、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不再列出〕
2.提升城市大脑中枢技术赋能能力。围绕各级各部门业务应用和场景的共性需求,建设数据中台、业务中台、感知中台、人工智能(AI)中台等四大公共技术应用支撑平台,集约化提供用户管理、身份认证、人脸识别、电子证照、城市信息模型(CIM)、电子支付等公共技术服务能力,赋能各级各部门应用建设。〔市发改委(大数据局)牵头,市直各有关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3.提升城市大脑中枢辅助决策能力。推进城市运行“一屏通览”,以“决策指挥可视化”为方向,以“一屏观全城”为目标,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围绕经济发展、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生态环保等主题,构建城市生命体征指标体系。建设“图看宁德”“数看宁德”等应用,聚焦经济发展、公共卫生、公共安全、应急管理、城市运行、信访态势等专题,利用移动端、电脑(PC)端、智慧屏(大屏)三个终端,图表化展现城市生命体征指标运行情况,提供预警、预测分析,为各级各部门掌握城市运行态势以及决策分析提供支持。〔市发改委(大数据局)牵头,市直各有关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
深化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工作,提升政务服务智能、精准推送能力。深度融合线上线下渠道,实现政务服务事项综合窗口全覆盖、政务服务一体机镇街95%覆盖率、高频服务事项95%实现“跨省通办”。全面推行网上服务“免申即享”“一事一表”,80%以上事项实现“免证办”。闽政通(公众版)、“i宁德”日均活跃用户数达到20万,不断提升企业群众办事便利度和获得感。
4.拓展政务服务“自助办”。推广24小时自助服务,扩大“e政务”自助服务一体机投放范围,向村(社区)、园区、商场、楼宇和银行、邮政、电信网点等场所延伸,加快整合公安、税务、财政、社保、医保等自助机服务功能,提高“e政务”自助服务一体机使用效能,实现政务服务“就近办、自助办”。(市行管委、审改办按职责分工负责)
5.深化政务服务“一次办”。全面深化“一件事”集成套餐服务改革,建立市级政务服务事项集成化办理平台。围绕企业从设立到注销、个人从出生到身后的全生命周期,持续梳理“一件事”事项清单,不断推出主题式、套餐式服务,实现线上线下无感知的“一件事”套餐办理,深化政务服务“一次办”。“一件事套餐”在i宁德App实现掌上办。(市行管委,市交投集团,省大数据集团宁德公司按职责分工负责)
6.推动政务服务“跨域办”。积极推进“跨省通办”专区建设,建立通办协作机制,推进“全程网办”,拓展“异地代收代办”、优化“多地联办”,推动更多高频事项跨省通办。加快异地通办审批系统应用推广,围绕社保、医保、公积金、市场监管等重点领域,梳理发布一批“市内通办”高频事项清单,扩大“省内通办”事项范围。(市行管委牵头,市直有关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7.打造政务服务“总客服”。强化12345热线的监督和考核评价,实现“事统权分、收办分离、多级联动、快速响应、闭环反馈”,打造便捷、高效、规范、智慧的政务服务“总客服”(市政府办公室牵头,市12345便民服务热线中心负责)
(三)推进市域治理“一网统管”
围绕政府职能和内部运行,强化省市两级政府治理协同,对接省、市、县、乡、村五级联动的数字化治理体系,助力建成省市县三级一体化应用,完成全市基层工作站部署,全面打通五级数据,实现95%监管事项清单标准化,持续深化各部门专题和行业监管应用建设,实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行业应用95%覆盖率,不断提升市域治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
8.完善城市运行体系建设。依托“1131”基础平台体系,建设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构建支撑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运行工作的基础性操作平台。建设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COM),实现对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工作的统筹协调、指挥调度、监督考核、监测预警、分析研判和综合评价。构建城市运行指标体系,打造城市数字体征系统,全面感知城市运行状态。针对城市治理中的难点痛点问题,构建城市相关智慧应用场景,提升城市治理效率。