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网

登录

打造新型智慧城市 温州“新”在何处?

来源:城市化新观察
2021/4/23 13:47:1033304
  【安防展览网 智慧城市】随着“数字中国”推进落地以及国家整治、管理体系的发展演进,城市的建设与发展被赋予了全新的内涵和更为先进的要求,在这样的演进过程中,新型智慧城市迭代而生。本文主要探究传统智慧城市过渡至新型智慧城市中的创新之处。

 

  新型智慧城市的“新”背景

 
  据不完全统计,2012~2015年间,智慧城市的建设加速进行,各地试点已超500个,远超欧美国家智慧城市的建设速度,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问题,盲从建设、资源浪费、业务孤立、标准不一、接口各异、信息暴露等各种各样问题相继暴露。
 
  2016年3月,“建设一批新型示范性智慧城市”被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规划,发展新型智慧城市被大众悉知。新型智慧城市的出现符合全新的时代背景,顺应我国实际国情,是传统智慧城市概念更为特色化、鲜明化、人性化、协同化、绿色化的迭代式结果产物,也是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新要求。新型智慧城市产生的直接原因是传统智慧城市建设中出现了“数据孤岛”、发展片面化及同质化严重、顶层设计落后等各种问题,新型智慧城市是为了修正传统智慧城市轨道的新模式。
 
  新型智慧城市的“新”内涵
 
  传统智慧城市更关注信息化、技术化,强调基础设施的建设,比如网络通信设施、云计算设施、城市管理应用等,而新型智慧城市是在新发展理念驱动下,体现出新型政策机制和创新发展模式的城市建设思路。
 
  相较而言,新型智慧城市被冠以新的时代内涵,使得城市服务更全面周到、数据资源更共享开放、经济模式更绿色节能、城市管理更智慧高效。
 
  为了满足当下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提升市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从传统智慧城市向新型智慧城市转变已是必然,因此温州的城市建设发展也应瞄准建设新型智慧城市的所需标准并做出调整改善。
 
  新型智慧城市的“新”框架
 
  “以人为本”“协同治理”和“数据驱动”是智慧城市追求的核心目标。

打造新型智慧城市 温州“新”在何处?

新型智慧城市概念框架

 
  由图可知,新型智慧城市更强调和侧重人的体验、感知,最终的追求目标层是以人为根本,由数据驱动的大环境、大应用、大系统的全面协同。系统应用层需要在智慧安全保障体系下运行,整体由智慧民生服务、智慧城市治理、智慧产业经济和生态宜居等四大应用体系组成。物联网、云平台、大数据和信息化的基础设施是实现数据沉淀的基座,是构成技术支持的关键要素。
 
  新型智慧城市的发展情况
 
  我国智慧城市试点情况
 
  2010年开始,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相继铺开。2013年1月底,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第一批90个国家智慧城市试点,8月公布了103个试点城市(建办科[2013]22号)。2015年4月,住建部和科技部对外公布了我国第三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该名单增加了84个试点城市以及13个扩大范围的试点城市。
 
  根据《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15)》显示,全国已超过400个城市开始规划和建设智慧城市。Deloitte发布的《超级智慧城市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我国智慧城市的数量占全球的近一半,已经突破500个,成为全球建设智慧城市最多的国家。
 
  浙江新型智慧城市发展优势
 
  (1)试点建设起步早。
 
  2011年,《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确定开展智慧城市试点的申报工作。2012年,《关于建立首批智慧城市试点项目建设组织保障体系有关事项的通知》部署确定了首批13个智慧城市建设的试点项目。随后,浙江分三批共启动了20个智慧城市建设示范试点项目,覆盖了交通、医疗、居住等人们最关心、最密切的民生层面领域,形成了各地级市至少一个项目的试点格局。
 
  (2)相关重视政策多。
 
  浙江省紧跟国家政策方向陆续发布一系列相关政策文件,指导智慧城市建设。
 
  嘉兴在2016年8月就提出要以创建国家新型智慧城市为抓手,高水平推进互联网与经济社会的融合发展,建设互联网经济强市。
 
  宁波市在智慧城市“十三五”规划中就提及2020年要打造智慧城市发展的体系框架。2017年,杭州做出“新型智慧杭州”一期发展规划,明确要推动数据资源,建设新型智慧城市。2018年,衢州、温州都制定了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三年行动计划。2019年,温州市政府发文提出要争创国家新型智慧城市标杆城市。
 
