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网

登录

北京:妙笔生花看丰台 智慧城市添光彩

来源:丰台区科信局大数据科
2022/1/11 8:59:3337816
  【智慧城市网 城市在线】自《北京市大数据行动计划工作方案》印发以来,丰台区紧紧围绕市大数据工作推进小组各项工作要求,结合丰台区特色,不断夯实智慧城市底座,加快完善体制机制建设,探索重点领域创新应用,在城市治理、智慧医疗、智慧教育和政务服务等领域取得显著成果。
 
  一、城市治理数字化水平不断提升
 
  一是网格化助推精细管理。丰台区网格化城市运行服务管理系统建设完成。该系统将全区划分为9548个万米单元网格,并组合拼接为78个责任网格,城市管理监督员与网格绑定,并配备智网终端,通过系统调度,实现区-街道-网格员高效联动,形成了城市管理问题发现、上报、处置、核查和结案的全过程闭环管理模式。系统现有监督员200余名、接线员40余名,管理11大类171个小类的各类城市管理问题,实现日均发现城市管理问题约2000余件。
 
  二是生态环境精细化管控能力稳步增强。丰台区大气环境精细化管理支撑项目,依托物联网技术,融合卫星遥感及气象数据、行业污染源数据,构建“天-空-人-地”的精细化管理体系,融合环保大数据认知技术,辅助提升大气污染防治的精细化管理水平,实现对丰台区环境污染治理的科技化支撑、网格化管理、实时化监管、精准化执法和精细化治理。
 
  三是信息化促进建筑行业健康有序发展。丰台区建设建筑行业监督指挥平台,配套移动端监督执法,对丰台区所有在建工程和竣工工程的现场施工情况进行管理;领导桌面APP实现工程数据实时统计分析,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政企互动APP,为参建单位施工人员、监督人员、建设单位人员建立沟通平台,实现施工各方人员快速沟通。同时,平台整合施工许可信息、人员信息、企业奖惩信息,实现与区水务局和市住建委数据共享;依托城市大脑,整合部、市、区住建系统32类工程数据,形成全区工地一张图,便于各街乡、执法部门实时掌握本辖区工地数据,促进建筑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二、智慧医疗卫生体系逐步健全完善
 
  一是建成人口健康信息平台一期,初步实现了辖区内天坛医院、5家区属医院和14家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之间的互联互通,构建了涉及患者200余万人、共1.2亿数据量的人口数据库。平台横向连通丰台区区域影像系统和北京市电子病历共享平台,实现机构之间双向转诊、健康档案共享调阅、重复检验检查智能提醒功能,做到了让数据多跑路、患者少跑腿,优化了医疗服务的流程,进一步推进了分级诊疗和医联体建设工作,提升了全区卫生健康信息化应用水平。
 
  二是在全市首创“智慧家医”服务模式。在全区建立490个“智慧家医”团队,与患者之间通过“一份档案、一份协议书、一张联系卡、一条信息”形成固定的医患关系,构建了家医签约-预约-诊疗服务模式,实现就诊预约、定向分诊、“一对一”诊疗服务。同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二、三级医院或专科医院建立合作关系,实现双向转诊、会诊,畅通了就医渠道。患者就诊的便利性和医患沟通的效率得到显著提升,有效实现了“找得着、留得下、接得住、管得好”的目标,进一步推动了全区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
 
  三是基层卫生诊疗系统上线使用,全区基层公共卫生数据汇聚到市级平台,实现了全区基层公共卫生机构运行的科学化和管理的规范化。
 
  三、智慧教育建设跃上新台阶
 
  一是结合“互联网+基础教育”项目,促进数据融合应用的落地。成立“丰台区互联网+基础教育推进工作小组”,结合区域教育信息化发展实际,采取“盘活存量、突破增量”的策略,充分利用丰台区云课堂的课例资源,激活丰台区市骨干、市学带、特级教师和区级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发挥学科教研员的学科引领作用,通过双师平台促进集团均衡、区域教育均衡。结合市教委对“双减”工作的要求,为各学校提供网络及数据支持。
 
  二是打造丰台区“互联网+教育”的应用生态圈。依托丰台教育云平台、丰信系统,通过双师教学系统、在线评课系统、网络学习空间、教研社区、活动征集、教育资源、数据管理中心和教师云盘等,为全区广大师生提供服务。
 
  三是升级安全技防系统建设,深化市级联网。开展校园安全技防监控设备更新补充项目,对全区学校(43址)更新补充高清监控摄像机2728台、NVR硬盘录像主机64台、网络交换机244台。基本实现中小学重点部位视频监控全覆盖、幼儿园全覆盖。同时对教委校园安全技防监控平台进行改造扩容补充,各学校的视频监控图像均已通过丰台区教育区域网连接到区教委监控平台。按照市教委信息化处统一要求,在丰台区核心机房部署IPsec VPN设备,为丰台区各中小学校校园监控视频并入市校园安全管理平台打下基础。
 
  四、“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取得新突破
 
  丰台区“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上线运行。逐步从“少跑腿”向“不跑腿”、从“好办”向“秒办”、从“人工办”向“智能办”迈进。
 
  一是打造“一门”“一窗”“一网”的政务服务模式。一门”是指通过建设智能预约系统和信息发布系统等,整合所有入驻窗口业务的预约服务,实现“取号-办事-跟踪-取件”全程统一智能管理。“一窗”是指通过建设“线上线下”统一综窗系统和自助服务系统,建立“线上+线下双轨联动”服务模式,方便办事群众按需办理。“一网”是指通过政务服务网与小程序的结合,通过丰台区政务服务网网上办事大厅和小程序的不断优化,为群众提供指尖上的民生服务。
 
  二是打造“精准服务、智慧赋能”的政务服务大厅。通过“一人一事一码”的方式,实现办事预约智能;通过将有关联的事项、系统、服务进行集成引导,实现网办集成“零跑动”;通过语音识别、深度学习、人机协同等技术,对办事人员相关证照信息、办事结果信息进行自动化调用、录入、收集、分析、预判,精准推送办事信息和办事辅导,自动留存办事结果,实现办事材料“零提供”。
 
  三是打造全市领先的“秒批”与“智能办”试点与“智脑政务”。依托人工智能、知识图谱等新技术,以材料较少、流程简易的高频事项为突破,通过信息共享,由系统开展自动审批,实现“秒批”和“智能审批”。依托综合运营展示中心大屏,实现政务服务综合可视化分析展现,辅助支撑政策优化、资源分配和领导决策,实现“智脑政务”。
 
  下一步,丰台区一是整合全区通用共性需求和服务能力,统筹规建共性基础支撑的大数据能力支撑、物联网资源服务、基础地图信息服务、人工智能算力四大平台,逐步实现全区系统互联互通、信息融会贯通、业务协同高效。二是跟踪全市开展业务场景创新示范应用,结合区内数据现状,重点推进城市运行、民生保障、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公共安全、文化旅游、政务服务、社情民意八大领域的智能决策分析,为领导决策和各业务部门出谋划策,全面提升精准化、个性化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三是加强集约共建的物联感知、边缘计算、网络通信、云计算存储基础设施建设,从而构建“四通八达四底座”的信息化大数据体系,全面提升数字化治理和服务能力,进而稳步向建成“强基、优政、惠民、兴业”的数治城市的目标不断迈进。

上一篇:上海市经信委:布局数字经济、元宇宙等新赛道

下一篇:《厦门市“十四五”数字厦门专项规划》印发

相关资讯:

首页|导航|登录|关于本站|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