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大脑标准研究报告》在京发布
- 来源:中国建设报智慧城市
- 2020/12/26 14:39:1931758
【安防展览网 智慧城市】 在5G、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轮科技浪潮的推动下,城市大脑已经成为前沿科技和城市建设发展的重点,有近500个城市宣布开展或已经开展城市大脑建设,有数百家科技企业进入到泛城市大脑的建设领域,数百亿的资金投入到城市大脑的建设中。
12月23日,城市大脑标准研究组、中国科学院虚拟经济与数据科学研究中心等单位联合发布了世界首份《城市大脑标准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详细阐述了城市大脑的起源、发展、现状和趋势,并发布了相关理论基础和构建城市大脑标准的九个研究方向等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
与会专家表示,《报告》的发布将有极大地促进城市建设和智能产业的深入发展,有望使中国在这个领域处于位置。更为重要的是,它将有望帮助人们构建一个统一的类脑智能支撑平台,从而推动人类社会的协同发展,终为构筑人类命运共同体奠定技术基础。
据悉,早在2015年,中国科学院研究团队就发文提出“城市大脑是互联网大脑架构与智慧城市建设相结合的产物,是城市级的类脑复杂智能巨系统”这一结论。城市大脑的作用是提高城市的运行效率,解决城市运行中面临的复杂问题,更好的满足城市各成员的不同需求。
在产业与城市建设领域,自2016年杭州在世界上*提出建设城市大脑以来,上海、北京、郑州和福州等数百个城市也开始了城市大脑的规划和建设。应该说,在城市大脑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建设实践方面,中国目前处于世界位置。
《报告》指出城市大脑的产生和建设不仅仅是工程技术问题,首先应该是一个基础科学研究问题。2007年,中国科学院研究团队提出:深刻影响人类发展的互联网正在逐步从简单的网状机构向类脑架构演化。包括城市大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工业互联网、数字孪生等技术的产生和爆发都与互联网的这一重大变化密切相关。
《报告》指出,因为没有统一的标准,在当前城市大脑的建设中面临着部门孤岛、行业孤岛、企业孤岛和地区孤岛等问题。无论是城市内部还是城市之间都很难形成一个协同工作的整体。例如,一个城市的垃圾运输车一旦驶入其他城市管辖区就很难被跟踪到。
《报告》依托互联网大脑模型理论,提出了建设城市大脑标准的九个研究方向。其中为重要的三个标准是:
一是建立世界统一的城市神经元节点标准,以对应城市中的每个人、物和系统。这些城市神经元连接在一起就可以实现城市中的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互联互通。因为不同城市,不同国家的人、物、系统都按统一的标准建设城市神经元,万物互联由此可以真正实现。
二是为规范城市神经元之间的协作关系建立标准。既要规划城市大脑内部的人与人,人与机器,机器与机器的管理与协调关系,也要解决不同城市、不同国家的城市神经元协同工作问题。《报告》提出了城市神经元之间的管理权限规则、中心化与区块链技术结合等解决方案。
第三个是建立城市云反射弧标准,以解决城市面临的各种问题。这主要是模仿大脑的神经反射弧机制,将城市神经元有机地组合起来,在城市内部、城市之间、国家之间进行信息交互。例如当传感器发现重大火灾时,将把警报发送给城市管理者和消防机器人,消防机器人则迅速到达现场灭火,而城市管理者则要决定是否增加救援力量。这就是一个标准的城市云反射弧案例。
《报告》主笔人刘锋博士指出:“城市大脑不局限在一个城市、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内部,当世界各国的城市大脑走向成熟、实现连接之后,世界范围的城市大脑终会形成一个统一的‘世界神经系统’。近50年来,IT相关智能产业有三次重要的标准制定机遇。第一次是TCP/IP协议的制定,规范了硬件设备之间的通信活动;第二次是W3C规则的制定,规范了互联网上信息展示与数据传输活动,第三次应该是城市大脑到世界脑规则制定(WWNS-R),将在应用层规范人、物和系统的交互与协同。”
中科大脑CEO李浩浩认为,跨城市、跨区域的城市大脑之间如何连通、协作值得深思。城市大脑标准的研究是大势所趋、刻不容缓。《报告》的发布是十分良好的契机,在城市大脑理论研究日趋完善的基础上,将不断推动业务成果转化,促进城市大脑迈向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