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出行时代,智慧赋能下如何让出行更美好
- 来源:CPS中安网
- 2022/7/12 8:44:0834384
之于当下,人工智能狂潮已经席卷世界,标志着以智能化所代表的下一代生产力已经影响和改变当下的秩序,同时也正在改变智能交通,让该行业智能提速,效能倍增,让路畅行安。
为此,探讨智慧出行,其本质就是在智慧赋能下,如何更安全,更便捷。
从前与现在,快与慢的巨变
木心有首诗: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诗中写的是以前的慢生活,出行和运输是车马的慢节奏。
而当代生活车水马龙,快节奏向前,有时候我们回首感叹,从前的日子,从前的慢生活该是什么样子?拿出行方式来说,如今高铁、飞机、轮船以及轿车、摩托车、电动车……等出行工具极大的满足了我们的各类出行需求,为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提供了较大的便利。
但,路与车的矛盾,却一直存在,貌似是解不开的谜题。比如:堵是常态的城市出行环境下,以科技智能赋能的智慧出行成为解决城市交通发展和大众高效出行的不二法门。
尤其是随着汽车数量的剧增和城市人口密度的增大,单纯利用道路扩张已经难以缓解交通压力。
在专车市场规模千亿量级之外,一个融合了多种出行形态的万亿级大出行市场呼之欲出,横贯产业链上下游的相关领域将在未来几年迸发出巨大的能量,尤其是以科技智能加持的智慧出行领域。
正所谓乱世出英雄,大出行前景看好,但是却也是各方力量纷纷融入,这其中必须要挤掉水分方才能见真章。而与单兵作战相比,生态将是市场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尤其是以科技智能驱动打造生态闭环布局的公司,将获得更大的赢面。
大出行时代下的求生之战
每一个时代来临,必将有造风云者,而大出行时代,也必有滴滴一席之地,其可谓是这个细分市场当仁不让的独角兽。虽然因为诸多原因境况大不如以前,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我们先来看看滴滴如何智慧出行。
滴滴融合线上线下,让出行更美好
对于滴滴来说,从共享出行的第一天起,就处在传统与新兴的中间地带。他们互联网基因里,也带着非常重的线下运营属性。在线上调度派单、在线下运营车、运送人。所以,对于这场融合之变。
当今是数字化大变局的时代,也是大数据的时代。城市由数据构建,人人都在参与数字化的建设之中。
政府在牵头贡献数据,以实现数字化社会治理。每个企业都在贡献自己的数据,而滴滴,贡献的就是车的数据。
其中滴滴OD数据具有明显的优势。以北京为例,滴滴的网约车每天要压过北京的每条街道至少400遍。
这些高频率、高覆盖、高品质和高度完整性的网约车精准OD轨迹数据,可以真正反映城市交通的运行规律。
除了轨迹数据,滴滴还拥有独家的桔视数据。目前,滴滴已经在超过300个城市为网约车安装上了桔视行车记录仪。
这些视频可以像“千里眼”一样,高频捕捉车外的实景路况,并通过视觉智能算法识别问题,提示预警。
同时,滴滴也拥有丰富多元的其他细分交通数据,比如实时拥堵潮汐、24小时代驾热力、两轮车实时数据、用车供需预测数据等等,这些多元数据都可以与社会数据做结合,运用到更多创新交管治理场景之中。
当今不仅是一个数字化的时代,也是一个人工智能驱动的创新时代。滴滴面向未来交通的核心优势便是滴滴智慧大脑—AI for Transport。
滴滴智慧大脑日夜不停息地调度全世界范围内行驶着的滴滴车辆,每2秒进行一次全局最优的智能派单判断,每天接收路径规划请求400亿次,每天处理数据超过4875TB。
不仅如此,它的ETA引擎峰值时每秒处理约400万次ETA,15分钟后的需求预测准确率可以达到85%。
在重大活动、恶劣天气等场景下,滴滴能基于历史大数据,对复杂交通场景进行仿真预测。通过特色交通供需调节算法系统,计算运力与出行需求的匹配程度,远距离调度周边车辆,高效疏散人流。这背后的技术支撑,便是滴滴智慧大脑。
除了线上能力之外,滴滴也积累了长达9年的线上运力供需调度算法及线下交通运营调度服务能力及庞大运力池可供调度,集数据、科技、运营优势于一体。
同城市管理者和行业伙伴一起,打造更绿色、更安全、更智能、更高效的新型城市智慧交通体系,争做面向未来的城市智慧交通运营者,共同探索更新型的互联网+智慧新交通,优化城市交通创新管理,提升市民的出行幸福感。
