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布局,筑牢数字经济产业发展基石
- 来源:智慧城市网整理
- 2022/9/22 10:34:0846199
新基建以信息网络为基础,以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高科技为支撑,以技术创新为驱动,既为我国新兴产业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又为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能。“十四五”规划提出:系统布局新型基础设施,加快第五代移动通信、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等建设。
政策暖风频频吹向新基建
进入2022年以来,新基建政策落地与项目配套加速推进。4月,中央财经委会议提出加强信息、科技、物流等产业升级基础设施建设;5月,国务院发布《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提出扩大专项债支持领域,优先考虑将新型基础设施、新能源项目等纳入支持范围;6月,发改委等9部门联合发布《“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重点部署城镇屋顶光伏行动、“光伏+”综合利用行动、新能源电站升级改造行动等。
从近期央行、国家发改委等部委出台的措施和释放的信息来看,中央部委贯彻落实稳增长政策靠前发力的信号十分明朗。新基建已成为中央和地方稳经济的重要抓手,在发展战略和具体行动上都受到了高度重视,在国家和地方出台的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中都有具体安排,这为新基建投资提供了难得的窗口期。
在政策红利充分释放下,我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各个领域已全面铺开,实践和政策交织推进,良好的政策环境有助于提高新基建的长期供给质量和服务效率。无论是从发展趋势还是从发展潜力上来看,数字经济已然完成对农业和工业经济的跨越,成为当下主流经济形态。将新基建放到如此重要的战略高度,绝非心血来潮应对经济下滑的权宜之计。
各地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布局
当前,全球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方兴未艾,数字经济领域竞争加剧,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扩大有效投资,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市场主体面临的需求收缩压力,提振经济,稳定发展预期。新基建正成为国家政策和各地方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拉动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从新基建的政策和布局情况看,各个省市都推出了本地区的行动方案和专项规划。重点省市结合自身发展的需要,特别是面向新经济、数字经济等,结合本地的一些特色优势重点突出新基建的地方特色。例如,上海市主要是面向“四新”系统谋划布局新基建,在建立推进机制后,率先出台了上海版的“新基建35条”,在重点项目投资和产业科技创新基础设施上,都非常有特色;广东在创新类新基建方面,结合科学城、科学装置、先进算力等基础设施,统筹推进、前瞻布局未来网络,率先打造全国领先的工业互联网;浙江则以技术应用产业为抓手,统筹推进新基建,形成了举全省之力的推进机制,并列出任务清单和打造一批应用场景;山东的特色也比较突出,主要是突出新基建在工业领域的应用,特别是以智能制造的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以及智慧海洋、智慧民生等应用场景为抓手,推动新基建和应用结合。
改革创新,避免重走老路
建设“新基建”,关键在“新”,用改革创新的方式推动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而不是重走老路。一方面,要在补齐铁路、公路、轨道交通、机场等传统基建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特高压、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新能源、充电桩、智慧城市、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大数据中心、教育、医疗等新型基建。
另一方面,除了硬的“新基建”,应该还包括软的“新基建”,即制度改革:补齐医疗短板、改革医疗体制、加大汽车金融电信电力基础行业开放、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改善营商环境、减税降费尤其社保缴费费率和企业所得税、落实竞争中性、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建立新激励机制调动地方政府和企业家积极性等。
新型基础设施是一个复杂的体系,需坚持系统观念,科学谋划、统筹推进信息基础设施、科技基础设施和智慧基础设施建设。各地大力推进新型基础设施的建设,既要着眼于应对短期经济运行面临的风险挑战,又要从“十四五”时期和我国经济中长期发展大势出发把握当前经济形势,积极适应国内国际发展条件和发展环境变化,努力实现更大发展。
结语:作为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数字经济发展是助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关键所在,而这一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新基建的支撑。相比传统基建,新基建更适应于新一轮的机遇和挑战,更适应于新的发展理念,高科技含量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