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网

登录

遥感监测文化遗产地 技术成文化传承“庇护所”

来源:化工仪器网
2022/4/15 13:10:0830365
  【智慧城市网 时事聚焦】近日,国家文物局通报2021年全国文物行政执法和安全监管工作情况。值得关注的是,遥感执法监测已覆盖350处全国重点文保单位或世界文化遗产地,解决了文物保护薄弱等问题。
 
  文化遗产承载着灿烂文明,传承着历史文化,是一个国家历史的瑰宝。这些遗产珍贵却脆弱无比。例如土遗址对外部环境较为敏感;画作雕塑受空气阳光影响;火灾是危害文物遗产的主要风险···仅自然灾害就对文化遗产造成不小伤害。此前,依靠人力检查、筛查、抽选的方式在众多文化遗产地面前显得微不足道。文物遗产毁坏、失踪等事件不少。
 
  随着社会经济的稳步发展,各类监测技术不断更新,曾用于科研的仪器开始在新的领域发光发热,文化遗产保护就是一个典型。
 
  近年来,国家文物局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并进行遥感执法监测。“天上看、地上查”的工作模式解决了文物排查、监测工作量大、文物执法工作薄弱等多个问题。
 
  实际上,自2017年以来,遥感监测已覆盖全国25个省份的350处全国重点文保单位或世界文化遗产地,国家文物局直接督办违法违规案件535起。2021年度,国家文物局重点对广西桂林、河北邯郸、海南海口、青海海东、陕西榆林等5市70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开展遥感监测,发现158处文物保护违法违规线索。
 
  此外,江苏、浙江、山东等地区文物部门利用“监测设备+互联网”模式,实现全天监测,实时监控文物保护管理;山西、内蒙古、辽宁、浙江、河南、陕西等地探索利用无人机进行文物安全巡查,其中内蒙古103个旗县实现了无人机巡查全覆盖;河北、上海省市利用卫星遥感开展文物监测。
 
  除了遥感,多系统一体化监测正在上演。杭州良渚遗址监测管理中心内,良渚古城遗址遗产监测预警系统平台正对遗址进行动态监测。据了解,良渚遗址遗产监测平台包括基础数据管理、监测数据采集、监测数据审核、监测数据管理、数据服务与管理、监测业务管理、监测工作监管、监测数据分析评估、动态监测预警等多个子系统。网络化系统构建有利于多部门实时监测、数据共享、快速联动、及时处理,提高数据采集、应急处理等工作效率,实现了文化遗址的考保护、研究。
 
  实际早在“十三五”期间,我国在历史文化遗产进行了重要探索。政策法规有效落实,保护工作技术化、科学化、精准化、规模化、数字化。进入“十四五”时期,文化遗产关注度加大。《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指出,加强文物古籍保护、研究、利用,强化重要文化和自然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
 
  基于现代技术力量,未来遥感监测等多种检验监测技术将成为保护文化遗产的中坚力量。研究人员应不断加大专业仪器投入力度,开发新款监测系统,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讲好文化故事。

上一篇:又一年度规划出炉 工业互联网与传感器“比翼齐飞”

下一篇:多地发布照明节能改造新规 推动双碳目标落地

相关资讯:

首页|导航|登录|关于本站|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