让出行更美好。滴滴智慧大脑属于城市,生长在一个智能时代的生态环境里,而在这个生态里,不是零和博弈,而是各显其能的多赢。
而对于滴滴来说,智慧城市的建设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智慧决策、智慧规划、智慧管控。
大出行还有新未来
网约车正在讲出新故事。如果以滴滴为代表的那一代智慧出行是1.0版本,那时至当下,用户的基本需求获得满足之后,开始追求更好的出行体验,特别是2022年两起引发全社会关注重大安全事故后,人们对网约车合规性提出更高要求。共享出行也因此进入了“2.0”时代。
正如1.0时代的网约车对当时的出租车市场形成了降维打击一样,在2.0时代用户更高需求下,规模和流量组成的护城河也不足够坚牢,于是所有平台回到了同一起跑线,出行战争打响了第二回合。
在2.0时代里,共享出行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大出行领域的内部整合。
在过去,整个出行产业划分为泾渭分明的几个领域:网约车、出租车、共享单车乃至于货运和导航。
而如今,这些市场正在以出行数据为核心整合在一起,跨领域成为各个企业进行业务扩张的重要方向。
除了不同市场之间的整合之外,大出行的整合还体现在产业链的整合,出行大战参与者主要是出行企业,而如今,流量平台和以产业链上游主机厂为背景的出行平台也纷纷入局。
平台的出现,首先是顺应市场潮流,随着自动驾驶时代的到来,大数据正在成为整个出行产业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消费者的用车习惯从拥车转向拥车,上游车企如果只做单纯的制造商,没有在出行技术、数据、服务方面积累足够经验,那么不仅在市场竞争中处于被动,甚至在整个产业链中的话语权都会降低。
其次,深度介入出行服务,也是市场升级的需求。因为出行2.0时代的消费升级,同时伴随着出行服务的“供给侧改革”,如何提供更多“合规运力”,成为了市场竞争中的核心话题。
合规化的本质,是服务的标准化和出行设备的统一化,而这就意味着不再是出行企业单打独斗,而是从上游的开发和OEM制造,到线下的运营、维保共同发力。
MaaS时代,终将来临
从2018年起,出行即服务(MaaS)这种出行生态,就成为行业的关注点,市民们也翘首以盼,真正的MaaS时代,何时来?
在城市交通拥堵、停车难、摇号难等多重压力下,人们将越来越倾向于公共交通出行,私家车持有量将会减少,而出行即服务将所有公共交通工具整合在统一的平台内,为人们提供更好的公共交通出行服务。
什么是MaaS?是Mobility as a Service的英文缩写,中文翻译为出行即服务,这是一种新的出行服务模式。
内涵是在深刻理解公众出行需求的基础上,通过将各种交通模式全部整合在统一的服务体系与平台中,从而充分利用大数据决策,调配最优资源,为用户规划包括多种交通模式实时信息在内的无缝衔接出行路径,并以统一的APP来对外提供服务。
城市交通系统属于复杂巨型系统,想要提高出行的服务水平,必须从整个系统层面进行优化,而对于某个单一子系统的优化往往由于约束较多导致效果不佳。
然而,目前相关部门在解决交通系统问题时,对于各类交通方式仍采用“分而治之”的解决思路。提供出行服务的公共部门以及私营企业的合作往往也不甚紧密。
近年来,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交通系统的整合升级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许多企业已经在尝试利用数字化技术对出行进行改善,而传统交通管理部门对于这一新兴趋势却并未做出及时反应。在这样一个机遇频现的背景下,“出行即服务”的概念应运而生。
举例来看,雄安新区容东的MaaS计划。容东片区作为雄安新区第一个建成区,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也有了跨越性的初步探索,主要体现在智慧交通、城市大脑、智慧城市运营与智慧社区管理等方面,围绕其MaaS计划的四大主题。
01交通运营商 ,即公交公司、出租车公司等运营主体;
02数据提供商 ,包括地图服务提供商、通信运营商以及出行者(出行也在分享数据);
03服务提供商 ,即为乘客提供预约交通服务者;
04MaaS用户 。
