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网

登录

肥城市桃园镇数字赋能乡村振兴

来源:肥城市委改革办
2023/5/2 11:06:3250491
  【智慧城市网 城市在线】推进数字社会治理精准化,深入实施数字乡村发展行动,以数字化赋能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对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肥城市桃园镇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统领,发挥资源禀赋优势,抢抓机遇,先行先试,聚焦现代农业、产业升级、社区治理、公共服务等多个维度,运用“小切口”取得“大实效”,推动“数字赋能”向各个领域不断拓展延伸,为乡村振兴注入澎湃动力。
 
  以“数”赋能,助推现代农业升级
 
  发展数字农业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应有之义,也是实现农村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更是新时代背景下农业发展的关键步骤。桃园镇立足肥城桃优势产业,将数字技术应用至肥城桃种植、管护、分选、储存、销售等全周期,促进数字技术与特色产业深度融合。一是生长过程全检测。引进康顿农业、正大果业、桃都果业等5家农业企业和山东大学、山东农业大学、山东省果树研究所3家科研技术机构,建成6000亩标准化果园。园区内设立120余处传感节点,结合智能巡检机器人,对果园内温湿度、土壤水分、二氧化碳、病虫害等参数进行实时监测,为农事作业精准化种植和智能化决策提供信息支持,优果率由45%左右提升至80%以上。二是果实分选照“CT”。将数字技术的应用延伸至销售环节,建成肥城桃智能分选车间,引进全自动分选线3条,应用三维表面视觉分选、近红外光谱技术,根据果品大小、色泽、糖度等数据进行智能分选,最高可分选为18个等级,实现肥城桃分级售卖。肥城桃售价由2元/斤提升至6元/个,产业综合效益大幅提升,品牌影响力也显著增强。三是成长模式建模型。通过数字化装备和信息平台的综合集成,建成肥城桃智能化综合管理平台,通过对肥城桃生长全周期、存销全过程数据的深度融合和挖掘分析,构建肥城桃生长模型,自动形成应对不同生产风险的管护方案,彻底改变了“靠天吃饭”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实现了肥城桃产业与数字技术的融合发展。
 
  以“数”为擎,撬动传统产业升级
 
  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是提升企业生产效率和管理精准度,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桃园镇大力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鼓励企业紧跟新时代经济发展趋势,把发展数字经济、赋能产业升级作为主抓方向,共同推进镇域经济稳扎稳打、步步向前。一是数字化工厂助力降本增效。实施山东泰西水泥有限公司数字化工厂项目,建立数字化工厂管理系统,搭建了集成化、标准化、数字化、智能化平台。通过IOT技术、DCS系统实时采集生产、能耗、设备、工艺质量等情况,在系统内部整合,有效管理、监督并优化公司的管理水平和生产运行能力,进而减轻员工劳动强度,提高整个水泥生产系统运行效率,杜绝安全隐患,从根本上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二是自动化设备加快产业升级。以泰安市普娜斯服饰有限公司为着力点,引进智能服饰吊挂系统,有效串联裁剪、缝制、整烫、包装等工序,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加快服装行业数字化升级。产品畅销济南、泰安、济宁等地,年销售额4000多万元,带动当地就业200余人。三是信息化管理提升管理效能。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趋势,不断推进数字技术与企业生产运营各环节深度融合,探索信息化管理模式,助推山东泰西东正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打造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的运营模式。改变危废数据分散、孤立的手工记录模式,向自动采集,数据互动、共享、串联的模式改变;改变一级类目的粗放管理,向二级类目精细化管理的模式改变,使数据管理更加精准、精确,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以“数”为媒,提升乡村治理能力
 
  坚持以数字化、智慧化改善群众生活,建成覆盖10个行政村、1.1万常住人口的“1+3+N”数字治理平台,即1个智慧中心、3个核心应用和数字党建、政务村务、物业监管、寻医问药、生活服务等N个精细化场景,实现“一屏感知全域、一图掌握全区、一网服务全民”。一是数字+党建。依托数字党建平台,安装智能监控设备,对基层党组织书记和党员开展情景式、互动式、体验式教育培训,及时跟踪了解党建工作情况,不断提升党建管理效率和科学化水平。二是数字+村务。依托数字治理平台,打破传统政务工作模式,推动重大事项决策、资金申请拨付、集体经济合同、工程项目管理、公章使用等村务工作实现全程无纸化、规范化、透明化,提升了乡村决策科学化、治理精细化、服务高效化水平。三是数字+服务。开发数字乡村手机客户端,建成集线上客户端和线下“数字社区”为一体的“云办大厅”,针对农村低保、社保缴费、医保报销、贷款申请、老年服务等事项,推行“帮办、代办、共办、转办”等服务,实现居民不出社区24小时“自助办”综合服务。四是数字+安防。基于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依托监控、门禁等2600余台智能设备,构建异常行为分析模型,搭建智能安防系统,对29类重点情形自动预警分析,累计识别车辆占道、垃圾漫溢、高空抛物等告警信息230余条,持续提升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
 

上一篇:冰城公安:构建“五大体系”赋能数字警务

下一篇:余姚建设21个基层智慧急救单元 全域急救体系“E”张网

相关资讯:

首页|导航|登录|关于本站|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