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配送迎新机遇 商用普及之路或加速
- 来源:智能制造网 作者:林中易木
- 2020/3/19 9:35:3040032
【安防展览网 视点跟踪】作为低空中的“”,近年来无人机的发展异常迅猛。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的快速发展下,如今无人机已经在众多领域获得了重要应用。其中在物流运输和配送方面,由于智慧物流建设的日益提速,无人机的应用更是取得了不小成果。
3月16日,顺丰集团就曾对外公布公司无人机在近期物流配送上的突出表现。数据显示,截至3月15日,顺丰无人机总共运营了32天,飞行超3000架次,飞行里程近13000公里,运送了超11吨的物资,其中包括防护服、手套、食品、药品等。
受疫情防控影响,无人机毫无疑问在物资配送方面获得了更大的“用武之地”。在物资运输压力剧增、无接触配送需求爆发的背景下,无人机展现出的灵活、便捷、安全、高效等配送价值令人青睐。而未来,无人机配送或也将借着这波机遇加速普及。
无人机配送日渐升温
其实,提到无人机在物流运输和配送领域的应用,相信大家都多少有些了解。
近年来,在人口红利不断减退、老龄化趋势日益加剧,而电商经济日渐繁荣、传统物流压力剧增的背景下,无人机在物流配送方面的应用早已成为一大风口。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不少企业都在争相加码物流无人机,希望以此推动行业转型、减少发展压力。
其中,亚马逊早在2013年就发布了无人机配送包裹的Prime Air计划;2014年,谷歌也曾在澳大利亚进行ProjectWing无人机送货试验;此外,德国、法国、芬兰等国家都曾先后进行过物流无人机的测试……国外企业与国家的相继入局,掀起了一股发展热潮。
而随着国外开启先河,我国也加速进入到无人机配送应用的行列之中。
近两年,先是中国邮政速递物流水陆两栖无人机取得了试飞成功;之后,京东对外发布物流货运大型无人机;菜鸟在陕西开通无人机航线和智能快递塔;以及饿了么也成功获批17条无人机航线……让我国一跃成为了市场的有力竞争者。
时至今日,由于国内外众多国家和企业的共同关注与布局,无人机配送已然成为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无人机配送热度的持续升温及无人机配送应用的不断探索,正在加速无人机配送的商业化普及发展。无人机配送的前景和潜力愈发不可估量。
两方面发展齐头并进
人们对于无人机配送的关注,一开始是聚焦末端配送环节。比如亚马逊一直在尝试用无人机投递医疗、外卖等物品,京东也在探索利用无人机配送快递。它们希望发展物流无人机来解决“后一公里”难题,减少末端配送中快递员的压力和成本,同时提高末端配送的效率。
不过随着产业生态的不断成长,如今虽然聚焦末端配送的企业依然不少,但更多人将目光投向了支、干线运输上。比如去年亿航就与中外运敦豪合作,前者通过无人机帮助后者完成快速运输;以及上面提到的顺丰无人机,一直在致力于长途运输。大型物流无人机愈发受青睐。
对于无人机配送来说,发展末端配送和发展支、干线运输是两个不同的方向。前者所需的无人机是小型、多旋翼无人机,而后者所需的是大型、固定翼无人机,两者在体型、航程、载重、技术等方面有明显区别。由此,也带来了两者在成本和基础设施上的巨大差别。
但不管是哪个方向,无疑都能对物流行业带来重要的转型升级作用。发力末端配送可以缓解快递员压力,提高配送效率和体验;发力支干线运输则能优化物流运输生态链,加速产业走向成熟。总而言之,企业无论是选择哪个方向布局,都是值得期待的。
当然,在实际发展中,不少玩家早就选择了“全都要”的发展模式。它们通过致力于打造“干线-支线-末端”三级无人机智慧物流体系,既着眼于末端配送又着眼于中间运输,希望结合起来打造智慧化的物流产业链。这样的玩法尽管要求很高,可价值和收益着实不低。
商业化发展亟待破局
综上所述,其实目前无人机配送的布局和发展还是十分多样和宽广的。行业方向有很多,发展潜力也很大,产业市场也非常广阔,如果能实现规模化的商业落地,那么不管对于电商、物流、快递等行业还是其中企业来说,都将会是一次重大升级。
不过在此之前,也需要解决三大制约行业发展的问题:
其一是技术问题。如今噪音和续航是无人机配送应用的两大拦路虎,应用过程中,噪音大容易影响居民生活,不利于发展落地;续航短也限制了配送的距离,不利于规模化普及。只有通过技术攻克这两大难题,才能推动无人机配送的商业化发展。
其二是安全问题。眼下由无人机引发的扰航、伤人、隐私窃取等事故频发,行业发展的无序和法律监管的不完善让商用面临困难。基于此,我国还需要从法律和监管两方面出发,提升企业入局门槛,增强产品质量和应用规范性。
其三是人才问题。无人机应用的核心是人,但目前我国专业飞手较为短缺,已有的飞手咋素质教育和管理上也不完善。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也还需要建立长效人才培养和管理机制,通过对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管理,来推动行业应用的成熟、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