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网

登录

从仿生复眼摄像机 谈谈摄像机未来发展

来源:安防知识网 作者:林浩葵
2019/12/6 8:37:2542052
  【安防展览网 市场分析】华为安防在今年安博会也重磅推出相关产品——复眼型摄像机,其可实现每个镜头可独立工作,又具备各自视野感知能力,对50米范围内的运动目标连续跟踪。新产品新技术的出现,往往更能引起了人们的热议,以下结合该产品应用的思考,谈谈未来监控行业的趋势。
 
  智能仿生监控系统酝酿已久
 
  仿生双目对于视频应用而言并不算是新奇的技术,早在2015年左右,国内便有专家学者发布《智能仿生眼视频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的论文,在国外讨论的可能会比国内要更早一到两年左右,可以明确的一点是,为克服传统视频监控覆盖面积的有限、单目摄像机定位以及实时识别的跟踪性能差等不足,借鉴生物自然特性、多组仿生眼形态实现更广域的监控、更有效实时跟踪的应用,已经在这里埋下了伏笔。
 
  在研究上,2015年9月仿生视觉系统实验室正式成立,通过模仿人类视觉开展类脑智能研究,近年来该实验室研究成果包括:仿生双目传感器及相关算法、仿生双目摄像机、仿生双目机器人等。
 
  2018年,泰邦泰平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现名小元感知(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推出了仿生学复眼摄像机,并在机场实现了落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该公司表示“只需2~4台复眼监控摄像机即可对整个机场候机厅进行监控,不仅节省了大量安装架设成本、后期运维成本,还可以让机场安保人员使用类似‘上帝视角模式’纵观全局,同时可查看任意点细节特写”。
 
  从以上的技术探讨与产品落地来看,智能仿生监控系统酝酿已久。在传统监控中,单摄产品具备强聚焦能力,能实现远距离视觉效果,很好地满足大多数用户的需求。但在智能的时代,摄像机需要应对同一个场景下用户不同的需求,无论是大场景的态势感知,还是移动目标的全结构化属性的提取,单摄产品已经开始乏力,华为安防此次重磅推出的新产品也正昭示着仿生复眼产品的成熟化。
 
  仿生不仅是模仿,是提炼与进化
 
  从农耕时代开始,人类便开始模仿自然生物,如锤头、刀具等等,都能算上是仿生的成果,这些东西甚至超越了动物本身,正是“做不到”才有了创新与仿生的意义,单纯的模仿并不能发挥人类的能动性。当前人工智能仍处于初级阶段,仍然有许多地方值得厂商去发力,例如今年在全天候高清上,不少厂商便推出了新的解决方案,如海康威视的4K黑光、华为超星光全彩(隐形红外补光灯)、苏州科达AI超微光摄像机(算法+补光技术)、天地伟业超星光摄像机、宇视科技丹霞系列抓拍单元等,同时在近红外技术、低光应用上,豪威集团也在推出相应性价比产品,试图突破“可见光”的限制。
 
  在华为的宣传中,复眼型摄像机正是仿生蜻蜓,其具有两只硕大的复眼,每一只复眼都由两万到两万八千只小眼组成,上半部的复眼专职看远处,而下半部的聚焦近处。该摄像机在借鉴复眼超广视野以及敏锐感知的能力之外,还结合了华为对安防应用场景的理解,使其能支持四大场景化(十字路口、全景协同、守望协同、定点卡口)模式灵活部署,实现产品的实用性和效率性的跨越式的提升。
 
  仿生背后看摄像机的发展趋势
 
  虽然当下越来越多的安防大咖开始谈智慧城市、物联网、AIoT,但截至目前为止,阿里、腾讯等仍然牢牢卡住底层基础设施,安防行业的命脉仍然在摄像机等硬件产品上,在行业营收基础设施要远高于技术服务的阶段,笼统地讲在监控行业,智能摄像机的市占率便等同于智能安防的话事权。华为安防在打造平台生态的同时,推出软件定义摄像机与算法商城,AI创企在丰富自身算法或芯片的基础上,配套硬件设备,行业竞争明线在于平台生态,暗线却在硬件设施上死磕。
 
  以海康威视以及华为安防的摄像机产品看,未来智能与多摄将是摄像机的标配,既具备敏锐的图像捕捉能力,也可突破场景限制兼顾多智能需求,在设计工艺、光学技术、智能应用三个维度上全面开花。虽然目标一致,但似乎ICT与互联网巨头们更倾向于统一标准化、规模化且成本可控的产品。也许巨头们已经意识到,无论是“软件定义”还是“中台化”的理念,在技术逐步趋同的趋势下,如果无法跨越产业原有的“规模优势”,那么也很难在短时间内拿下安防。

上一篇:报警系统发展面临市场及产品技术多重瓶颈

下一篇:以需求推动AI安防落地 安企要练就十八般武艺

相关资讯:

首页|导航|登录|关于本站|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