  (3)数字基础设施完善快。
 
  近年来,浙江加快推进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强化“云、网、端”一体化支撑能力。网络环境和用户基础不断完善,网络能力显著提升,出口带宽能力扩大加快。根据《2019浙江省数字经济发展综合评价报告》,浙江省固定互联网普及率45.2%,城域网出口带宽54181.4 Gbps,宽带接入率(光纤宽带用户率)88.7%,固定宽带端口平均速率88.1Mbps,每平方公里拥有移动电话基站数量3.7个,信息进村入户覆盖率89.8%。
 
  温州新型智慧城市发展评估
 
  根据2017年12月发布的《中国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与发展评估指标体系》,依照7个一级指标体系评分,我国的智慧城市试点有了初步排名,相较于同省位列第3名的杭州和位列第6名的宁波,温州并未进入前10名,排名为第17名。我国智慧城市试点排名如表所示:

打造新型智慧城市 温州“新”在何处?

 

我国部分智慧城市试点评分排名(单位:分)
 
  根据七大评分标准的对应得分情况,对比排名前十城市,温州在智慧社会治理、智慧保障体系方面相对比较完善,但在智慧基础设施、智慧公共服务、智慧产业经济、智慧人群这4个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
 
  温州于2013年被列入国家智慧城市的试点,2016年成为推进国家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试点。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工作中,温州地区的政策支持和整体规划逐渐完善,社会运行管理和城市保障体系也日渐丰满。近年来,基础网络建设、基础信息资源平台等智慧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但如何收集、维护和应用建设实践中产生的数据、充分对接与融合公共服务和产业经济以及让市民更有参与度、更有获益、更加有幸福感,是在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亟须解决的难题。
 
  温州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信息孤岛”现象频发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涉及不同的平台和各种系统,平台和系统之间缺乏连通和融合的桥梁载体,导致数据无法共享通用,从而出现了“信息孤岛”的问题。目前,温州市资源共享机制还很不完善,缺少统一标准,平台还未健全,大部分行业还存在数据孤岛,政府数据开放滞后,数据价值未能得到有效挖掘,难以为城市管理、民生服务等方面提供数据支撑。
 
  智慧应用及平台集约化不足
 
  现阶段,温州各县市区城市大脑、智慧应用及管理平台建设整体统筹规划力不足,全市域内同类型产品重复建设、重复投资问题突出,造成资金、资源的较大浪费以及整体智慧城市建设集约化不足的情况。
 
  信息资源共享不充分
 
  各个部门数据平台之间未形成统一的数据接入标准,共性数据质量不高,数据更新周期和格式标准并没有一致的规范,信息资源量不足、信息内容更新滞后、网络平台交互性不佳的问题普遍存在。此外,各职能部门间缺乏数据共享的意识,导致信息调取审批流程复杂烦琐,造成数据资源利用效率低、共通共享性不佳。
 
  建设运营模式较单一
 
  新型智慧城市项目的典型建设运营模式有传统模式、工程总承包、政府购买服务以及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模式。温州整体的智慧项目建设主要采取政府自投、自建、自营的传统模式,大部分都是以市、区级政府和各局委办作为投资主体,财政拨款是主要资金来源渠道。这种模式下,公益型、涉密型、政务服务型的项目还处于运营能力内,一旦所涉及的领域拓宽,就会产生资金短缺、后续维护运营困难等问题,阻碍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发展的步伐。
 
  智慧专业人才相对匮乏
 
  大数据的支持和应用对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作用巨大,近年来我国大数据产业的发展进入“快车道”,但缺乏对应的完善的人才培育体系,大数据人才短缺已成为世界的共性问题。根据我国商业联合会数据分析专业委员会资料分析,未来3~5年,我国数据从业人员缺口将达150万人。针对数据专业人才紧缺的难题,到2020年,我国约有600所高校开设了大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本科专业,但是合格的人才输送需要专业素养以及项目实践不断锤炼。此外,温州本土高校数量较少,近几年人才外流现象严重,数据类人才储备无法满足现阶段的要求。
 
