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破解工业互联网发展堵点?
- 来源:OFweek工控网
- 2023/4/20 9:31:3847939
【智慧城市网 媒体导读】当前,工业互联网处于加速发展阶段,但作为工业互联网发展中枢的平台,普遍存在认可度不高、覆盖面不广、带动力不强问题,且软硬件存短板导致关键技术受制于人,标准化缺乏导致协议不互通、系统不兼容,致使多数平台赋能企业的能力不足。
平台服务企业能力弱行业龙头建平台意愿低
工业互联网平台是赋能产业发展的核心,平台在哪里,数据资源就在哪里,未来发展的主动权就在哪里。但就目前发展情况看,多数平台的覆盖面不广、带动力不强。
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必须依靠掌握行业知识图谱、工业机理模型、企业生产工艺的信息化人才,而这些人才主要集中在工业龙头企业。因此,加快平台建设必须由龙头企业牵头带动。但目前工业龙头企业建平台的意愿不强,多数平台尚未探索出可行的市场化盈利模式。
据了解,平台建设需要投入较大的人力和资金成本,部分行业还需要停产改造,目前多数工业企业利润率在5%-10%,资金压力普遍较大,导致龙头企业建平台积极性不高,“不愿建”问题比较突出。
从平台服务商角度来看,当前仍处于高研发投入、长周期回报的产业培育期;从B端用户角度来看,千企千面,定制化方案服务成本资金需求非常高,试错风险超出很多企业的承受能力。
业内人士表示,企业个性化要求高,限制了平台在细分领域的推广。对于从事数字化改造、智能工厂建设等领域的服务商来说,在承接企业数字化改造过程中,不仅不同行业有不同的改造路径,甚至同行业不同企业的改造方案也无法完全复制,更多需要“个性化定制”,服务商很难满足实际改造需求。
软硬件存技术短板标准缺失难以互联互通
我国工业互联网的基础技术受制于人。企业搭建工业互联网,首先要实现生产设备互联互通,但工业设备通信协议、厂商软件系统复杂繁多,特别是国外设备的协议端口、软件系统基本不对我国企业开放,目前还没有一款标准产品能够解决协议互通、软件集成问题。
国外企业对自动化机床、工业机器人等先进制造设备,存在事实上的技术垄断,且不同企业生产的设备普遍存在协议不互通、系统不兼容问题,造成工业设备网络化改造成本高、难度大。
不止硬件存短板,工业软件也亟需突围。工业互联网平台虽然有基础的共性技术,而针对“千行千面”的特色技术需要花费大量成本去和企业以及行业专家协同,同时工业软件被掣肘,缺少自研而且有竞争力的普适性与轻量化部署的SaaS产品以及数据价值挖掘应用等。
从数据采集应用看,目前云边协同技术还不成熟,产生的数据量大,衍生出查询性能低、存储成本高等问题,如何看懂数据背后的特殊意义、构建机理模型,是工业企业和工业互联网平台共同面临的难题。
此外,工业互联网发展没有解决标准化的问题,平台与平台之间互不兼容、难以协同,导致各方相对孤立,数据无法融通,形不成完整体系。
多维发力破解工业互联网发展堵点
针对企业“上云”意愿低、平台服务能力弱、关键技术存壁垒等问题,企业、平台、职能部门等从多个维度提出破题之策。
一是培育示范标杆,引导更多企业参与。工业企业发展阶段差距较大,从“工业1.0”到“工业4.0”都有相当数量。处于“工业2.0”以前发展阶段的企业,对工业互联网的认知度、认可度、需求度普遍不高,需要政府营造环境、分类指导,通过有针对性的政策,引导企业主动实施数字化改造,为工业互联网建设提供必要的产业基础支撑。
政府部门可以加强宣传引导,积极培育示范标杆,带动更多企业开展工业化联网改造,总结一批改造成熟模式和路径,分行业、领域发布改造指引,打造应用样板,引导企业向更高级别形态升级。
针对资金问题,在行业集中度低的领域,鼓励和支持龙头平台企业基于其所在行业的成功实践,打造公共服务平台,整合通用能力,为中小企业提供批量数字化转型服务。服务费用(包括转型服务、应用、SaaS等)可由政府统一采购,集中招标,并给予企业一定的优惠和补贴,比如设立2-3年的引导期,期间免费。
二是加快平台建设,壮大平台体系。平台建设是发展工业互联网的重中之重。基层工信部门认为,政府层面应继续加大对平台发展的政策扶持,重点在扩大平台接入应用、强化技术人才支撑等方向发力,鼓励支持“双跨”和行业平台尽快做大做强,加快构建“双跨”平台引领、行业平台支撑、专业平台筑底的平台体系。
三是完善顶层设计,推动标准化发展。一些平台认为要统筹推动工业互联网标准的建立,其一是推动中国已有工业互联网标准上升为国际标准;其二是推进中国与美国工业互联网联盟(IIC)、日本产业价值链促进会(IVI)、德国工业4.0标准组织的标准的兼容和互认;其三是对中国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实施“统一接口标准”的认证,以确保平台间数据互联互通、工业APP能跨平台调用和订阅。
四是统筹资源联合攻关,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基层工信部门表示,当前工业互联网发展面临不少“卡脖子”环节和技术难题,仅仅依靠企业自身很难解决,必须由政府主导,统筹全国资源,开展联合攻关。在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中加大对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的支持,围绕重点行业平台应用、工业机理模型、行业应用公共服务和设备数字化改造等方向,组织有实力的企业和研发机构“揭榜”开展技术攻关,力求突破一批技术应用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