2020年5月,集多种交通方式于一体的“雄安行”APP上线试运行,首期主要为公务车、企业用车业务,后续逐步提供定线接驳车、弹性接驳车、公务车、CEC停车服务等统一预约和支付的入口,满足容东片区交通运输保障、运营企业考核需求,以及面向雄安集团公务车预约、监管服务需要,初步建成“一站式”智慧出行系统。
系统主要包括“雄安行”APP、六个业务支撑子系统、交通服务管理及考核子系统、交通出行块数据平台建设。
通过雄安行app建立预约渠道,提供接近“门到门”的需求响应公交,依托既有的干线公交站点系统(300米范围全覆盖),加密需求响应式简易站点(150米范围全覆盖),重点挖掘生活圈出行需求特征,逐渐形成固定或半固定式预约公交线路。
大出行时代智慧护航下的安全担当
大出行时代,不止力求便捷高效,应该在安全的护城河下求智能。为此,探讨智慧出行,安全是第一要义。
华为云上的出行安全密码
智慧出行的一些变化本质上是汽车技术的变革带来了整个产业生态的变化。在智能共享出行时代,汽车成为雷达、摄像头、计算平台、云平台、通信模块等智能组件形成的新产业,未来将会出现大量新玩家。
在三令五申的高喊“绝不造车”的华为,在与出行相关的其他赛道发力奔跑中。华为云是移动出行行业的既新又旧的玩家之一。
华为云并非传统出行行业厂商,移动出行是华为云发展的四个战略方向之一,而且华为围绕车的地图、人车管理、支付、数据运营和用户触达,全面打造了移动出行解决方案。
2021华为云出行行业全景图正式亮相。以计算、存储、网络技术为底座,搭载华为车机鸿蒙OS操作系统,同时构建了云原生、大数据等平台级能力,围绕着安全出行、高效出行和智能出行三个核心场景,华为云丰富了支付服务、快应用、便捷充电、加油等模块生态,帮助产业打造真正的人、车、路大生态。
具体来看,在出行安全领域,华为云提供了司机驾驶行为检测模型,能够有效识别疲劳驾驶和分神驾驶,识别率达95%,减少人为复检工作量;
同时车内环境语音识别模型和语义分析模型可以提高语音识别效率,端侧小模型有效过滤异常片段,仅上传异常片段,减少网络负载,提高识别效率;云端还能提供语义分析能力,帮助事后快速检索。
在地图导航层面,华为云为出行企业提供了精准定位SDK,有效保证定位精度,消费者城市打车不错边,司机派单算路更准确;
华为云ETA接口提高了计算准确性,也改善了出行公司调度效率和乘客接驾体验;此外,轨迹补偿能力可以减少计费错误和司乘纠纷。
在硬核技术层面,华为云湖仓一体支持存算分离和冷热分离,基于Hudi的湖仓一体架构,同时解决了数仓更新问题,成本也大幅下降;
插件式组件接入能力支持客户在开源组件上修改的同时,以插件式的形式接入到MRS管理组件上,省去了繁琐的系统维护工作。
同时混合调度方案的弹性伸缩、流量治理,提供容器混合调度能力,业务高峰时,快速弹性扩展资源池,及时满足业务诉求,流量低谷时,及时回收资源,节约成本30%以上;
华为云的多云管理能力还能通过提前规划,将松耦合的系统部署至公有云,并使用多云管理平台实现线上线下集群的统一管理,从而防止IDC扩容带来的成本。
智慧出行,安全先行的百度地图
百度交通大脑在守护这百城的井然有序,而其地图在疫情下也在升级。在与时间赛跑的医疗救援中,保证120急救系统准确得知呼救人员的位置,是提升救援成功率的关键一环。
基于地图智能语音和精准定位的技术优势,打通与全国各地120之间的急救信息共享通道,助力医疗救援的高效推进,最大限度提升救援效率。
截至目前,百度地图智慧急救已上线开通近200个城市,覆盖32个省会直辖市、94个地级市及其所有下辖区县。
为此,百度地图与北京依众公益基金会及全国各地120急救中心合作实现急救报警信息共享,为救援赢取宝贵时间。
用户在紧急情况下,只需打开百度地图,唤醒“小度小度”后通过“拨打120”“帮我叫救护车”等语音指令,即可通过智慧急救产品语音呼叫120急救中心。
在报警的同时,百度地图智慧急救产品也会精准定位呼救人员所处位置,并在用户完全授权的条件下,将位置信息传送至120急救系统,提升救援效率,保证黄金救援时间。
结束语
车与路的故事,还数不尽,述不完。即便科技下有效解除了一些问题,然,新需下的交通桎梏又会随之而来。
总之,庆幸的是,我们生活在一个科技爆炸年代,智慧出行背后,不断创新塑造一座又一座城的交通名片,让我们这个大变局的时代,开放共创,各显其能。
共同探索新未来,探索大出行时代下的,出行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