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城市智能交通建设之“衡水模式”
- 来源:赛文交通网 作者:拾梦者
- 2022/7/19 13:31:2733828
【智慧城市网 城市在线】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行业对中小城市、县域城市的智能交通建设关注被提升到新的高度。
目前,多数中小城市仍处于城市化基础设施建设阶段,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与许多大城市之间仍有较大差距。随着城镇化率的提升,将会带来旺盛的基础设施建设需求,以及人们对改善出行等美好生活愿望的需求。
2021年,衡水市将“智慧交管”工程列为全市二十项民生实事之一,设置了市县两级优先建设重点任务,推动部署了城区重点路口的升级改造和“三圈”治理任务,成立了由交警支队牵头、多部门参与的工作专班。
2022年1月,“智慧交管”项目正式进入建设阶段,莱斯信息作为中标企业深度参与了项目建设。
目前,城区信号控制机升级、全息雷达交通检测、交通信号联网联控、重点路口精细化配时管理、主干道绿波协调控制、慢行交通安全通行保障、应急处置能力提升等工作已初现成效,标志着衡水城区交通管理正迈向“数字化”“智慧化”。
一、因地制宜的交通建设
和其他中小型城市相同,衡水市交警支队“智慧交管”项目负责人张耀警官表示,衡水市也存在城市规模小,经济体量小,财政收入低,智能化投入较发达地区有很大的差距,交通设施基础落后,科技化程度低,整体交通组织缺乏先进理念和专业领域有针对性的科学统筹规划等问题。
同时,还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是前端高清采集设备的落后,需要加强前端感知设备的采集和应用,以及后期结构化数据治理的投入,并且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的功能应用,形成有效数据采集到应用的闭环。
“鞋是否合适,只有脚知道。”很多中小城市智能交通建设往往是照搬大城市的经验,未结合本地交通特色就很容易造成交通乱象。
为避免项目建设出现目标不明、盲目照抄的现象,造成资源浪费,张耀介绍,支队结合实际情况,首先明确了建设方向和思路,与东南大学交通学院达成战略合作,建立研发和应用联合实验室,共同开展衡水“智慧交管”项目的建设和研究,重视智能交通的顶层设计,从项目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有计划、针对性地投入。
其次,聚焦重点,整体部署。遵循区域协调形成良性循环,坚持缓进快出的治堵原则,高峰期,延缓进城车辆速度,减少中心区域车辆聚集,局部上,重视重点路口间衔接处理,通过利用先进采集设备,信号分析评价系统,结合信控联网平台,实现路口信号控制方案的精细化管理,有效缓解主要路口的交通压力,提高交通管理智能化水平。
第三,精细管理,落实到点。中小城市规模小,出行距离短,非机动车流量大,更倾向于骑行出行,导致某些重点路口(如学校、医院周边),非机动车违规占道行驶、乱停乱放等现象普遍,加剧了交通拥堵,导致管理单位疏堵难、管理难,针对问题,经实地调研,交警支队对重点路口,路段通过加装机非隔离设施,有效控制“机非混行”现象,并通过“交管大脑”的系统分析,对衡水城区内信号周期所有信控路口实施信号配时二次优化,根据实际路口运行情况调整信号周期,亦有部分路口采用“大小周期”模式,减少行人、非机动车等待时长,保障交通有序、安全、畅通。
不同于大城市市民早已习惯了早晚高峰交通缓行的状态,由于交通流变化周期短,中小城市市民对交通拥堵的敏感程度较高。衡水城市化进程起步较晚,不同区域的交通流随着城市功能区发展变化较大,城市交通管理常常不能及时做出针对性的改变,这就给市民造成一种到处都堵的感觉。
为解决上述问题,衡水交警支队配时中心通过收集城区内早、晚高峰拥堵信息,绘制城市交通热力图,找出“瓶颈”路口、区域,借助道路分析评价系统,对各路口信号控制方案及配时进行实时优化,有效缓解了主要路口的交通压力,提高了城区整体的通行效率。
二、迈向“数字化”“智慧化”的交通管理
在“智慧交管”项目建设之前,衡水市的信控管理仍然处于初级阶段,主要采用多时段、多方案定时式的单点信号控制,这种控制方式将全天划分多个时段,根据各时段交通流的特性,参考各路口历史人工统计的交通流数据,制定不同的配时方案,并手动加载进信号控制机中,既浪费人力、财力,同时弊端突出:
一是无法应对突发性事件导致的流量突增,自动采取应对措施,实时调整路口信号灯配时方案;二是各路口间无协调关系,未实现全局统筹控制流量,不能引导车流,形成良性循环。
2021年12月27日,“智慧交管”项目启动后,衡水市交警支队对城区信控路口进行交通组织调研工作,因地制宜做好渠化工作。
同时,为提升路面交通数据采集和管理效能,交警部门将城区70个路口信号控制机进行新建、改建,并结合道路交通需求,陆续布设了280套全息雷达检测设备,不仅可以收集海量、准确的路口交通数据信息,还可及时发现拥堵,进行智能管控。同时,打造了8条“绿波”主干道,应用5G通信技术,实现信号控制联网联控,有效降低车辆在路口等候的停车延误,提升了整体交通运行效率。
此外,结合城市交通管理实际需求,衡水市将新技术、新设备与实战应用场景结合,通过部署后台服务器、交换机、安全边界等硬件设备,搭建了融合“情报、指挥、勤务、监督、宣传”为有机整体的一体化指挥平台。
值得一提的是,交警部门还全面梳理整合了近年来建设的涉及城市交通管理的“智慧交管”“雪亮”“天网”等项目数据资源,打破数据壁垒、消除数据孤岛,实现了全市主要道路通行情况全面实时感知。
“智慧交管的建成应用,实现了交通管理工作从被动应付到主动作为、从粗放运作到集约管理、从人工模糊到精准用警的巨大转变。” 衡水市公安交警支队党委书记、支队长董华清表示。
三、衡水“智慧交管”建设的三点经验
数据显示,在非恶劣天气或寄宿制学校放假日,衡水市主城区道路日均拥堵指数由1.31降至1.19,早晚高峰拥堵指数由1.47降至1.25,重点路口车辆通行速度平均提升30%以上。
“‘智慧交管’项目自建设以来,已历时150余天,在取得不错成果的同时,我们也经历了不少坎坷、攻克了较多难关、收获了颇多经验。”结合“智慧交管”项目建设情况,张耀向赛文交通网分享总结了几点关于中小城市智慧交管建设经验。
一是结合本地财政状况和道路特点是建设成功的前提;
二是信息共享公用是推动系统机制优化的重要手段:信息化建设和行政体制改革是相辅相成的,打破部门之间信息交流闭塞的壁垒,实现各部门之间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可有效提升交管部门管理效率;
三是人才的引进是“智慧交管”项目长期推进的保障:要提升科研攻关能力,进一步挖掘潜力、外接大脑,引进交管领域“高精尖缺”的科技人才,深化与领域内领军企业的合作交流,为公安交管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与人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