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网

登录

中国云计算:2025年展望

来源:企业网D1net
2022/7/18 8:54:4840201
  【智慧城市网 市场分析】在起步相对缓慢之后,中国在向云计算迁移方面取得了快速的进展,现在拥有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市场。未来几年,中国的公有云规模预计将增长一倍以上,即从 2021 年的 320 亿美元增长到 2025 年的 900 亿美元。
 
  迄今为止,中国的云应用领域主要由面向消费者的企业所引领,这些企业需要弹性、按需获得无限的计算能力,以帮助他们应对客户需求的巨大波动。例如,在中国双十一购物节期间,电子商务的流量、交易量和商品交易总额可达到正常每日水平的 30 倍。可实时购买和能与观众互动的流行电商直播节目也对计算机基础设施提出了巨大的要求。顶级网红的流媒体房间在一天内可拥有高达 1 亿的观看次数和超过 10 亿美元的预售额。
 
  消费者驱动的增长仍将是云应用的重要驱动力,但我们认为,下一波云迁移可能由中国的关键工业和制造业引领。为了更好地了解正在发展的中国云格局,我们对来自各行业的企业 IT、数字和云领域的 278 位决策者进行了调查,并就未来几年可能在哪些领域会创造商业价值给出了见解。
 
  在未来中国的混合云和多云格局中,私有云仍占主导地位
 
  未来几年,中国云迁移的步伐将与世界其他国家大体同步,预计 2021 年至 2025 年间,IT 工作负载迁移到云端的比例将增加 19%。但与其他国家不同的是,中国的私有云比例很高,预计到 2025 年将达到 42%,公有云为 36%。
 
  在我们的调查中,只有 11% 的公司打算主要使用公有云。其余公司将继续同时使用私有云和传统服务器或使用混合云,49% 的公司打算成为云原生公司。中国对私有云定制服务的需求非常高,这限制了可扩展性和盈利能力。我们的分析表明,企业通常会选择私有云,因为他们怀疑自己是否有能力安全地配置公有云、在金融服务等受监管的领域进行运营,或者更愿意将数据保存在内部。
 
  大多数中国企业并不热衷于企业 IT 和软件支出的经常性成本模式,而是更倾向于一次性或预付款以为 IT 和软件成本提供资金(并用完所有剩余的年度 IT 预算)。因此,想在中国寻求发展的云服务提供商 (CSP) 将需要在私有云和公有云方面都有强有力的价值主张,并能够支持企业管理混合云基础设施。这些提供商还将面临寻找一种可扩展经济模式的挑战,以及面临管理一种可能不如成熟市场具有吸引力的中短期经济状况的挑战。
 
  在选择云服务提供商时,只有 19% 的企业打算使用单一提供商,而 76% 的企业打算与多个云服务提供商合作。只有 5% 的企业认为,他们可以自己构建云环境而无需外部帮助。
 
  在云应用方面,两个最重要的行业在经济上处于落后位置
 
  尽管拥有众多精通技术和数字原生公司(例如电子商务和教育公司)的行业已将其大部分 IT 工作负载转移到云端,但其他行业并未做到这一点——尤其是劳动密集型工业和制造业,它们贡献了中国超过四分之一的 GDP。但鉴于最新的国家政策指导方针,这种情况可能会迅速改变。
 
  在 2021-2025 年的第十四个五年计划中,中国想通过提高数字化和生产率来实现工业和制造业的转型,以抵消劳动力成本上升和人口增长放缓的影响。该五年计划要求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应用比例从 15% 提高到 45%,在产品研发(R&D)、生产执行、内部运营、维护服务和类似流程中,管理和运营的数字化比例从 55% 提高到 68%。因此,工业部门正在准备转型,到 2025 年,32% 的本地 IT 工作负载预计将迁移到(主要是私有云)云端。旅游、运输和物流行业预计将有26% 的工作负载迁移到云端,是第二高的产业。
 
  业务增长是云迁移的最大原因
 
  我们的调查发现,迁移到云端的三个最主要原因是需要快速扩大规模以支持业务增长(60% 的高管认为这是最重要的两个原因之一)、需要提高 IT 效率(43% 的高管)、以及需要高可用性和弹性(36% 的高管)。
 
  值得注意的是,只有 17% 的高管表示,他们进行云迁移的主要原因是可以使用软件即服务 (SaaS)。考虑到中国 SaaS 市场的规模,这是可以理解的,2020 年中国 SaaS 市场的价值仅为 52 亿美元,与美国 1200 亿美元的市场价值相比只占很小一部分。SaaS 应用程序和工具的广泛应用将为创新和创造价值带来巨大的机遇,但这需要中国企业在购买软件的意愿方面进行根本性的转变。
 
