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关注 智慧城市如何助力消费升级
- 来源:商业数据研究所
- 2022/3/15 9:06:5032287
【智慧城市网 时事聚焦】智慧城市自2008年首次提出至今,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然成为世界潮流。目前中国的智慧城市建设进入多元空间、多场景融合、多领域应用的时代。近年来中国居民消费不断升级和扩容,如何通过智慧城市建设推动消费升级,成为城市治理的重要课题。
以下为正文内容:
智慧城市在中国
智慧城市这一概念脱胎于2008年IBM提出的智慧地球,后者于2009年被美国纳入国家创新战略之中,前者于2008年开始在中国实践,并于2014年纳入中国的国家战略规划。
智慧城市指的是利用电子方法和传感器收集数据,并将这些数据应用于城市治理和服务的城市。简单来说,智慧城市建设就是收集数据和利用数据进行城市治理。
按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个体发展的内在动力的动机,而动机包括多种不同层次的需求,不同的需求将决定个体发展的程度。人的需求分为生理、安全、社交、自尊和自我实现需求。
同理,智慧城市发展过程也是满足不同层次需求的过程。具体而言,智慧城市需求包括基本需求、保障需求、互动需求、特色需求和可持续需求。
图1:智慧城市需求层次理论(来源:国家信息中心,《全光智慧城市白皮书》,2020年11月)
2008年,IBM发布《智慧的城市在中国》白皮书,提出智慧城市将在中国取得突破,随后中国的智慧城市建设拉开序幕。据德勤统计,截至2020年中国已有约500座城市提出了智慧城市建设计划,智慧城市建设方兴未艾。
2019年我国光纤宽带网络已覆盖全国,智慧城市建设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目前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呈现出分层递进的格局。
高等级城市智慧城市建设基本达到互动需求层次,而低等级城市的智慧城市建设步伐相对滞后,大多停留在保障需求层次。
智慧城市的建设作为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经济发展和日常生活都有重要影响,各地区如何因地制宜建设智慧城市也成为重要课题。
智慧城市在世界
实际上,智慧城市建设已然成为国际趋势。美国、欧洲、新加坡、加拿大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也早就着手建设智慧城市。
例如荷兰于2009年推出“阿姆斯特丹智慧城市”计划。同年,纽约市宣布启动“城市互联”行动。2018年日本提出超级城市构想,旨在进一步提升城市的智能化水平。
依据IBM发布的2019年智慧城市指数,新加坡是智慧城市程度最高的城市和国家。由于智慧城市与经济发展程度强关联,如图2所示,智慧城市主要分布在发达国家地区和新兴国家。
图2:世界主要智慧城市分布图
基于不同的社会环境和城市功能,国际上智慧城市的建设也形成了不同的特色和模式。
迪拜致力于打造先进的技术中心,新加坡将3D技术应用到各个日常生活领域,阿姆斯特丹形成了横向合作型建设模式,杭州和多伦多致力于数据集约型智慧城市建设。
新加坡的3D地图应用型模式通过引入ICT系统,推出一站式电子政务平台,应用场景包括国民信息认证、电子支付、传感器网络、智慧交通、数字政府等。
阿姆斯特丹的横向合作型模式主要是致力于满足可持续需求,利用智能电网等技术将生活、工作、交通、公共设施和开放数据相连接,减少能源消耗和CO2排放。
杭州的数字集约型模式主要是依托杭州城市数据大脑计划,主要应用领域包括智慧交通、能源、配送、电子支付等领域。例如阿里巴巴旗下购物中心亲橙里安装了刷脸支付机器和并能够实时监测更新客流信息。
不同国家的智慧城市建设模式有所差异,但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可持续是共同的发展方向,而智慧城市的建设往往伴随着消费的改造和升级。
从消费渠道看,电子支付已然成为智慧城市的标配,近年来开始转向刷脸消费;从消费场景看,交通、物流、等消费场景也在朝着“智慧”方向发展。
智慧城市&消费升级
随着5G等新基建技术不断发展,中国的智慧城市建设正逐渐进入多元空间、多场景融合、多领域应用的时代。
新基建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打破信息孤岛和数字分割,进而融入更多的城市治理和服务场景。
智慧零售、智慧旅游、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养老等多个智慧城市应用场景不断涌现。
智慧城市的发展与城镇化推进和人们的消费升级密切相关,其本质是智慧生活。
2012年至今,智慧城市的建设历经8年,已然成为大势所趋。
2012年至2019年,提出建设智慧城市的数量从320个上升到超过500个,智慧城市市场规模从3000亿元上升到超过10万亿元。
与此同时,中国的城镇化率和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提高。2012年至2019年,从 52.57%上升到60.60%,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4565元上升到30722元。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和人均收入的增加,居民的消费也不断升级。叠加年初疫情的长周期影响,居民的消费升级呈现出结构化特征,并与智慧城市建设的分层递进格局相匹配。
一是高线城市朝着品质化发展。物质消费占比下降,精神和情绪消费占比增加。精品消费、轻奢消费、国潮消费成为消费新趋势;同时受疫情影响,周边消费(3公里圈消费)增多。
二是低线城市朝着品牌化发展。个人化和多元化消费特征明显,关注性价比的同时提高消费质量,拼购消费、品牌消费特征明显。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低线城市人们的消费升级与品牌下沉是同步进行的,因而低线城市追求品牌化的同时又呈现出向高等级城市消费看齐的特征。高等级城市的智慧城市建设模式始终代表着智慧城市的建设方向。
对于高线城市而言,与追求体验、精神和情绪层面的品质化的消费升级趋势想适应的,是能够提供互动需求和特色需求的智慧城市。
互动需求层次不仅包括消费者与商家之间的互动联接,还包括消费者之间、商家之间、线上线下之间等无处不在的联接。
此外,体验感追求的是沉浸其中和独一无二。对于线下消费场景而言,可以利用大数据和AI等技术营造沉浸式的消费场景,提升消费者的消费体验。
同时,不同城市要结合各自的资源禀赋、历史文化等因素,建设具有自身特色的智慧城市。例如对于苏州而言,其独特的园林特色便可以融入到智慧城市中。对于上海而言,则应该注重“百年历史看上海”的历史性与“魔都”的现代化相融合。
低线城市在建设智慧城市的过程中,应该在建设和完善ICT等基础设施的基础上,提升城市零售、交通、教育等领域的数字化水平,丰富商场的业态,提升购物中心的数字化水平,适应消费升级品牌化趋势,向高等级城市看齐。
原标题:“10+岁”智慧城市,如今和消费升级组了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