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探索城市更新路径 “北上广深”立法各不同
- 来源:智慧城市网整理 作者:tina
- 2023/3/7 12:11:3957261
【智慧城市网 焦点新闻】2023年3月1日,随着《北京市城市更新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施行,城市更新在立法层面迎来重要的里程碑,不但为北京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奠定了坚实的立法基础,也为其他城市后续的城市更新立法及政策出台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如何满足人的诉求变化,融进城的功能演变,跟上产的发展速度,成为摆在众多城市面前的一道难题。城市更新作为持续优化和完善城市空间形态、治理“城市病”的重要手段,为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提供了可行性路径。
自“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写入我国“十四五”规划纲要以来,从中央到地方,相关政策密集发布,我国对城市更新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据中指研究院统计,我国2022年出台的城市更新地方政策超过七十条,中央层面的城市更新相关表态/政策数量为近三年最高。可见,城市更新已成为我国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城市更新是一项长期性的行动,是一个永恒的进行时,唯有步履不停,方得气象万千。作为首都,北京始终坚持高质量、可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并探索出了一条体现首都特色的城市更新之路。特别是2022年,北京不仅发布了《北京市城市更新专项规划(北京市“十四五”时期城市更新规划)》,通过了《条例》,还针对老旧厂房、老旧小区出台了专项的政策文件,为城市更新构建了纵向层级丰富、横向维度完备的政策体系。
城市更新,立法先行!其实,早在北京出台《条例》之前,深圳、上海、广州已先行一步,开启了城市更新地方立法实践。由于城市更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内容、形式非常多样,因而“北上广深”各地在因城施策、分类推进过程中,侧重点有所不同。
作为北京首个将城市更新提升到立法层面的政策性文件,《条例》共8章63条,明确了5大类12项更新内容,结合首都城市特点,重点突出民生保障,强调减量发展,坚持“留改拆”并举,严格控制“大拆大建”,而是采用用小规模、渐进式、可持续的更新模式,统筹推进首都功能核心区城市更新,促进老城整体保护。除了立法,配套的政策措施也必不可少。据悉,目前北京已出台了40多项配套政策,为城市更新工作的顺利推进提供了政策支撑。
作为全国首部城市更新地方法规,《深圳经济特区城市更新条例》自2021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标志着深圳在全国率先探索城市更新市场化运作路径。《深圳经济特区城市更新条例》共7章72条,创设了“个别征收+行政诉讼”制度,有效破解了‘钉子户’‘拆迁难’的问题,这也被业内看作该立法最大的亮点。此外,《深圳经济特区城市更新条例》还规定搬迁安置最低补偿标准,规定参与城市更新的市场主体必须是具有房地产开发资质的企业,单独设立综合整治篇章,明确了综合整治的范畴、管理的原则、程序等。
作为第二个为城市更新立法的城市,上海出台的《上海市城市更新条例》自2021年9月1日起正式施行。通读《上海市城市更新条例》,就能发现加强城市更新中的风貌保护是此次立法的一大重点,共有5章10个条文涉及风貌保护等内容,其中有2个条文是专门对“风貌协调要求”和“风貌保障”作出规定。此外,“城市更新保障”则是此次立法条款中的又一大亮点,《上海市城市更新条例》亮出一系列“政策包”,从标准、规划、用地以及财政、金融、税收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支持措施。
虽然,广州是第三个启动城市更新立法工作的城市,不过《广州市城市更新条例》至今未能如期颁布。2021年7月7日,广州市正式出台《广州市城市更新条例(征求意见稿)》,并向社会公众公开征求意见。日前,从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获悉,2023年广州将加快城市更新立法,推动《广州市城市更新条例(草案)》尽快出台。
据悉,《广州市城市更新条例(征求意见稿)》从最初的7章61条调整为8章53条,首次规定了在旧村更新项目中宅基地使用权人拒不交回土地使用权时村集体经济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并重点针对微改造项目挖潜空间难、审批许可难、资金筹集难等瓶颈问题,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措施。此外,该意见稿还设计相关制度,将争议纠纷解决方式纳入法治轨道,确保大多数人的利益得到保障。
面向“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建设,如何书写新时代城市建设的新答卷,交出老城市新活力的时代答卷?城市更新,不可缺席。随着城市更新工作进入精耕细作阶段,有必要加快完善立法体系,为城市更新工作提供法治保障。“北上广深”四地立法各有特色,为其他城市因地制宜探索城市更新提供了多元化的立法实践经验,有利于各地制定出更贴近本地实际的政策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