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噪声污染法治屏障 又一重要文件即将落地!
- 来源:智慧城市网 作者:tina
- 2022/12/7 16:17:2458628
噪声是一种容易被忽视的无形污染源,危害程度仅次于大气污染,有“隐形杀手”之称。但是,就目前来看,社会对于噪声污染的重视程度仍然不高。
又一文件即将落地,巩固噪声污染法治屏障
11月28日,从“第二十六期环境茶座”获悉,《“十四五”噪声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声十条”)已正式通过中国生态环境部常务会审议,即将发布实施,这是我国在噪声污染防治领域的又一大攻坚行动,对巩固噪声污染法治屏障,全面落实《噪声法》具有重大意义。
立法是基础,“施法”是关键。通过立法引起社会重视只是第一步,从源头上防治噪声污染才是治本之策。近年来,国家及地方积极采取防治措施,加快解决群众关心的突出噪声问题,随着噪声污染防治力度不断加大,声环境质量改善成效逐步显现,《2022年中国噪声污染防治报告》显示,2021年我国声环境质量总体向好,功能区昼间达标率为95.4%,夜间为82.9%,同比分别升高0.8个和2.8个百分点。
此次“声十条”聚焦噪声污染的工业源、建筑施工源、交通运输源、社会生活源,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加快实施噪声污染防治行动,将有力推动噪声污染防治工作迈上新台阶。
立法+行动组合拳,将噪声防治落到实处
《噪声法》和“声十条”相继发布,是国家层面针对噪声污染防治打出的一套立法+行动组合拳,为我国噪声污染防治提供了法律依据及行动纲领。
“声十条”以“打好技术基础、补齐领域短板、强化机制弱项、紧抓责任落实”为着力点,通过实施噪声污染防治行动,基本掌握重点噪声源污染状况,不断完善噪声污染防治管理体系,有效落实治污责任,稳步提高治理水平,持续改善声环境质量,逐步形成宁静和谐的文明意识和社会氛围。面向2025年,“声十条”提出全国声环境功能区夜间达标率达到85%。
噪声污染形势严峻,加快科技研发任重道远
噪声污染是一种“看不见的污染”,既着力于“治”,也着眼于“防”,无论是‘防’还是‘治’,背后都少不了科技的支撑。
当前,我国噪声污染形势依然严峻,加快噪声科技研发任重道远。为此,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牵头提出了“宁静中国”专项科技行动计划,进一步疏通技术转化应用的途径。
纵观行业,也有不少企业围绕“噪声防治”展开多元探索,先后推出了诸多创新科技降噪方案,比如针对《噪声法》中引发广泛关注的广场舞问题,清听声学利用独家定向声利算法和技术研发生产了波束成型定向扬声系统,也叫智慧舞场系统;针对工业噪声监测,奥施环境推出了噪声超标监测仪器,利用传感器技术、通讯技术和计算机及物联网技术,可对城市噪声污染源的状态进行全面监控;针对疫情宣传喇叭扰民问题,静境智能推出定向广播音响系统,实现通道区域可听,区域外不可听、不扩散。
除此之外,很多头部企业在核心技术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比如“阵列式消声器”、“预制短板装配式浮置减振道床”和“阻尼弹簧浮置道床隔振系统”等多项技术成果,已经被列入《2021年国家先进污染防治技术目录》。
结语:噪声污染既是关乎家长里短的“小事”,也是事关人民群众利益的“大事”,推动解决噪声扰民问题,已成为普惠民生福祉的重要举措。进入“十四五”阶段,噪声防治产业发展不断提速,后续,随着“声十条”落地实施,多方协同防治噪声污染,声环境质量将持续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