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网

登录

2022中央一号文件来了!这个领域值得关注

来源:仪表网
2022/2/28 8:41:1536440
  【智慧城市网 时事聚焦】2月22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即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下称《意见》)发布。
 
  粮食安全再加码
 
  粮食安全是维护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最重要的压舱石。《意见》提到,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对于粮食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要求“都要保面积、保产量”。
 
  民以食为天,“三农”一直被中国视为经济社会的基石,2004年以来,中国已连续19年发布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用以指引当年乃至更长一段时期中国的“三农”工作。
 
  在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提出多达35条指导全年“三农”工作、推动乡村振兴的举措,其中,涉及粮食安全的举措约有10余条,对稳定“大国粮仓”、端牢十四亿人的饭碗再加码。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粮食总产量再创新高,达13657亿斤,比上年增加267亿斤,增长2.0%,连续7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其中,秋粮产量10178亿斤,比上年增加191亿斤,增长1.9%。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的背景下,一些国家对粮食出口进行了一定限制,国际粮食格局发生变化,世界形式复杂多变,这种时候必须要端稳本国“饭碗”,发挥粮食安全的“压舱石”作用。
 
  虽然我国的粮食总产量已实现连年增长,看上去很是充足,但是资源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并且粮食损失浪费的现象仍然存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联合发布的《中国农村发展报告2020》预测,到“十四五”期末(约2025年),中国有可能出现1.3亿吨左右的粮食缺口。
 
  科技为“大国粮仓”赋能
 
  粮食的安全生产和储存,关系国计民生,是粮食工作的重中之重。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传感器等不断应用于粮食存储之中,为粮食的存储提供科技助力,成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屏障。
 
  现在的储粮企业将物联网、传感器应用到粮食管理中,建立了一套智能化粮仓在线监测系统,简称粮情监测系统。粮情监测系统以温湿度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为基础,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通过云平台实现数据显示、数据存储和智能预警的功能,使管理粮食不再仅仅依靠人工检测,而是在控制室直接管控到现场粮情的即时变化,确保粮食安全。
 
  比如,某粮库采用低温储粮技术,粮食全年维持在15℃以下,保证了粮食储藏期间的品质,让老百姓不仅有粮吃,还能吃得好。粮仓中的传感器让粮食保管员们更好掌握粮食储藏期间虫害、粮温、仓温、气体的实时数据,同时粮仓的智能通风、环流熏蒸等储粮技术手段保证了粮食储藏安全。
 
  近年来中储粮加大仓库的智能化管理,通过数万个监控探头和数百万个粮情传感器完成对所有中央直属粮库的智能化管理全覆盖,构成了世界最大的智能化粮食物联网,可实时监控所有直属库作业情况,并粮情实时分析、预警。
 
  除了在粮食存储方面加大对科技的运用外,在保障入库粮食的品质方面,一些储粮企业还建设了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中心,运用气相色谱、液相色谱、原子荧光光谱仪、全自动凯氏定氮仪、大米食味计、面筋测定系统等仪器设备,开展稻谷、玉米、小麦、大豆、植物油、大米等品类的质量、重金属、农残残留、真菌毒素等项目检测,以确保粮食在入库前无质量问题。
 
  粮食安全是国之根本,在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方面居于首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研究员叶兴庆表示,当前,中国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要警惕国际市场的变化,尤其对海外供应链的波动风险要始终保持警惕,积极应对国际市场波动,推进进口来源多样化。此外,中国是一个拥有14亿人口人口大国,粮食需求还将持续增长,必须始终绷紧粮食安全的一根弦。
 
  我国是人口大国,粮食安全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物资,更是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国家安全。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对粮食安全高度重视,先后启动了“粮安工程”、“放心粮油”、“智慧粮食”、“优质粮食工程”等项目,使我国粮食质量安全体系不断完善。

上一篇:加油站里的充电桩安全吗?

下一篇:一周要闻|2022福建数安会即将开幕;工信部部署工业数据安全试点

相关资讯:

首页|导航|登录|关于本站|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