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濒危”语言 人工智能或许大有可为
- 来源:智能制造网
- 2021/12/22 15:21:4539809
【安防展览网 时事聚焦】据联合国统计,从公元8世纪至今,我们生存的地球上累计出现过2万多种人类语言,但时至今日留存下来的只剩6000余种。即便如此,当前人类的语言也还在以每年24种的速度不断消亡,形势非常严峻。按照近日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研究人员的预测,本世纪末可能有1500种语言完全消失。这警醒着我们,未来若不能找到有效缓解语言濒危的办法,人们或许将最终步入”无话可说“的境地。
那么,如何拯救和保护濒危语言呢?人工智能大有可为!近年来,随着深度学习等技术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已然愈发强大和成熟,通过与物联网、机器人、5G等技术的融合应用,其正给人们的生产与生活带来巨大的改变。基于此,目前针对利用AI拯救濒危语言,世界上不少国家和科研群体也在展开探索与尝试,并且已经找到了三种较为可行的办法:
其中一种是利用AI技术打造智能教育机器人,通过机器人指导人们学习濒危语言,从而让这些语言得以传承和延续。比如,IBM的“沃森人工智能”就曾创立过一个能理解并回复用户信息,用毛利语与人交流的聊天机器人;同时,一组来自ARC语言动力学中心的研究人员,也曾开发过一种低成本、易于运输的语言教育机器人……这些智能机器人完全可以胜任语言传承和传播者的角色。
另外一种尝试则是利用人工智能打造语言档案馆,从而起到记录、保存和传播濒危语言的作用。就像世界上为拯救濒危动物建设的基因档案馆一样,对于濒危语言也可以采用这种形式。据了解,此前国外一位叫托马斯·弗雷的未来学家就提出了“语言档案馆”的计划,将濒危语言项目列为建设的重点。他与夏威夷大学合作,利用人工智能将收集到的足够多的濒危语言资料进行了翻译和存储。
除此以外,还有一种方式是利用AI技术实现“语言复制”。所谓“语言复制”,是通过智能语音技术对一种语言实现完整记录,包括语言的结构、语音、语义和文本互译关系等等。一切顺利的话,AI将成为所以小众濒危语言的载体,即使这一语言已经不在人类中使用,我们仍能从AI处寻到它的原貌。目前,科大讯飞的AI研究院基于深度学习技术,正尝试在部分濒危语言和方言上进行语言复制。
当然,虽然AI对于拯救濒危语言有奇效,但所面临的困难也不小。有的语言文字口语虽然广泛使用,但文字往往缺乏正字规范;有的单纯使用口语,文字使用较少;还有甚至没有文字,语言也只有少数老人在使用......这些情况无不给AI理解、记录和传播语言带来巨大困难。鉴于此,利用AI拯救濒危语言,除了需要技术突破之外,也少不了广大热爱母语的人参与进来,只有两者结合才能行深致远。
与此同时,还有一点也不能忽略,那就是对于AI技术应用的强力监管。作为一把双刃剑,用它的人不同,所带来的效果也可能截然相反。对于濒危语言来说,人工智能若应用失当,不仅无法起到保护作用,甚至成为进一步加速语言消亡的帮凶。毕竟,现在加载人工智能技术的语音助手越来越普及,如果所有语音助手或者翻译机器在语言上抛弃了小众语言,无疑就是在推动小众语言走向”死亡“。
简而言之,人工智能产品作为时下能够引导人类语言使用的潮流趋势,如果将一些小众语言给排除或是忽略了,这将加深这些语言没有用处的印象,从而导致语言濒危程度进一步加深。从这点来看,AI既是拯救语言的工具,同时也是加速语言消失的帮凶。至于究竟是拯救还是帮凶,关键取决于应用的人,这呼唤我们仍需从观念层面加强对语言保护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