推进数字乡村建设,以数字化支撑现代乡村治理体系。(市委网信办,市自然资源局、住建局、农业农村局、城市管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9.完善智慧社区体系建设。基于城市大脑平台,结合金牌旅游村建设,统筹谋划智慧社区、数字乡村(小镇)建设,构建便捷统一的社区应用公共组件,围绕“管人、管物、管事、管服务”的不同维度,整合乡村社区服务资源,开发社区管理和社区服务公共插件,为群众提供多样化的服务,力争2025年建成300个智慧社区、100个数字乡村(小镇)。基于智慧社区、数字乡村建设,开展未来社区、未来乡村建设试点,聚焦“一统三化九场景”(党建引领以人民为中心,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未来邻里、教育、健康、创业、建筑、交通、低碳、服务和治理等九大场景),构建以创新为重点的集成系统,推广通用基础应用和公共组件,助力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型城市功能单元。〔市委网信办,市发改委(大数据局)、公安局、民政局、住建局、农业农村局、文旅局、城市管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10.完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以“网格化”小切口,探索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机制。结合“城市大脑”建设,全面升级网格化管理服务平台。依托“1131”基础平台体系,以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为抓手,面向乡镇、街道、社区、行政村四类基层组织,建设一体化基层工作站,实现全市基层标准工作任务统一集成、个性化工作任务动态接入,将省市公共能力、公共数据和公共服务赋能基层。构建“数字化网格管理、精细化网格服务”工作体制机制,全面加强全市一体化网格员队伍建设,创新网格员队伍职能定位,提升基层政务服务水平。〔市委政法委,市发改委(大数据局)、民政局、城市管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推进政务业务“一网协同”
围绕“对内好办公”,对接省级一体化协同办公平台、闽政通(政务版)APP建设和应用,持续推动全市各级办公、审批、监管、执法等移动应用接入闽政通(政务版)APP,全面实现政府办公无纸化、移动化。推进党委、人大、政府、政协横向全联通,省市县乡村五级纵向全覆盖一体化公文交换体系,实现各级各部门办公系统100%接入,推动跨部门、跨层级办文、办会、办事,全面推进机关内部整体协同、高效运行,助力科学决策。
11.整合电子政务网。坚持统规统建、统用统管、统运统维基本原则,按省市职责分工,整合优化、扩容升级现有政务网络,构建覆盖全市、上下贯通、横向联通、泛在可及的新型电子政务“一张网”暨政务信息网,形成全市网络运行、管控“一盘棋”建设大容量、高可靠的市级核心纵向骨干网络,网络带宽升级至40G(可平滑演进到100G),满足IPv6网络演进和业务部署,支持IPv4/IPv6双栈网络运行,满足业务应用层、数据应用层及视频会议层三大纵向分层承载需求。建设标准、弹性的市、县两级横向接入网络,各级横向网通过20G以上链路带宽接入纵向骨干网络,全网设备接受统一管理,接入单位通过基层服务管控终端实现安全接入,实现市县乡村贯通的全市政务“一张网”。建设安全、易用的无线政务专网,支持多运营商终端接入,通过全省统建的安全接入平台实现移动终端认证,构建市级入口,满足全市公职人员无线接入应用需求。整合优化原政务外网、政务信息网、无线政务专网和市直部门专网,推进各部门制定迁移整合方案,推动网络和业务迁移到整合后的政务信息网,所有非涉密政务网络全部并入政务信息网。保留公安、检察院、法院、税务、医保、教育专网,采用“安全交换”的方式,实现互联互通。完善提升电子政务内网。〔市委机要局,市发改委(大数据局)、市直有关单位,市交投集团,省大数据集团宁德公司按职责分工负责〕
12.建设电子政务云。加快建成宁德市大数据产业园及基础配套设施项目(一期),按照“省市两级、物理分散、逻辑统一、整体联动”的省新型政务云体系,依托现有市级自主可控云平台进行优化建设,分别建设为以承载业务应用系统为核心的业务区,以提供数据汇聚更新、数据治理管理和数据共享应用为核心的数据区,以及为业务应用系统开发提供测试环境和云资源的测试区。建设统一云管平台,打造市级政务云资源统一申请、统一开通、统一交付、统一服务、统一安全、统一管控的“六个统一”管理新模式,与省级“一朵云”协同联动。〔市发改委(大数据局),市交投集团,省大数据集团宁德公司按职责分工负责〕
