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指挥中心“一网统管”运营实践
- 来源:智慧城市标准工作组
- 2023/8/4 8:52:3337304
【智慧城市网 城市在线】深圳市政府管理服务指挥中心(以下简称“市指挥中心”)定位为“城市数字大脑”,致力于打造新型智慧城市的运行和指挥中枢。深圳市按照“政企合作、管运分离”模式,探索打造一套智慧城市运营管理制度体系,创新运用数字化运营管理平台,做好“一网统管”业务运营、应用运营、数据运营、数字平台运营等工作。通过高质量成体系的运营工作,充分发挥市指挥中心龙头牵引作用,助力理念先进、决策科学、多级协同、一体联动的“一网统管”体系建设,赋能城市运行管理工作。
需求背景
深圳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的战略部署,根据广东省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具体要求,大力推进数字政府和智慧城市建设,全面提升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市指挥中心定位为“城市数字大脑”,聚焦政府治理“一网统管”,通过汇聚多源数据、构建城市级一体化决策指挥平台,打造新型智慧城市运行和指挥中枢。
为充分发挥市指挥中心龙头牵引作用,支撑市领导“观态势”“做决策”,深圳市政府、深圳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以下简称“市政数局”)按照“政企合作、管运分离”创新模式,打造一套运营管理制度体系,创新运用数字化运营管理平台,通过高质量成体系的运营工作,保障市指挥中心正常运转、安全运营,持续赋能城市运行科学管理。
运营内容
运营主体:深圳市政府、市政数局采购市属国有企业——深圳市智慧城市科技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智城”)的专业服务。在市政数局指导监督下,深智城联合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为”),共同开展深圳市智慧城市项目建设及运营工作。
服务对象:深圳市委市政府、深圳市各委办局
服务内容:在市政数局的指导下,组建多专业融合的运营服务技术团队,构建运营管理制度体系,引入数字化运营管理理念和平台,保障“一网统管”日常运营,包括开展“一网统管”应用管理,数字平台建设运行管理,场景化运营与场地管理,数据运营、数据分析应用等数据资源管理,业务专题迭代演进、用户服务和管理等业务运营,网络、系统及数据等信息安全管理。
系统平台:云基础设施、IOT、GIS、融合通信、数据使能平台、应用使能平台、统一移动框架等基础平台。
场景服务:市指挥中心是智慧城市“一图全面感知、一键可知全局、一体运行联动”的重要支撑和载体,可提供以下场景服务:
实时数据支撑业务研判。通过接入各项数据、物联感知设备、多种应用系统,支撑经济形势分析会、重大项目投资分析会、生态环保分析会等各类业务研判会议;
挂图作战支撑联动指挥。利用融合通信、视频监控、应急指挥等应用,针对三防应急等场景开展应急预案演练、现场指挥调度等场景保障工作,实现市-区-街道三级联动指挥;
专题报告支撑科学决策。发挥多源数据汇聚融合价值,聚焦跨场景问题解决,创新丰富跨区域、跨层级、跨部门的分析应用,提供全流程数据分析及报告服务。
运营模式
深圳市按照“政企合作、管运分离”模式,在管理方面由市政府主导,成立市智慧城市和数字政府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宏观指导、统筹规划、跨部门协调和工作部署等;市政数局作为项目建设单位,采购市属国有企业深智城的专业服务,联合华为成立市建设运营团队,充分发挥企业人才、理念、技术、创新等优势,打造数字政府和智慧城市建设运营生态圈。
运营方案
聚焦智慧城市“一网统管”持续赋能城市运行管理,充分释放智慧应用、数据资产与数字平台的价值,提升数字化价值变现能力,市指挥中心数字化运营方案主要包括运营体系规划、指挥中心运营、中小屏运营、业务专题运营、数据运营、数字平台运营、安全管理以及辅助运营工具平台。同时也构建了专业、高效的运营团队,通过持续运营促进应用创新,发挥平台价值。