  云迁移的最大障碍是明显的困难和成本
 
  当被问及他们对云应用的两大担忧时,94% 的受访者提到了云迁移的成本和困难、安全性和法规遵从性。相比之下,只有 16% 的受访者担心缺乏令人信服的商业案例。
 
  这表明企业尚未充分认识到云计算的能力,它可以提高效率、提高生产力和收获商业价值。关于如何通过利用云来提高营收和利润的明确信息,可有助于云服务提供商和技术提供商来说服企业做出转变。
 
  云应用的领跑者已将超过 70% 的 IT 工作负载迁至云端
 
  各公司在云应用方面出现了明显差异:
 
  — 领跑企业在 2021 年将超过 70% 的 IT 工作负载放在云端,预计到 2025 年这一比例将达到 90%。我们将这些企业细分为两个部分:公有云领域的领跑企业(占调查样本的 16%)通常是面向消费者的企业,他们主要依赖云服务提供商来提供技术性能和为关键客户提供支持。私有云领域的领跑企业(占调查样本的 21%)通常是国有企业、金融和房地产公司,或传统的制造业和工业公司;由于一些安全性、监管方面或数据合规性约束要求或潜在要求,这些公司倾向使用私有云和混合解决方案,因此不太可能迁移到公有云。
 
  — 2021 年,追随企业(占调查样本的 34%)已将 50% 到 70% 的 IT 工作负载托管在云端,而使用公有云和私有云的比例大致相等。大多数追随企业是跨国公司或对价格相对敏感的企业。他们开始加快自己的云迁移步伐,但许多企业在向新的云运营模式转变中举步维艰。
 
  — 在 2021 年,落后企业(占调查样本的 29%)只有 31% 的 IT 工作负载托管在云端——这一比例不到领跑企业的一半。平均而言,他们有三分之二的工作负载仍托管在传统服务器上,这通常是因为他们开始数字化转型较晚,缺乏明确的路线图和对云端的业务支持。他们在云端的 IT 工作负载比例预计将急剧上升,到 2025 年将达到 60%,但这仍将远远落后于领跑企业的 90%。值得注意的是,未来三年云应用的最大相对增长预计将来自落后企业(增长 29 个百分点)和追随企业(增长 20 个百分点)。
 
  在公有云应用方面,落后企业之间存在巨大的差距,到 2021 年,他们的 IT 工作负载只有 13% 位于公有云上,而使用公有云的领跑企业的这一比例则为 58%。这一差距应该会持续到 2025 年,届时领跑企业在公有云上的 IT 工作负载比例预计将达到 72%,而落后企业则只有 24%。
 
  面向业务的内部职能部门在云应用方面存在最大的差距
 
  中国基于云端的 IT 工作负载的总量(2021 年约为 60%,到 2025 年将上升到 78%)掩盖了不同职能部门之间以及职能部门内领跑者和落后者之间的使用率的巨大差异。面向消费者的职能部门(如营销销售和服务运营部门)的平均使用率最高,分别为 69% 和 64%,而物流、制造和风险管理等更多内部职能部门的平均使用率最低。一个职能部门内最大的差距之一是战略和公司财务,其中领跑者的平均使用率为 47%,落后者只有 11%。
 
  我们将这 9 个职能部门分为 40 个“领域”或业务用例组,发现每个领域的平均云使用率差异很大,从不到 5% 到 60%。然后,我们将这 40 个领域细分为 12 个行业部门,发现按领域和行业划分的平均使用率低于 25%。这进一步表明,中国企业仍有巨大的机遇来开发、使用和扩大那些对营收和利润有直接影响的用例。
 
  低使用率但有前景领域的例子包括:
 
  — 营销和销售:客户维系管理、定价和促销、个性化、实现全渠道体验
 
  — 服务运营:呼叫中心自动化、聊天机器人、资产跟踪和维护
 
  — 产品开发:工艺设计研发
 
  — 供应链:销售和零件预测、店铺运营、库存和零件优化、采购、支出分析
 
  — 制造:数字孪生和 3-D 建模仿真、产量和吞吐量优化、预测性维护
 
  — 人力资源:绩效管理、人员配置优化、销售人员执行力
 
  具有直接业务影响的特定关键行业用例可为云应用提供最大潜力
 
  讲述通过特定行业用例来提高营收或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 (EBITDA),这将是说服落后行业和企业使用云的最有力因素。我们的经验是,仅仅使用云还不足以带来商业价值。相反,企业需要重新构想如何通过那些可使用云的应用程序和解决方案来改进业务模式和流程。这些用例很可能是通过云服务提供商、技术提供商和企业本身之间的合作关系来开发和实施。
 
