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智能网联持续“遇热”,争春待有时
- 来源:cps中安网
- 2021/2/22 9:45:3540148
有人说,对于智能交通,下一个万亿市场,必有智能网联一席,这几年,关乎于智能网联的声音成为智能交通产业强音。智能网联,一时间成为风口,风口之下,皆为商机,挑战也无处不在。
智能网联的机遇,争春待有时
随着华为任正非信誓旦旦绝不造车,只做智能网联,让这个市场热度更甚。
那什么是智能网联?是指车联网与智能车的有机联合,是搭载先进的车载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装置,并融合现代通信与网络技术,实现车与人、车、路、后台等智能信息交换共享,实现安全、舒适、节能、高效行驶,并终可替代人来操作的新一代汽车。
其实我们可以解读,智能网联就是下一代的车联网,要让人、车、路、环境和谐共生且步调一致。
政策持续利好
2019年2月,工信部召开《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编制工作启动会,工信部苗圩部长担任规划起草组组长苗圩部长指出:发展下一代车联网,可以促进汽车制造业转型升级,可以促进智慧交通管理能力提升,实现百姓安全便捷高效出行,提升百姓获得感,可以促进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社会节能减排。
如果2019年为智能网联在政策上定好步调,那2020年就是智能网联汽车迎来标准化关键之年,4月16日,工信部对外发布了《2020年智能网联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重点提出,将以推动标准体系与产业需求对接协同、与技术发展相互支撑,建立国标、行标、团标协同配套新型标准体系为重点,促进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快速发展和应用,充分发挥标准的和规范作用,支撑我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时隔近两个月,在11个国家部委联合颁布《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之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再获政策支持。《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已经明确了,到2025年,中国标准智能汽车的技术创新、产业生态、基础设施、法规标准、产品监管和网络安全体系基本形成。
在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加速发展的大趋势下,《工作要点》再次为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注入强心剂。此次,工信部将2020年视为智能网联汽车标准化体系建设第一阶段的收官,同时也是下一阶段的布局开展之年。
《工作要点》指出,2020年希望完成标准体系阶段性建设目标。首先,加快完善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建设。实现《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智能网联汽车)》第一阶段建设目标,形成能够支撑驾驶辅助及低级别自动驾驶的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为实现支撑高级别自动驾驶的标准体系第二阶段建设目标提供基础保障。
其次,建立智能网联汽车标准制定及实施评估机制。根据产业发展情况,针对先进驾驶辅助系统、自动驾驶、信息安全、功能安全、汽车网联功能与应用等技术领域特点,有计划、有重点地部署标准研究与制定工作。同时,要实现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闭环管理与持续完善。
再次,新基建肯定是智能网联的福音。对于新基建,我们将迎来明显改变是网络、计算、存储、智能等基础能力在易用性、成本合理性、能力边界上的进一步突破。那么随之而来智慧交通体系可以在垂直场景中合理利用技术的发展,达成向深度突破的能力,从而完成持续的创新突破。
对于交通体系而言,每一个场景能带来的价值优化,组合放大起来的价值终都会成为时代所需。
智能网联是智慧交通落地的主要抓手, 2015—2025是基于车联网平台和C-V2X车路网云协同的智能网联服务阶段,对于未来,才是车联网的高阶段,即智慧出行服务。那时,搭载5G的自动驾驶将真正随处可见,飞入寻常百姓家,成为出行中的标配。
除了政策利好外,智能网联还有惊喜。
商业部署不断加快
智能网联将成为5G的主要应用场景,5G网络的优势将为智能网联规模商用提供重要支撑;福特汽车、英特尔、爱立信、高通、北美松下等16家巨头联合要求美国政府采用C-V2X技术。高通已与大唐电信共同开发基于蜂窝车联网的芯片组,已在2019年支持商业部署。
技术产品更加成熟
随着人工智能发展,各企业人车语音交互技术等领域的投入将继续加大融合智能网联技术的车载终端平台,为车主提供语音、手势控制服务,创造更为便捷、安全的驾驶体验车联网将与保险业实现互联,凭借“车联网保险”有效降低车主出险事故率,节省理赔成本。
智能网联的挑战
机遇与挑战并存,智能网联虽在春风里,但还是要跨过诸多“坎坷”,方能驶向康庄大道。
其一,智能网联汽车的相关标准与法规需要健全。我国自动驾驶相关标准的制定权分属政府的不同部门,《公路法》、《保险法》等并未包含自动驾驶的相关内容,《网络安全法》、《测绘法》等也存在与自动驾驶发展所不适用的规定,这些方面都亟待完善和改革。
其二,技术亟待突破。智能网联汽车是高新技术的载体,对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来说,技术亟待突破。在技术领域,自动驾驶相关产业链还不完善,自动驾驶相关的传感器、底盘,包括汽车的人工智能等方面的核心技术还需积累。
另外,在系统集成方面的自主能力还有待加强。比如:开放道路全路况下,自动驾驶上路依旧面临较大挑战:在恶劣天气,目前交通相机能识别但执行完成时间不够;视线遮挡,无法及时获得前车状态,来不及识别并作出决策;公交站鬼探头,无法在遮挡情况下做出识别;跟车闯红灯,无法准确获取红绿灯状态。
其三,商业模式不清晰,产业生态不健全。未来自动驾驶运营包括产业链等方面还有一系列问题需要解决,比如怎么获取自动驾驶用的高精度动态地图,如何在自动驾驶的测试场地运用,以及自动驾驶技术方面涉及到商业模式的问题。
前不久记者采访了高深智图商务总监许鹂,了解到高深智图的高精地图主要针对L4级自动驾驶,也兼顾L3。
其商业模式包括:为传统车企、自动驾驶初创公司和无法突破技术难点的其他图商提供高精地图定制化生产服务;提供定位服务;多传感器的标定,以实现坐标转换;提供低成本的数据收集方案。
挑战其实也为智能网联市场带来活力,将会有不同玩家来此造风云。
智能网联的新赛道
很清晰看到市场与存在问题,那下一步就是怎么布局,如何快速抢占这一赛道?
