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网

登录

车载监控发展困局:如何打破有监无控现象

来源:CPS中安网
2020/4/1 9:17:2838034
  【安防展览网 视点跟踪】长久以来,因体积庞大带来的装载优势,中大型商用车一直是城市运输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但其带来的操作难度大、危险系数高等特点,大中型商用车辆的频发一直是城市交管部门道路管控的难点所在。
 
  近期,深圳广深高速便发生了一起油罐车起火事故。受事故影响,现场道路交通一度出现中断,附近多个收费站关闭,一跃登上网络热搜,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CPS中安网了解到,在交管部门事后调查油罐车的车载监控时发生,肇事司机在车祸发生前一直存在频繁玩手机、收听及语音回复信息、嗑瓜子、抽烟等异常驾驶行为。从而导致其未能及时发现前方缓行车辆,避让不及时发生事故。
 
  事实上,该起由不规范驾驶行为引发的交通事故并非个例。基于油罐车、客车、货车等中大型商用车辆载重量大、惯性大、盲区多、驾驶难度高等特性,一旦驾驶员在行驶过程中稍有分心,便极易造成大型交通事故的发生。
 
  2019年7月31日,福建一台货车驾驶员在行驶过程中玩手机,致使车辆撞向隧道墙壁;2019年12月5日,江苏省一货车驾驶员开车途中捡手机,致使货车撞向驾校学员车;2019年12月17日,广东一重型厢式货车驾驶员在行驶过程中玩手机,货车碰撞前方小客车,造成小型客车司机和4名乘客当场死亡......
 
  在此背景下,为强化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及对营运驾驶员的安全管理,消除不规范驾驶引起的安全隐患,近年来国家各级部门也相继出台了多项政策,大力推进车载视频监控产品在商用车安全与营运监管领域的发展。
 
  但受部分道路运营企业消极抵触情绪影响,当前中大型商用车车载监控普遍存在智能化普及率低、只监管不服务等困境亟待解决。
 
  基于此,越来越多的车载监控与交通风险服务企业表示,在增加车载设备的同时,也应当做好车队、驾驶员的服务工作,配置相应的风险管控服务平台,将原有车队、驾驶员的“监管”观念转变“服务”观点,才能带来相关产业的更好落地发展。
 
  政策推动下车载监控市场不断增长
 
  安全是交通健康发展长期不变的主题,也是各地交管部门持续关注的方向。
 
  特别是对于客车、货车、渣土车、危化品车等商用车辆而言,随着相关商用车数量的不断增加以及城市整体路况复杂性的不断提高,商用车的管控也成为了城市交通治理的痛点。
 
  为了进一步提升商用车安全管控,近年来交通运输部也相继出台了多项政策:
 
  2016年4月,交运部发布的《交通运输信息化"十三五"发展规划》中,提出要推进交通运输视频监控系统升级改造,与公共安全视频共享平台对接,实现视频资源联网应用。
 
  2018年8月,交运部发布的《关于推广应用智能视频监控报警技术的通知》中,决定在道路客货运输领域推广应用智能视频监控报警技术,鼓励支持道路运输企业在既有三类以上班线客车、旅游包车、危险货物道路运输车辆、农村客运车辆、重型运营货车上安装智能视频监控报警装置。
 
  2019年7月,交运部发布的《数字交通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要推动载运工具、作业装备智能化;鼓励具备多维感知、高精度定位、智能网联功能的终端设备应用,提示载运工具远程监测、故障诊断、风险预警、优化控制等能力。
 
  在国家政策的高度重视下,我国车载监控市场,尤其是智能车载监控市场也迎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据《中国营运车辆主动安全智能防控市场分析报告》数据显示,预计2018—2022年我国主动安全设备的总市场规模将达311亿元,其中货运车辆设备市场约193亿元。
 
  不少车载监控企业曾向CPS中安网表示,随着社会各界对客货运商用车辆安全管理的日益关注,监管部门也对营运车辆的安全管控需求也与日俱增,车载视频监控的市场规模有望进一步提升。
 