  一个例子是数字孪生,用于模拟、测试和验证新的制造工艺,然后将其投入全面生产。通过使用数字孪生,机械、机器人或自动化系统的供应商通常可将产品制造上的研发成本降低 5% 到 10%,可将工艺设计上的研发成本降低 40% 到 50%。然而,在我们的调查中,只有大约五分之一的制造企业和汽车企业(没有一家工业企业)在产品开发中采用了数字孪生或其他形式的基于云的仿真。
 
  中国顶级云服务提供商引领着市场,但全球云服务提供商仍有巨大的价值可以挖掘
 
  在我们的调查中,70% 的受访企业表示很倾向于中国云服务提供商。而剩下 30% 的市场实际上可以由全球云服务提供商来解决,其中包括 10% 的受访企业非常倾向于全球云服务提供商,还有 20% 的受访企业可接受来自任何地区的云服务提供商。
 
  在对云服务提供商进行评估时,中国企业的三大购买因素是网络安全和数据合规性、性能和技术要求、对大客户和运营的支持。其他重要因素包括特定领域的解决方案和物有所值。在几乎所有关键购买因素方面,人们认为中国主流的云服务提供商至少是其他竞争对手的两倍。
 
  尽管全球云服务提供商并非是大多数中国企业的首选,但仍有约 30% 的企业对使用全球供应商持开放态度,这意味着到 2025 年,潜在的云市场总额将达到 300 亿至 700 亿美元。我们的调查表明,公有云可占整个潜在市场的 45%,其规模与德国的整个公有云市场相当——全球第五大市场,市场规模为 250 亿美元。
 
  企业和云服务提供商可做些什么来加快云计算的发展进程
 
  那些希望加快向云端迁移和想要从超过 1 万亿美元的潜在市场中分一杯羹的企业,需要确保自己采取正确的方法,并将关键推动因素落实到位。以下是一些最重要的步骤:
 
  • 将投资目标放在云可以提高营收和利润的业务领域。根据我们的经验,仔细选择特定领域中的应用程序以迁移到云端,并对这些工作进行周密地排序,将会比旨在削减 IT 成本而进行大规模“直接迁移”方法带来更多的商业利益。应用程序应与特定的业务案例和可量化的业务价值相符,以便可对其进行优先排序和跟踪。
 
  • 建立一个有利于 IT 和业务部门之间进行协作的管理模式。为了管理其云迁移的策略和治理工作,成功的企业会设立一个由业务、财务和技术领导组成的工作执行办公室,他们共同负责完成迁移工作,以及界定业务价值、关键绩效指标 (KPI)、迁移路径、经济模式和优先级标准。该工作执行办公室通常由组成云端卓越中心的工程师、架构师和产品设计师来做人员补充。他们的职责是设计基础参考架构,将迁移场景转化为可部署的原型,将现​​代工作方式整合到云原生运营模式中,促进整个业务部门的快速采用,并支持现场可靠性工程以优化云端的运行效率。
 
  • 构建云原生运营模式,以统一和规范化基础设施管理和技术交付。为防止遗留 IT 流程、人工干预和多次交接影响迁移速度和质量,成功的企业会重新设计整个技术交付流程。他们会重新设计每一步——从架构设计和基础设施资源配置,到应用程序开发、测试和部署,再到生产、监控和事故处理。他们还会确保新流程具有高度自动化,同时具有众多的自助服务功能,以提供无缝的开发人员体验。
 
  对于那些想在中国市场取得成功的全球云服务提供商,他们可将目标锁定在那些采用全球最佳实践能产生影响的领域,以及可提供一系列技术解决方案来加快创造商业价值的领域。全球云服务提供商可以帮助客户定义他们的云端目标状态,可侧重于如何创造价值,规划清晰的迁移路线,为遗留和现代的应用程序提供不同的迁移路径,在过渡期间管理混合运营模式,并在后期为私有云和公有云运营提供支持。全球云服务提供商还将与本土云服务提供商、系统集成商、生态系统技术提供商以及培训和变革管理公司一起参与云生态系统建设,以为提升中国企业的成果来设计技术解决方案。
 
  中国的云迁移正在进入第二波浪潮。未来几年的使用量将通过采用一系列特定行业解决方案来改善经营绩效而推动。

上一篇:农业机器人到达窗口期,成为十亿级别的大生意

下一篇:2022年全球视频监控市场规模将达282亿美元

相关资讯:

首页|导航|登录|关于本站|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