  温州新型智慧城市推进发展的路径
 
  新型智慧城市的推进和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作,其发展离不开大数据的支撑,应持续增强数据这一战略性资源的集聚和利用效率,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应充分利用、融合数据资源,使大数据赋能整体建设。
 
  强化新型智慧城市顶层设计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应加强信息联通和配合,需要进一步强化部门间、跨行间的组织、统筹、协调度,从而提升信息资源整合水平,打破数据孤岛。因此,做好整体的布局工作、搭建建设框架是整个新型智慧城市开展的前期保障。针对温州的实际情况,应明确主体建设,防止多头建设、重复建设的情况出现。通过共建共享新型基础设施、集约共建核心物联及应用平台、整合利用新旧系统、统筹设计智慧应用软件,真正将技术、数据和业务相融合,贯通于智慧城市建设实施中,实现不分地域、不分系统、不分部门、不分业务,均能够统一管理和协同服务,将城市新“智慧”最大限度地体现出来。
 
  加深城市数据的融合应用
 
  (1)打通城市“智治”管理网。通过建设“一网统管”的温州城市物联网平台,推动物联数据与公共数据、社会数据的融合,打通部门、产业间的数据壁垒,多元化完善城市运行、管理的体系,以“一网统管”为建设目的,提升城市的运营管理效能。
 
  (2)组织打造“温州数谷”。通过把握“数字温州”的发展契机,谋划建设大数据产业园、数字大楼或综合服务体,打造大数据产业基地。吸引资金、人才、资源向温州汇聚,完善大数据业务产业链,放大智慧城市项目及大数据应用服务的数字产业集聚,促进数字经济产业落地。
 
  优化新型智慧城市生态
 
  (1)构建智慧交通生态体系。在温州智慧停车云平台的基础上,发展构建温州新型交通生态体系。引导市场动态配置停车资源,实现停车场利用最优化,提高通行效率,有效解决城市“停车难”问题。
 
  (2)构建健康城市生态体系。在温州城市大脑打造基础上,积极推进温州健康大脑构建,打造健康城市运营生态圈,盘活全市的健康产业,以数字经济为驱动力,以未来社区建设为重要纽带,推进智慧健康温州建设。
 
  (3)构建信息安全生态体系。以城市公共安全基础平台为支撑,以城市公共安全核心技术和新型产品研发为先导,以安防监控、环境安全、城市管理、安全生产等应用服务为载体,建立数字安防产业体系。
 
  复合创新建设运营的模式
 
  按照“政府引导、政企合作、市场运营”的基本原则,为充分发挥温州数发集团资源统筹能力优势,减轻政府资金、人员投入的压力,同时避免温州市区、各部门项目建设重复建设及数据孤岛严重、衔接性差等问题。建议明确一个实施主体作为政府代表,创新采用单一来源采购、政府特许经营等综合模式,其中特许经营模式可采用BOT(建设-运营-移交)+BOO(建设-拥有-运营)复合经营方式,合作期限可以暂定10~15年,各项目独立结算,分期启动。
 
  加强培育智慧城市专业人才队伍
 
  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设过程复杂且漫长,相较于建设,运营工作具有长期性,运维工作的优劣直接决定了项目的未来发展情况,突出了专业智慧人才的支撑作用。
 
  (1)建立人才培养体系。针对产业在职人员开展针对新兴、前沿信息技术的系统化、常规化学习,建立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和不同形式的学习培训体系,并与省内高校、数据企业、信息技术企业结队,联合、有针对性地培养智慧城市方面的专业人才,营造“重人才、用人才、育人才”的大环境和氛围。
 
  (2)筹备组建温州“智库”。加强与高等院校和创新型企业的科技合作,组建智慧城市发展研究院、智慧城市大数据实验室或研发中心,促进产学研用的融合,并开展高峰论坛、国际会议等活动。

上一篇:浙江省《智慧灯杆技术标准》将于6月1日起施行

下一篇:助力智慧城市建设 智慧路灯迎来飞速发展

相关资讯:

首页|导航|登录|关于本站|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