  “监”而不“控”现象仍时有发生
 
  尽管在政策的推动下,智能车载监控市场呈现出迅猛发展的态势,但与我国庞大的商用车保有量相比,现阶段智能车载监控的普及率仍略显不足,更多的是如此次深圳油罐车起火事故中的普通视频监控。
 
  为此,有企业认为,在车载监控市场中,自上而下的政策推动形式对于运营企业、驾驶员来说是被动接受,容易引发其消极抵触情绪,带来“监”而不“控”的问题。
 
  一方面,当前的车载监控只要求安装监管设备,对于设备安装后的实际运行效果并没有太多关注,而这种向上的服务模式没有落实到本源的运营企业一线管理中。企业只需按照固定时间将给予有关部门数据分析结果,运营企业、驾驶员并没有高效体验到车载监控带来的安全提升。
 
  这也导致在一些运营企业、驾驶员的观念中,对车载监控的理解更多是监视其驾驶行为,而不是帮助其实现更安全驾驶控制的工具。
 
  另一方面,营运企业即使配备有智能化车载设备,受限于“车载监控+AI”产品的安装、使用要求多,相关人员专业认知不足等因素,运营企业在实际应用中没有专业人才及后端平台支撑,也难以发挥好前端数据对驾驶员驾驶行为的帮助作用。
 
  即在自上而下的模式下,车载监控设备的部署不仅给运营企业增加了运营成本,同时对于营运车辆的行车安全起到的帮助又没达到其安装初衷。
 
  企业应当转“监控”观念为“服务”观念
 
  车载视频监控与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不断加深,也让业界对智能车载监控设备有了更多的需求变化,继续相关企业将监管观念改为服务观念。
 
  米乐视副总经理李翊民表示,在大数据时代,安装智能监管设备不应只符合安装要求,还需真正领会智能设备给予行车安全带来的服务提升。
 
  这也意味着仅仅满足车载视频终端的智能化只是第一步,还需要有后端管理平台对设备采集数据的实时分析,研判车辆行驶情况,并能够对驾驶员异常驾驶行为作出预警。
 
  民太安总经理胡赤平亦认为,重设备、轻软件平台、轻视后台服务一线的落地,是过去是一个行业普遍性的问题,安全管理工作的根源在于企业的积极参与、在车队、在一线的车队长以及司机自身的意识。
 
  商用车辆安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问题,再好的设备如果没有前后端软硬件相结合的智能设备+智能风控平台+风控服务的管控服务闭环,也无法真正发挥效用。
 
  AI时代,观念和角色要与时具进,再好的技术终要落实到应用和服务,也就意味着业界要转变认知,要做好服务者而不是监控者,要以一个服务员角色,融入到企业和车队中去,帮助企业和车队应用好科技工具。
 
  同时也要充分认识到紧靠一套设备是不能解决问题,安全管理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化问题,设备只是一个数据采集工具,更多的是需要软、硬件结合,同时辅以强大后台服务,构建线上线下的安全管理服务闭环,帮助车队化繁为简,将复杂的安全管理问题简单化,工作才能落到实处,真正的抑制风险。
 
  后辅以必要的政府安全监管、引导和促进,构成一个正向的安全管理改进循环,不断提升企业安全管理能力、技术应用能力,才能减少大型事故的发生。
 
  与我国庞大的商用车保有量相比,当前的车载监控乃至是智能车载监控市场仍有着庞大市场掘金空间。企业拓展其中时,应当转变传统的“监控者”观念,以营运企业和驾驶员为服务对象,做好其培训工作,才能破解当前市场有“监”无“控”的困境,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更多先机。

上一篇:5G时代需防范“网络刺客” 车联网或遭难

下一篇:AI “新基建”聚焦算力提升 满足应用泛化需求

相关资讯:

首页|导航|登录|关于本站|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