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型显示产业高质量发展亟需重视三方面问题
- 来源:CIE智库 作者:黄淀一
- 2019/12/3 8:51:2134948
【安防展览网 市场分析】近期,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将11种显示产业关键设备材料列为国家核心战略产品,并计划今后7年投入7.8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452亿元)用于提升包括显示屏在内的多领域核心设备和零部件国产化水平。由于中韩新型显示产业重合度较高,这势必激化两国全产业链竞争。中国电子学会研究认为,我国新型显示产业已进入第一阵营成为扩产主力,但仍存在关键材料设备面临“卡脖子”风险、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产能结构性过剩等问题,亟需构建完整高效的供应链体系、抢抓5G、4K/8K等新技术商用机遇、健全产业生态体系,推动我国新型显示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我国新型显示产业发展态势研判
(一)我国已成为新型显示产业产能扩张主力
近年来,以QLED(量子发光二极管)、AMOLED(主动驱动式有机发光二极管,以下简称OLED)、Micro/Mini LED(微型/亚毫米发光二极管)等为代表的新型显示技术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QLED和Micro/Mini LED受技术难度大、生产成本高、产品良率低等因素影响,较难实现规模化量产。OLED与传统的LCD(液晶显示)之间具有较高技术相关性和资源共享性,技术难度较小、生产成本较低,发展较为迅速。我国厂商加速布局OLED,从目前的产能规划看,中国大陆在OLED的总投资达5700亿元,成为扩产主力。
(二)新型显示技术微型化、柔性化、多元化趋势明显
新型显示技术呈现微型化、柔性化、多元化发展趋势。一是阵列尺寸微型化,LED阵列间距由传统的毫米级向亚毫米、微米级缩窄,Micro/Mini LED 具有功耗低、发光效率高、对比度好等优势,行业巨头争相布局,如美国苹果公司为制衡韩国三星公司在OLED领域的优势,早于2014年5月收购Micro LED领域LuxVue;中国大陆LED芯片三安光电于2015年初开始研究Mini LED,随后加入到Micro LED相关技术的研发中。二是面板形态柔性化,OLED是实现柔性显示的技术,广泛应用于新发布的显示终端中,如9月以来,苹果、华为、三星、VIVO、小米等企业发布新款手机iPhone 11 Pro、Mate30、Galaxy Fold、NEX 3和MIX Alpha均采用OLED屏,实现了环幕屏、瀑布屏、折叠屏等柔性显示设计工艺。三是应用场景多元化,新型显示技术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应用程度不断加深,在智能手机、车载显示、室外显示等小屏、中小屏、超大屏使用场景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三)5G、4K/8K商用成为新型显示产业发展新风口
近期,工信部宣布5G商用正式启动,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三大运营商推出5G套餐。随着5G商用稳步推进,更大带宽、更高网速必将加快4K/8K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从而带动配置超高清显示屏的终端产品的市场需求,如华为、VIVO、小米等企业发布的5G手机已标配OLED超高清显示屏,索尼发布了A9G 4K OLED电视,华为、TCL等企业相继发布了可应用于智能家居的荣耀智慧屏、XESS智屏等超高清显示产品,海信发布了可覆盖一切智慧屏的Hi Table社交电视S7系列新品。随着超高清显示终端需求的进一步释放,新型显示产业将步入发展“快车道”。
二、我国新型显示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关键材料与核心设备面临“卡脖子”风险
我国新型显示产业严重依赖进口,光学膜、OCA光学胶、蒸镀机等关键材料与核心设备被惠和(Keiwa)、三菱(Mitsubishi)、佳能特殊设备(Canon TOKKI)等日本企业垄断。在“逆化”思潮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过往数十年运作良好的化分工体系很可能顷刻间瓦解,过高的对外依存度将导致一旦出现上游断供,下游厂商将难以在短时间内找到合适的替代品,企业的生存和产业链的运转都将面临巨大的“卡脖子”风险,2018年的中兴事件与今年的日韩争端无疑都是明证。
(二)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亟待进一步增强
我国新型显示产业已进入第一阵营,但自主创新能力仍总体落后于韩国、美国、日本等国,部分核心技术尚处于追赶阶段。如在Micro/Mini LED领域,我国厂商对以巨量转移(Mass Transfer Printing)、全彩显示(Full-color Display)为代表的核心技术的掌握程度较低。从*数量上看,我国处于世界地位,华星光电和美国企业X CELEPRINT申请的Micro LED*数分别为140项、135项,*、第二位;但从*“含金量”上看,我国厂商申请的核心技术*数占总*数的比重较低,华星光电核心技术*占比仅为14%,与X CELEPRINT 87%的核心技术*占比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三)产业生态体系不健全导致产能结构性过剩
目前,我国新型显示产业生态体系仍不健全,产能结构性过剩问题依然突出,在产品、新兴技术等领域的配套能力依旧薄弱。从生产环节看,我国OLED产业产能集中在低附加值领域,如在OLED发光材料生产中,粗体、中间体等生产环节产能较为充足,升华提纯环节则面临产能匮乏的问题。分技术领域看,现阶段我国OLED领域产能过剩,重复建设、盲目投资等问题较为突出,QLED、Micro/Mini LED等新兴技术领域则相对缺少资本关注,产能布局相对较少,尚无法对产品、新兴技术等领域的配套形成有力支撑。
三、推动我国新型显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措施建议
一是构建完整高效的供应链体系。以培育全产业链为基础,突破上游关键环节,提高企业构建供应链体系的能力,支持企业开展国产化原材料与设备验证和导入。短期内通过降低进口壁垒、拓宽供应渠道等方式保障材料设备稳定供应,长期内加大对化学基础材料、精密粘合材料及设备等关键材料与核心设备的研发支持力度,提高国产化水平。鼓励企业开展合作,把握逆周期投资机会,提倡通过参股、收并购等方式整合资源,拓展市场,提升供应链抵御风险的能力。依托国内市场红利,发挥规模经济基础上的产能优势和成本优势,通过组建系统型厂商的方式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二是抢抓5G、4K/8K等新技术商用机遇。把握5G、4K/8K商用带来的市场红利,以2022年北京冬奥会等重大赛事为抓手,扩大新型显示应用场景,加强面板创新,加快推动新型显示器件开发和量产。提前开展芯片连接、外延连接、薄膜连接等前沿技术研究,突破曲面、折叠等关键技术,探索新型显示与IoT(物联网)、AI(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无人驾驶、生物识别等新技术相结合的创新发展路径,深化新型显示在文教娱乐、安防监控、医疗健康、智能交通、工业制造、智能家居等新兴领域的应用。
三是健全新型显示产业生态体系。统筹产业发展资源和要素,增强企业全工序研发生产能力,搭建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生态体系。纵向上加强产业链协同创新引导产业上下游衔接互动,横向上搭建产业生态协作平台推动前沿技术研发。淘汰落后产能,扩展先进产能,优化产业结构。促进面板企业与终端企业合作交流,创新应用模式,拓展应用领域,培育新的增长点,推动新型显示产业高质量发展。