13.优化综合门户。整合宁德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集群、网上办事大厅、i宁德、自助终端、12345热线和政务服务中心实体大厅等服务渠道,构建集多渠道多终端融合、线上线下一体化的综合门户,实现政务服务线上线下统一标准、统一流程。(市政府办公室,市行管委,市交投集团,省大数据集团宁德公司按职责分工负责)
14.加强行业应用一体化建设。推进“三医一张网”、网格化应用管理、疫情防控、应急指挥、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等建设。推动产学融合,产业需求更好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逐步形成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完善财政预算管理闭环、强化大数据审计监督。推动税收智能化管理,以税务大数据应用健全税务管理体系。推进金融领域数字化应用,提升金融智慧监管能力。完善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升级“信用中国(宁德)”网站。创新提升网络生态治理能力,优化互联网信息内容监测、发现、处置等流程闭环。建设连接企业、政府、供应商、金融服务机构的公共服务平台,支撑企业生产方式转变。整合共享乡村信息化资源。融入全省数字“第一家园”对台一体化服务平台。提升数字政法、雪亮工程、数字网格建设水平。深化数字化应急系统建设,提升应急监测预警和指挥调度能力。(市委政法委、网信办、台港澳办,市发改委、教育局、公安局、住建局、农业农村局、商务局、卫健委、应急局、审计局、医保局,市税务局、通管办,宁德师范学院、宁德职业技术学院按职责分工负责)
15.推动各地“大脑+”应用创新。充分利用智慧城市建设成果,参考省级应用专题,组织开展本地特色应用创新建设,深化市域数字化治理体系,提升各层级决策、管理和服务水平。依托全省数字身份管理服务平台,为我市应用提供面向自然人和法人的身份服务、认证服务、授权服务、证照服务等基础支撑能力,进一步赋能各地智慧城市建设、政务办事、生活服务等领域的应用创新。市发改委(大数据局)要及时将各地应用成果经验向全市推广。〔各县(市、区)人民政府、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牵头〕
(五)推进公共数据“共享应用”
全面融入全省一张网、一朵云、三大一体化平台和一个综合门户于一体的“1131”基础平台体系,形成结构合理、泛在智联的数字基础设施布局,政务网接入率达到100%,电子证照生成率达到95%,政府部门电子印章覆盖率达到95%,网办事项单点登录率达到100%。全面融入省市一体化公共数据体系,推动全市公共数据汇聚治理、共享应用、开放开发,推进数据要素开发利用、交易流通。全市各级各部门汇聚有效数据量达到100亿条以上,向社会开放不少于1000个数据集,推出20个开发利用典型应用场景。
16.强化公共数据汇聚共享。完善公共数据资源目录,优化提升一体化的政务数据资源目录,推动行业主管部门组织编制教育、卫生等事业单位和供水、供电、供气、公共交通等公用企业数据资源目录;完善人口、法人、自然资源、经济、电子证照等基础库,分期分批建设医疗健康、疫情防控、经济运行监测、社会保障、生态环保、信用体系等主题数据库,并统一纳入全省一体化公共数据体系。推进社会数据“统采共用”,加快政务部门和公共企事业单位数据汇聚治理,推动国家部委垂管系统的属地数据汇聚共享,完善提升“一人一档”“一企一档”和全市居民健康档案;梳理部门政务服务事项数据共享需求清单,开展数据供需对接,推动“表单免填写、材料免提交”的“双免事项”上线;建立数据治理标准体系,健全常态化数据供需对接机制、数据异议处理机制,明确数据治理规则,优化数据资源全生命周期管理,通过应用发现问题数据、更新完善数据、提高数据质量,强化数据纠错、质量管控,规范数据治理工作流程,提升公共数据资源治理水平。〔市发改委(大数据局)、教育局、公安局、自然资源局、生态环境局、文旅局、卫健委、市场监管局、体育局,市行管委、金融办,市交投集团,省大数据集团宁德公司按职责分工负责〕
17.加快公共数据资源开放开发。依托全省公共数据资源统一开放平台,依法有序开放与民生紧密相关、社会迫切需要、产业发展急需的重点领域公共数据资源。坚持需求导向,加快开发公共数据应用场景,推进公共数据资源分级开发,引入高端智库、大数据产业生态企业,培育激活数据开发二级市场;依托省公共数据资源开发服务平台推动场景式开发利用,在金融服务、交通运输、医疗卫生、灾害保险等重点领域开展典型场景示范应用,创新推出一批便民利企的数据产品和数据服务。〔市发改委(大数据局)、市直各有关部门,市交投集团,省大数据集团宁德公司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构建“梦想小镇”创新生态