C-V2X让智能网联易落地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的进步,带动的可能是个万亿级的市场,而要实现这个万亿级智能网联汽车产业,V2X作为智能网联的灵魂,是一项不可或缺的技术。
V2X是智能网联汽车与外界进行信息交互的关键核心,可以获得实时路况、道路信息、行人信息等一系列交通信息,具有提高驾驶安全性、减少拥堵、提高交通效率、提供车载娱乐信息等功能。
可以帮助更多车辆直接与其它车辆和周围环境(如交通信号灯、道路施工地、人行道和建筑物等)实现通信,比如了解前方交通灯何时变成绿灯,并据此调整车速以进入绿波带,从而帮助改善地区尤其是城市地区的交通流量。
在V2X通信技术标准上,我国着力布局C-V2X,即指车与外界的信息交互,且在技术路线上具备一定优势。
C-V2X场景的典型应用包括信息服务类的紧急呼叫业务、交通安全类的交叉路口碰撞预警、交通频率类的车速引导和自动驾驶类的远程遥控驾驶、车辆编队行驶等。
5G:天上、地下的一张智能网联“网”
无人驾驶,曾几何时如空中楼阁,然,有业界预测,2021年将可以实现中国式无人驾驶的商业落地。
5G+AI新一代无人驾驶通过更安全的交通出行,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让民众更有安全感;更加惠民、便民的无人驾驶共享出行方式将可增加人民的幸福感;由无人驾驶赋能的更加智慧、智能的生活方式也将提升大众的获得感。
2019年5G在无人驾驶应用还是一种初级探索阶段,将无人驾驶车辆与更多的网络连接结合,对其安全性无疑存在一定风险。
一方面,车辆部件和系统在借助5G网络与外部进行连接时,也增加了可能受到攻击的范围。
另一方面,基于无人驾驶车辆对无线网络的依赖,5G基站的建设和维护显得至关重要,保持基站长时间正常工作并且增加基站的分布覆盖是保障可靠数据传输的关键。
针对以上问题,汽车制造业需要全面制定5G基站的建设计划,同时借助现有安全技术研发完善无人驾驶车辆的网络安全机制。
车联网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必须保证私密性、安全性和高数据传输率,这就要求通信具有严格的时延限制。然而,之前的无线通信技术无法做到毫秒级时延,不能支持安全互联需求。
而5G网络的超高密度度组网、低设备能量消耗大幅减小信令开销,从而有效解决带宽和时延等相关问题,达到低延时和高可靠性需求。通过网络切片等技术,能够实现低至1ms端到端时延和高至10Gbps峰值速率。
5G应用中80%将用于物与物之间的通讯,移动状态的物联网大的一个市场可能就是车联网,以无人驾驶汽车为代表的5G技术的应用,可能是早的一个应用。
感知的突破
要形成车的智能网联,感知是第一步。智能网联汽车中,车辆感知技术实现了车辆行驶中的路况、位置、车与物感知等相关的内容,保证了车辆运行的安全性。
具体来说,车与物的感知能力,可以在通行中根据车辆通行情况,感知车与车、车与行人之间的位置关系,避免距离过近发生摩擦等现象,主要是通过激光、电磁、视频等感应技术来实现的。
道路环境感知主要是在车辆通行过程中实现路况、行人、交通信号等感知,可以提高汽车在通行中的安全性。
位置感知主要是通过卫星定位技术实现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行车监控、驾驶辅助等,位置感知一般是通过GPS技术实现的。
智能驾驶辅助系统是各种感知技术结合的产物,具有综合性与系统性,智能辅助系统是无人驾驶中的核心技术。
随着技术的发展,智能网联技术将逐步成为汽车行业发展的主要技术,借助于计算机、通信、网络等技术,实施各个关键技术的结合,提升各个系统之间的交互,提升智能网联技术下系统功能的完善,促进自动驾驶汽车的发展,从而带动汽车行业的跨越式发展。
生态的共建
未来,行业将被生态取代。行业是垂直的,而生态建设呈网状,融合性和粘性更强。
智能网联应该是个强生态,不仅仅是简单的网络联接,更是数据的联接、智能的联接,以及未来服务的联接,上下游产业需要携手打造的全联接。
结束语
车市遇冷,智能网联却不断遇热,这或许就是从2021开始,智能网联迎来了更好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