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期间:加速建设全场景智慧城市
- 来源:巨匠智慧城市
- 2021/4/2 10:46:5238630
【安防展览网 智慧城市】现代城市,地铁公交一码通行、AI辅助新冠肺炎CT诊断、无人化港口码头自动吞吐……可以说,小到衣食住行,中到生产流程,大到管理决策,城市“智慧”的比重有多大,未来美好的成色就有多足。
截至2020年,住建部公布的智慧城市试点数量已经达到290个;再加上相关部门所确定的智慧城市试点数量,我国智慧城市试点数量累计已达749个。如果说从数字化到智能化的升级,是城市智能技术逐步渗透、“百花齐放”的上半场,那么从智能化到智慧化的进化,则开启了交互联接、系统整合的下半场,具备两个更为深远的意义。
一个是城市会产生更大范围的技术、应用、体验的融合,从智能走向智慧;另一个是在前期实践中,一些城市开始形成具有典型性的发展范式,“十四五”时期,“全场景智慧城市”将越走越近。
智能与智慧,虽然一字之差,改变却是千差万别。向内看,城市的神经网络正在加速形成,一个能看、能用、能思考的指挥中枢,既连接起经济、生态、交通、公共安全、城市治理等信息数据,也能打通司法、安监、消防、环保等条状业务系统。向外看,数据流动比人的流动更为频繁、更加迅捷,随着智慧城市的布局向纵深发展,智慧城市群将应运而生。在信息的原野上,城市与城市之间的数字界线逐渐模糊,数据与数据的互动开始变得和人与人的交往一样重要。
目前,许多城市已经在探索智能化的升级。在上海徐汇区,“一云汇数据、一屏观徐汇、一网治全城、一人通全岗”实现了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的城市运营管理,推动数据联通、服务联结、治理联动;在陕西西安,利用5G+云+AI等新技术融合,推动千行百业的商业裂变、智能升级,加速科技成果落地和转化。这些探索无不说明,智慧城市的建设,需要有系统观念,把城市与技术当做一个整体来谋篇布局。
智慧城市的升级,离不开企业的参与。比如,华为发布了智能体,在业界*提出了针对政企智能升级的系统化技术参考架构,以云为基础,以AI为核心,通过云网边端协同,构建立体感知、全域协同、精确判断和持续进化的智能系统,为城市治理、企业生产、居民生活带来全场景智慧体验。目前,华为已联合深圳、成都、福州、南昌等城市共建“城市智能体”,在超过600个项目中探索和实践智能体,为城市的智慧化发展提供了全新参考。青岛巨匠智慧城市也在顶层设计发力,全力打造新型智慧城市样板,只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其中,越来越多的技术创新争相迸发,全场景智慧城市才会加速到来。
全场景智慧,不是一时一地的局部创新,而是随时随地的全流程联动;不是单兵突进的孤立应用,而是融合贯通的聚裂效应,是一种“大智慧”。以深圳为例,在政务领域,深圳94%的行政许可证事项实现“零跑腿”;在交通领域,通过建设AI智能信号灯控“一张网”,高峰期机动车通行速度提升10%;在供电方面,通过建设智能巡检系统,传统人工巡视需要20天才能完成的工作量,目前只需要2小时。虽然每个城市资源禀赋不一、发展条件各异,但归根结底,城市是人的聚居地,是生活、生产等一切要素的“集大成者”,对应的智慧城市也应是覆盖全域、连接万物的“全场景智慧”。
放眼未来,城市是人的栖息,也是发展的全息。正如华为高级副总裁、华为中国区总裁鲁勇所说,“信息技术是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变量,核心要素包括以5G、物联网等为代表的联接技术和以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计算技术”,联接的密度乘以计算的精度,与数字经济的强度是一对正相关的关系。一言以蔽之,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通过基础创新、产业生态、普惠AI、融合技术等要素叠加,就能孕育出一座“全场景智慧城市”的雏形。
从信息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是建设智慧城市的必由之路,前景广阔。
“十四五”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奋进新征程,把创新放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核心位置,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让人们对未来的智慧城市有了更多憧憬。立足科技进步,兼以人文关怀,让城市能感知、会思考、可进化、有温度,努力为市民和企业提供主动、精准、智能、高效的城市服务,大势将至、未来已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