以开发区数字化为先行试点,立足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产业化,找准共同价值链,打造创新创业的孵化器和数字经济的增长点,推动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融合互促,发挥放大、叠加、倍增效应,助力高质量健康发展。
18.推动城市大脑与软件产业协同发展。围绕城市大脑应用场景建设,策划、发布场景清单,吸引行业龙头企业和本地优势企业共同参与,打造智慧城市整体解决方案宁德版本,以此为基础,拓展全国全省市场,助力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展壮大。(市科技局、工信局、生态环境局、商务局、文旅局、海洋渔业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19.推动城市大脑与大数据产业融合发展。确立并发挥公共数据资源一级开发主体作用,加大工业大数据、医疗大数据、交通大数据和信用大数据等数据资源的开发利用,推进“数据招商”“场景招商”,促进大数据产业集聚发展。(市发改委、科技局、工信局、生态环境局、商务局、文旅局、海洋渔业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20.推动城市大脑与新兴数字产业融合发展。聚焦人工智能、元宇宙、区块链等前沿领域,基于文旅、海洋、绿色经济等特色场景,加强与头部企业对接,推动元宇宙内容生产创作及应用孵化等项目落地。加强产学研合作,建成国家双创示范基地、重点领域研究机构等一批数字经济孵化体。(市教育局、科技局、工信局、生态环境局、商务局、文旅局、海洋渔业局,宁德师范学院、宁德职业技术学院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数字政府改革和建设推进领导小组,坚持“全市一盘棋、上下一体化推进”改革和建设工作,加强统筹协调,以跨部门、跨层级、跨地域的工作专班模式,设立项目推进组,建立定人定时定事、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具体化、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闭环贯通的管理机制。各级各部门要承担本地本部门“数字政府”建设主体责任,加强大数据管理机构建设。
(二)强化机制创新。以城市大脑建设为契机,推动政务信息化从“政府建系统”向“企业建系统、使用者付费”转型。成立市大数据产业集团公司,明确公共数据资源一级开发主体,探索“政府主导、政企协同、管运分离、授权经营”的建设管理机制。发挥规模化、集约化建设效应,打破信息孤岛数据壁垒,坚决避免重复建设。引进高端智库、生态企业,建立大数据研究院、海洋大数据研究中心,发挥专家委员会作用,深入研究“数据银行”“蓝色银行”。
(三)突出实施统筹。坚持项目为王、项目带动,落实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具体化,落实“清单交办、定期收帐”机制。落细“一体化、一盘棋”理念,省里已建设的主动衔接、做好推广、充分应用。健全机制制度,出台若干措施,加强县级、行业等平台统筹,市里计划建设的统筹县里需求,市里已建设的县里不再重复,县里拟建计划的定期报备审核,一体推进数据更全汇聚、更广共享、更好应用。市大数据局加强工作指导、督促检查、严格把关,确保统规统建、统用统管。
(四)加大资金保障。各级财政根据本地实际情况,优化支出结构,统筹预算安排,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积极支持数字政府建设。积极发挥市大数据集团作用,建立多元投融资体系,拓宽资金供给渠道,创新建设模式,灵活运用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充分利用市场化机制推进数字政府建设,提升承接政府投资信息化项目运维服务能力。
(五)加强队伍建设。加强市县数字政府改革和建设队伍能力建设,进一步畅通干部人才选任渠道,大力培养既精通业务、又能运用信息技术开展工作的综合型人才。将数字政府改革和建设列入各级政府机关领导干部和公职人员学习培训内容,建立普及性与针对性相结合的培训机制,不断提升全市干部数字化能力。建立健全数字政府领域技术人才职称评价制度体系,完善数字政府领域的职称层级,科学设置数字政府领域专业门类,畅通人才发展通道。
(六)完善考核评价。建立常态化考核机制,将数字政府改革和建设工作纳入政府绩效考核体系,加大对规划实施情况的跟踪分析和考核评估。开展数字政府能力评估工作,全面、客观、动态地评估数字政府建设工作进展和实际效果,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用。加强对数字政府新理念、新做法、新成效的宣传推广,提升公众的认知度和参与度,为数字政府改革和建设提供强大舆论支撑和良好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