运营成效
健全机制,运营运作体系化。围绕运营运作机制、考核评价、工作模式和技术标准,梳理并构建“1+6”运营制度体系,形成管理要求明确、管理范围清晰、运行规范、监督有力的工作机制。以《指挥中心运行管理办法》作为指挥中心的“基本法”,汇编超过30个指挥中心运营管理制度、技术标准等实施细则。通过体系化的运营工作,保障市指挥中心的正常运转、安全运营。
创新业务应用,赋能城市管理。深入挖掘价值场景,聚焦业务流程优化,以主题式的开发方式,推动各委办参与建设,促进数据持续共享,保持数据鲜活;推动完成300+项需求落地,策划8大跨部门场景应用,接入60+应用系统,探索城市体征实现方案,通过综合指数呈现城市的运行状态,为各级领导全面掌握城市运行状态提供决策参考。
提升数据质量,释放数据价值。建立数据动态更新机制,按照标准和要求开展数据采集工作,保证数据有效性和及时性;建立数据质量管理评测机制,规范化管理数据接口,保证数据准确性和安全性,支撑数据质量评价、促进质量提升;优化服务效能,通过自动化智能巡检,及时处理数据问题,保障业务稳定、数据鲜活。
构建“业务数据化、数据业务化”的数据运营框架,驱动数据赋能业务。围绕城市治理难点痛点场景挖掘数据价值,形成数据分析报告支撑业务科学决策。
看护技术平台,架构演进有序。通过技术赋能,共建共享,强化政务云平台、网络平台及重点共性应用支撑能力;例行开展技术架构诊断与优化,支撑市指挥中心高效运行和系统快速对接。通过建立各区、各部门应用系统的接入标准规范,对接入系统的性能、功能、交互等方面进行规范评估,进一步推进全市各部门业务系统迭代更新,提高了系统安全性和规范性。
创新运营平台,运营服务数字化。运用数字化运营管理平台使能技术平台运营、数据运营、业务运营等服务数字化,实现运营作业自动化、规范化,提升运营效率和效能;基于轻量化的数字化运营开发平台,及时响应业务需求,实现专题场景定制及敏捷上线,助力智慧城市价值持续提升。
经验总结
(一)健全实体化运作体制。系统研究全市政府信息化项目建设运营体制机制,探索上下对应、权责统一的指挥中心实体化运作体制模式,为指挥中心可持续发展、长效运营提供必要的体制保障。
(二)建设运营管理体系。规划建设“1+6”运营制度体系,即1个管理总则(定义为指挥中心运营的基本法),6个管理方向(队伍建设、业务运营、数据运营、平台建设、场地保障、信息安全),形成管理要求明确、管理范围清晰、运行规范、监督有力的工作机制。
(三)建立多维度评价机制。从团队建设管理、业务应用运营、数据运营管理、平台运营管理、用户服务管理、信息安全运营、运营成果评价等多个方面建立评价机制,推动场景应用优化完善,提高实用性。
(四)创新场景赋能业务。促进技术与业务相结合,充分应用数字化技术赋能业务数字化转型,支撑业务流程优化变革,实现多跨协同,解决各类城市管理痛点难点问题。
一直以来,深圳市在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中先试先行,是城市不断迭代进化的缩影,具有一定代表性。
深圳携手华为共建鹏城智能体,并将“具有深度学习能力的鹏城智能体”写入《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智慧城市和数字政府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新型智慧城市不仅需要“智慧大脑”,还要有智能联接作为“躯干”以及智能交互这样的“五官”和“手脚”,共同构建覆盖城市的“感、传、知、用”等系统,再加上贯穿城市的全域数据跑到云平台上,让数据与人工智能的结合像血液一样循环流动起来,最终才能形成一个开放、自适应、自学习的智慧系统,而这正是鹏城智能体的核心内涵和“数字深圳”的完整表达,也是深圳这座充满活力与温度的年轻城市在数字空间的完整映射。
以人为本,从数字化迈向全面智慧化,这是未来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深圳智慧城市运营的创新性集中体现在顶层设计上,鹏城智能体就是数字深圳的重要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